左宗棠去世后,朝廷命人清点遗产,发现房产9处,白银两万五千两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0-16 22:00:17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左宗棠,一位深受敬重的历史人物,在他去世后,朝廷派人清点他的遗产时,却发现了一份令人震惊的财产清单:房产多达9处,白银更是高达两万五千两。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财富和地位不仅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权力、忠诚与牺牲的复杂交织。

为何一位著名的将领能积累如此丰厚的资产?这些财富又是如何影响了他的家庭和后人呢?

正文

左宗棠乃我国近代史上倍受尊崇的民族英杰,其诞辰于公元1812年11月间,乃是湖南湘阴一个贫寒家庭的儿子。

古时学子求学,其代价之高令人瞠目结舌。不仅须交纳学费,而且购置文房四宝所需费用亦十分昂贵。一本金贵的书本,制作成本即高达2克黄金。

仅此割据,平民百姓便难以为继,何况在农业社会,家中尚需生计劳作之人。

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承袭了祖辈留下的数十亩薄田,辛勤耕耘半生,仅获得一个秀才的功名。

左观澜本人饱读诗书,育有三子,皆要求他们接受教育;

此外,还有三位女儿需要抚养,因此家庭经济状况极为拮据,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每逢年景不佳之时,便只能以糠皮野菜为食。

由于生活艰难,左观澜不得不前往长沙开设私塾,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一家九口人的生活仍然难以维系。尽管身为书香世家,却陷入贫困潦倒的境地。

左宗棠的两位兄长均在十余岁时便考取了秀才,然而人生无常,不幸之事接踵而至。

左宗棠的长兄,年仅二十余岁便离世,短短两年之后,母亲也因病去世。

左观澜一生勤勉苦读,却负债累累,家中满屋的读书人却无人高中,再加上接连失去亲人的痛苦,使得他身心俱疲,最终也因病去世。

此时,左宗棠年方18岁。父母双亡,为了继续求学并照顾家人,他毅然决定将属于自己的那份田产分给已故长兄的儿子与遗孀,然后独自一人前往长沙求学。

然而,既无父母支持,又无金钱资助,如何才能完成学业?左宗棠自有妙策。

长沙城内有一所名为城南书院的学府,该书院规模宏大,为了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这笔奖学金,勉强可以支付一个学生的学业开支。

左宗棠正是看准了这一机会,决定孤注一掷。进入学院后,他发奋读书,凭借奖学金勉强维持生计。

这仅仅是勉强维持而已,想要购买更多的书籍则是力不从心。幸运的是,左宗棠很快便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这位贵人便是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他因丁忧返回家乡守孝,学识渊博且为人忠厚正直。左宗棠仰慕其名,特地上门拜访。

贺长龄对家乡的优秀人才颇为关注,对这位连续获得奖学金的学子颇感兴趣,两人因此结下深厚友谊。

贺长龄不仅慷慨解囊,借予左宗棠大量书籍,更为他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后来,贺长龄返回原职,其弟贺熙龄却辞官归隐,并担任城南书院的教师,对左宗棠给予了诸多关照。

经过不懈努力以及名师指点,左宗棠在21岁那年成功考取举人,尽管是“搜遗中第”,但若非表现卓越,也无法获得补录资格。

科举中榜之后,其社会地位大幅度提升,更何况此时左宗棠尚为风华正茂之年龄。

彼时与长沙周氏家族的千金订立婚约,该家族在当地乃名门望族,然而在学历教育方面略显不足。

因此,当得知左宗棠科举中举时,周家满怀欢喜并亲自登门拜访请求他加入家族。

在古代,入赘之人往往遭受他人轻视,然而左宗棠对此毫不在意,反而欣然接受,成为周家的上门女婿。

婚后不久,左宗棠再度参加科举考试,然而遗憾的是,他连续三次应试均未能高中。

据《清史稿》记载:“三试礼部皆未及第,遂绝意仕进,专心研究地理学和兵法。”

鉴于父亲和兄长的惨痛经历,左宗棠对于步入仕途的热衷程度并不如前,拥有举人的身份足以让他衣食无忧,更何况周家家境殷实,于是他决定放弃追求功名利禄,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例如耕种农田、阅读书籍以及结交朋友。在此期间,他对兵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此悠闲自在的生活持续了长达十余年,直至清朝的政治形势日益严峻。外部列强环伺,内部捻军、太平天国起义不断,朝廷陷入困境,束手无策。

面对此情此景,曾国藩在家乡创建了湘军,为了巩固自身势力并培养亲信,他开始关注家乡的优秀人才。

1852年,在胡林翼的引荐之下,曾国藩得以与左宗棠相识。曾国藩发现左宗棠的确具备非凡才能,于是向朝廷推荐他担任“知府”一职。

对于举人而言,一个从四品的官职已经相当优厚,然而当时左宗棠正在湖南巡抚府内担任幕僚。

尽管幕僚职位无品级,但他认为朝廷的举荐不过是对自己的侮辱,甚至扬言道:“我宁愿披发入山,决不再涉足官场。”

哼,就算是隐居深山,我也不愿担任如此低贱的官职!

就这样,两位杰出人物不欢而散。

1861年12月底,太平军攻陷杭州城,守将王有龄被迫自杀。面对危急时刻,朝廷却无人可用,而左宗棠在担任幕僚期间,尽管无品级,却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

曾国藩于是再次向朝廷举荐他,此次举荐直接授予他“浙江巡抚”一职,从二品,按照惯例还需兼任兵部侍郎并统率部分兵力,这无疑使他成为了正二品的高级官员!

朝廷颁布圣旨,左宗棠接到诏书后亦感到欣慰。此时的他已年近五旬,终于迎来了施展抱负的良机。更为重要的是,浙江地区经济繁荣且粮食储备充足,正是他大展拳脚的理想之地!

那么,左宗棠一旦担任浙江巡抚,究竟能够获得多少财富呢?

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一方面讽刺了官员的贪腐行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即使是清廉的官员,其收入亦颇为丰厚。

清朝时期的官员薪资看似微薄,例如一品大员每年仅有180两白银,但实际上他们享有一项名为“养廉银子”的特殊待遇,养廉银子的数额几乎是俸禄的百倍之多。

据光绪年间的《大清正典》记载,巡抚的养廉银子通常在1.3万至2万两之间,再加上原本的俸禄以及其他合法收入,身为浙江巡抚的左宗棠,每年实际所得的薪酬高达2万至3万两之巨。

身为幕僚多年,左宗棠早已历经多次与太平天国军队的激烈交锋,更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军队——“楚军”。

继任浙江巡抚之后,他迅速组建了一支具备中法两国军事元素的“中法混合军”,并在短期内顺利攻占了金华、绍兴等地。

短短两年之内,他便晋升至闽浙总督职位,按传统惯例获得兵部尚书加衔,成为了地位崇高的从一品封疆大臣。在此期间,左宗棠每年可获取高达四万两的白银收入。

在出任闽浙总督期间,他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势力,收复了浙江全省,同时在福州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现代化造船厂。

随后,西北地区局势动荡,他再次被任命为陕甘总督。

在长达二十三年的任职期内,他始终担任着总督或巡抚等重要职务,按照年薪四万两的标准计算,他所获得的俸禄总额接近百万两。

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遗产仅为白银两万五千两。值得注意的是,他每月仅向妻子提供二百两的家庭开支,家中甚至严格规定晚餐不得食用肉类。

尽管出身贫困家庭,自幼饱尝艰辛,但面对祖辈从未经历过的巨大财富,左宗棠并未陷入迷茫,反而保持高度警觉。

他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四个领域:赈济灾民、修筑防御工事、补贴下属以及资助学子。

例如,1869年湖南发生洪涝灾害时,他一次性慷慨捐赠一万两;面对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他再发善举,增捐一万两。

当他于1881年升迁为两江总督,途经湘江时发现风浪险恶,行船威胁极大,于是便决定挖掘湖湾以减缓水流速度,为此再度慷慨解囊,投入两万两。

鉴于晚清社会民生凋零,他无法忍受民众遭受苦难,只要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便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因此在漫长的仕途中,他的财产几乎全部捐赠出去。

据当前研究普遍认为,晚清时期的一两银子约合今日的150至220元人民币。据此推算,左宗棠留下的银两价值约在377万至550万元人民币之间。

以当前的房价水平衡量,他这位一品大员的遗产尚不足以购买北京市中心的一套住房,而他却拥有四名子女。

此外,他确实拥有九处房产,其中最为体面的位于长沙司马桥,该房产乃由骆秉章与胡林翼共同赠予。

其余八处房产包括两处墓地及六处乡村住宅,其价值相对较低。作为一品大员,他的遗产规模甚至不及普通县令。

“我之疆域,寸土必争!”

由于对塞防问题的深入思考,他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

1876年,为了收复新疆,他不顾年迈体衰,毅然携带棺木出征,最终使得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得以回归祖国怀抱。

“东临海洋,西控边陲”,在成功收复新疆之后,左宗棠多次提议加强海防建设,并主张改革台湾行政体制,设立行省,派遣巡抚驻守管理,强调“台湾孤悬海外七省门户,防范台湾至关重要”!

直至1885年因病去世前夕,他仍心系国家领土安全,向朝廷呈递遗折再次提及台湾事务,最终朝廷采纳建议,台湾由此独立设省,刘铭传成为台湾的首位巡抚。

台湾建省与新疆收复,“坚决反对议和事宜,千古以来唯有左文襄公”,左宗棠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结语

左宗棠从科举落第到收复新疆,从默默无闻到位极人臣,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

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左宗棠始终保持着他的初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个人富贵,而在于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3 阅读:392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