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对学舞蹈的女孩子有偏见?

千琴人间百态 2025-01-22 03:09:40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所有的富贵人家的大家闺秀都只追求琴棋书画,没有一个学舞的。。 反而青楼的都是以舞姬出名。 你猜是因为什么? 因为舞蹈的本质就是一种展示自身身体让别人评头论足的行为。。。 而琴棋书画展示的都是工具和物品。 所以自然无法和琴棋书画相比。 这个世间这么多对舞蹈有偏见的。。 为什么没有一个对学习琴棋书画的女的有这种偏见? 因为舞蹈的本质决定了这个行业的评价。 偏见不分男女,而是覆盖整个舞蹈这个行业。 耄耋老讴弹一首名曲,依旧受天下人尊敬追捧。 耄耋老讴与人对棋,依旧受天下人尊敬追捧。 耄耋老讴写一手书法,依旧受天下人尊敬追捧。 耄耋老讴画一副绝画,依旧受天下人尊敬追捧。。 但是,你让耄耋老讴去跳一支舞蹈,你觉得去看的人会是什么心里和期望? 琴棋书画能承受岁月的洗礼,舞蹈能吗?? 人们为什么不看广场舞大妈跳舞??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年轻漂亮的跳舞?? 舞蹈的本质决定了它的评价。 ———————————— 在陈X明,冯X刚那帮演艺圈的聚会上就能看出来。会乐器的没问题,老陈这个资历的上来就弹钢琴。会唱歌也没问题,扶着钢琴不管美声,民族的来一首都能获得尊重的掌声。 唯独让那个女孩来跳个舞。陈老师为什么就来了一句“你他X的没看过跳舞啊?”而很多群众也都认为那个女孩被羞辱了。多明显。 ———————————— 我有个发小,从他爸起就经营KTV,那个年代的KTV是个什么性质的我也就不多说了。 现在我发小经营夜店酒吧,提供舞蹈服务,大包间里音乐一放,七八个水葱似的姑娘穿着薄纱跳舞,专业的,那是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条有身条,跳的古典舞路数都对,就是怎么看怎么撩人,直接浇灭了我把闺女送去学跳舞的想法。 所以我把老公送去学跳舞了。 ———————————— 跳舞的谋生方式就是给别人看 你在8000一夜的KTV跳就是给土老板看 你在80000一天的歌舞团跳就是给大商人看 哪怕你在比赛台上跳也是给评委看 我只能说感谢互联网 让大家能隔着屏幕就把钱挣了 起码你在斗鱼虎牙直播和在抖音发短视频没有潜规则 ———————————— 中学阶段:半数以上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起始动力是文化课过于不行。 这是偏见的源头。 ———————————— 有一年年会,请了20多个女孩表演芭蕾舞。表演很有感染力,一上午就表演了三个不同的剧目片段。 中午和市场部的人一起过去付钱。一共2万现金。 进了休息室,20多个看起来不到20岁女孩全部坐在地上,把椅子当饭桌,扒拉盒饭。额头的汗还没消。 领队的是一个三十多岁胖乎乎的女子。点完了钱,对女孩们喝令一声,20多个女孩爬起来列队站好给我们致谢:“谢谢老板”。我们赶紧摆手,我们只是来送钱的,不是老板。 看了看她们吃的盒饭,没肉全素,卖相也不好。 胖女子说她们不能吃肉,会长胖。 转头对女孩们说一份饭15块,会从她们一天150的收入里扣掉。 也就是说她们来跳一天(下午还有)拿到手是135块钱。 这么算下来,这个胖女子要拿走17000元。 看市场部的人和我都有点愕然,胖女子小声说她只能拿到小一万。还要负责组织人、来回包车等等。很辛苦了。剩下的钱要给介绍自己来的人。 然后非常感谢我们还愿意找她们来跳舞,要不一天连135块也没有。 走出休息室,又回到了金碧辉煌的年会大厅。 大厅里西装革履貌美如花莺莺燕燕。据说老板女伴的一对耳环就价值50万。 下午又看到了这群女孩子的表演。很卖力,很专业,汗水随着曼妙的身影挥洒 ———————————— 在古代,女性乐伎,歌伎,舞伎这三者虽然都不受人待见,但最不受待见的,还是舞伎。 这是因为,舞蹈本就伴随着女性肉体身段的凸显,这在唐代以后,随着风俗日趋保守,逐渐被视为一种变相色情。 现代呢? 其实很多人看舞蹈,并不完全是纯粹的艺术欣赏眼光。 楼上说得就很对嘛,广场舞大妈怎么不见有人欣赏呢? 我观察过,其实有不少大妈大婶们,舞蹈自编自演,自出机杼,跳得还是令人惊艳的。 可是很多年轻姑娘,随便在街头扭两下屁股,为什么就能引来围观呢? 很简单,因为广场舞大妈们年老色衰。 无论我们有多少理由,去为舞蹈正名,除了少数技巧性舞蹈,人们趋之若鹜的,不是艺术,而是美色,是欲望的餍足。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古往今来,阳春白雪,总是少数理想者的追求。下里巴人,才是普罗大众的所爱。 因此,苦练舞蹈的姑娘,不必因粉丝太少而黯然神伤,真爱不必多,多则生喧嚣。 而以街头舞蹈示人的姑娘,也不必自迷,人家爱的,未必是艺术。 ———————————— 这么说吧,虽然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多维度的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特长,但当别人识别你的时候,往往会很自然的给你的特长分个等级。 他们会按照自己价值观中身份的高低给你身上的标签顺序排列,然后只把最开头的两个作为你的属性。 比如说,如果你同时会钢琴、画画、跳舞,还能考个清华,当别人介绍你的时候,会优先说:她是个清华的高材生,而且会弹钢琴,要非常详细的介绍才会说“会画画,舞跳得也不错”。 因为在大众意识中,你的身份、工作、学历才是第一级标签,你的爱好只能算是添头。 除非你拿了国家级职称,别人才会优先说:她是国家级舞蹈演员。 但一般来说这个职称也斗不过清华学历。 因为舞蹈这个东西,在社会大众的意识里太低级了,但凡你有点别的拿得出手的东西,别人都会把那个标签放在舞蹈之上。 她在硅谷工作,还会跳舞。 她是比尔盖茨的闺女,平时喜欢跳舞。 那个美女,喜欢跳舞。 你有听过谁说“她舞跳得特别好,还是比尔盖茨的闺女”么? 优先重点,顺序不能乱。 所以当别人回忆你,认为你身上最鲜明独特的标签是“会跳舞”的时候,间接说明你在其他方面完全不值得进入对方的视野。 就好像我个人非常讨厌有人在安慰我的时候说:起码你游戏打的不错啊。 被人打上这样的标签,并不是说明你在这方面很突出,而是你除了这个被大众当做消遣的东西什么都拿不出来了。 一个有大量高级标签,顺便“会跳舞”的人,做了什么好事别人都会归结在那些更高级的标签上。 而远离了一切高级标签,最后只有“跳舞”成为别人第一印象的人,本身的生活的阶层就不太高级了,弄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持续拉低这个标签的整体印象也很正常。 我并不任何这种简单的标签化分类法,但大部分人就是这么思考的,所以我也没办法。 这个原理不仅限于跳舞,如果你身上最鲜明的标签总被人鄙视的话,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最突出的是这个标签吧.
0 阅读:0
千琴人间百态

千琴人间百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