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就是养命!少年养脾四君子,中年用归脾,老年养脾附子理中!

赵医讲养护 2025-02-08 14:26:5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脾不好,百病生!”这话听着有点夸张?可事实就是这么扎心!肠胃不好,吃啥都不香,脸色蜡黄,浑身没劲;脾虚了,气血生化无源,贫血、失眠、健忘全都找上门;脾阳亏了,手脚冰凉、腹泻不止,连老寒腿都提前报到了。

归根到底,脾就是人体的“中央银行”,负责管理气血,统筹能量供应,一旦亏空,整个人就跟破产了一样,啥毛病都来了!

少年养脾四君子:基础打不好,身体就是“危楼”!

人这一生,脾胃的底子几乎在小时候就打好了。小时候脾胃虚,长大了体质差,动不动就病。看看那些小时候脾胃好的孩子,吃嘛嘛香,个子蹭蹭长,到了成年,整个人底子都不一样。

而那些小时候挑食、积食、脾胃虚弱的,长大了不是胃病缠身,就是气血不足,甚至动不动就过敏、湿气重,一身毛病。

中医里有个经典方子——四君子汤,是调理脾胃的基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作用就是健脾益气,帮助身体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为气血,供给全身。

一个人气血充足,才能长得好,身体棒,免疫力强。

现代医学也没闲着,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肠道菌群的健康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发展。脾胃好的人,肠道菌群稳定,能更好地吸收营养,抵抗病菌。

而脾胃虚的人,肠道屏障功能弱,容易感染病菌,甚至和过敏、哮喘、自身免疫病都有关系。

现实案例:小时候吃得少,长大了病一堆

有个真实的病例,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从小挑食,吃饭少,稍微吃点就肚子胀,家里人觉得她就是胃口小,没当回事。

结果到了青春期,月经不调,脸上长痘,整个人瘦瘦弱弱,医生一看她舌苔厚腻,脾胃虚寒,直接下了个“脾虚痰湿”的诊断。

等到长大工作了,压力一大,胃病、失眠、贫血全都找上门,这时候才后悔小时候没好好养脾胃。

孩子的脾胃,是一生健康的根基!养好脾胃,就像打地基,地基不稳,长大了再补救,难度可就大了。

中年用归脾:熬夜、压力、贫血,全靠它撑场面!

到了中年,生活的暴击接踵而至——熬夜加班、家庭压力、饮食不规律,脾胃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容易疲劳、失眠多梦、健忘、情绪低落,甚至贫血、心悸。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脾”出了问题。

《黄帝内经》早就说了:“脾主统血。” 也就是说,脾的功能好不好,决定了血液是否充足。中年人很多贫血、气血亏虚的问题,光靠补铁补血是不够的,关键是得让脾把气血生化出来。

这个时候,就得靠“归脾汤”出手了。归脾汤=四君子汤+黄芪、龙眼肉、酸枣仁、远志等,专门针对脾虚、气血亏损的人。

它能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特别适合那些熬夜多、压力大、容易健忘、失眠的中年人。

现实案例:35岁,熬夜猝死,谁的错?

某公司高管,35岁,长期熬夜加班,白天靠咖啡续命,晚上睡不着,吃饭不规律,结果某天加班时突然倒下,送医抢救无效。医生说,他长期气血亏虚,脾胃功能早就透支,最后心脏供血不足,发生猝死。中年人,不怕累,就怕脾胃撑不住!

别把健康当成理所当然,熬夜、压力、饮食失调,迟早会让你付出代价。归脾汤,就是给中年人的救命稻草,别等到身体亮红灯才后悔!

老年养脾附子理中:阳气不够,寒气趁虚而入!

年纪大了,肾阳亏虚,脾阳也跟着减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手脚冰凉、怕冷、腹泻、大便不成形,甚至出现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脏器下垂。

很多老年人一到冬天就肠胃不好,甚至因为腹泻、脱水住院,这就是典型的“脾阳虚”。

这个时候,“附子理中汤”就派上大用场了。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附子,主要作用是温补脾阳,驱寒祛湿。

特别适合那些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脾胃功能下降的老年人。

现实案例:冬天来了,老年人腹泻住院

某位老先生,70多岁,每年冬天一变冷,就开始腹泻,吃啥都拉,身体一天比一天虚。

家人以为是吃坏肚子,结果医生一看,说是脾阳虚寒,开了附子理中汤调理,一个冬天下来,腹泻好了,整个人也精神了。

老年人的脾胃,就像家里的老暖气,年久失修,供不上热。附子理中汤,就是给身体“加温”,让脾胃重新有力气工作,吸收营养,保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总结:脾胃不好,人生就是“折旧品”!

人这一辈子,脾胃就是你的“能量发动机”,少年的时候,它是成长的基石;中年的时候,它是抗压的支柱;老年的时候,它是延寿的关键。

你可以不养生,但你不能不养脾,因为脾虚,是所有疾病的根源!

少年靠四君子打基础,中年靠归脾汤稳气血,老年靠附子理中汤温阳气。别等到身体垮了,才想起脾的重要性,到那时候,补救的成本可比现在高太多了!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

2. 李时珍,《本草纲目》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学说研究进展》

4. 世界胃肠病学会(WGO),《胃肠道微生态与健康》

5. 《中国慢性病防治指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59
赵医讲养护

赵医讲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