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十五年未圆梦,8000亿广州银行喜忧参半

号猪猪 2024-07-31 20:30:35

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历经15个年头的IPO筹备,广州银行在近期第五次更新了招股书,但距离登陆A股市场仍然遥遥无期。

这背后,是近年来广州银行面临着“喜忧参半”的现状:

一方面,该行2023年取得众多成就:总资产突破八千亿,拥有开业机构184家,入围中国品牌500强,排名第345位;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2023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第212位;中国银行业协会2023年中国银行业100强第42位,成为极具具有知名度与地方特色的城市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该行2023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相关数据也下滑。最新招股书还披露,广州银行大量诉讼及仲裁案件,涉案总金额高达百亿元。加上前董事长的落马风波,进一步加剧了其内控风险。

想要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广州银行还需市场检验。

01

资产规模破八千亿,去年营收净利双降

广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彼时,该行的前身——广州城市合作银行由46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合并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城市信用合作社面临着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压力,广州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在巨大压力之下,不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1998年7月,广州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更名为广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其现代化银行的发展新通道。

进入21世纪,广州银行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步伐。2001年底,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广州银行的资本金增加了7亿元,为其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一时期,广州银行不仅在本地市场深耕细作,还积极拓展异地业务,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点布局和服务网络。

2005年,广州银行继续深化内部改革,为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9月,广州银行正式更名为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了又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广州银行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也积极探索绿色金融等新兴业务领域,业务水平再次迈上新的台阶。

近年来,银行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资力度,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广州银行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自成立以来,广州银行经历了从城市信用合作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壮大,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金融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3年底,该行资产总额已达到8317.27亿元,相比于1998年的117.76亿元暴涨了超70倍,成长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强省的头部城商行。

伴随业绩上的蓬勃发展,广州银行也开启了IPO之路。早在2009年,该行就已经开始筹备上市事宜,但此后几年始终未有新进展。2020年时,广州银行表示争取在年底获得上市发行批复。直到2023年3月3日,广州银行的IPO申请才终于获得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受理。2024年,广州银行继续更新并提交招股说明书。但时至今日,15年时间过去,其IPO之路仍未圆梦。

在这背后,试广州银行近几年的业绩陷入波动当中。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广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5.64亿元、171.53亿元、160.03亿元,同比变动11.03%、3.56%、-6.71%;近三年来,广州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不仅连续放缓,甚至在2023年出现了负增长。从收入构成看,除了以投资收益为代表的其他项目收入同比增长外,作为核心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2023年9月的招股说明书中,广州银行透露,中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占比较高,若中小微企业现金流量状况不佳、无法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将对广州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在依靠中小微企业发展起来的过程中,广州银行也正在遭受反噬。

与此同时,该行的盈利能力也不断下滑。2021-2023年,广州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1.01亿元、33.39亿元、30.17亿元,同比增长-7.93%、-18.59%、-9.64%。净利润水平不仅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更是相较2021年减少了超过10亿元,达到10.84亿元之多。

根据上海新世纪评级报告内容,2021 年以来,由于广州银行信用风险增加,该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该行净利润持续下降。综合来看,未来该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压力仍然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行盈利水平。同时,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该行盈利能力仍将持续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7月23日,广州银行发行2024年第059期同业存单,发行收益率1.94%,期限6个月,实际发行量30亿元。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广州银行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亟需外部融资来缓解资金缺口。

02

资产质量下滑,不良率2.05%

在营收、净利双下滑的不利境况下,广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每况愈下。

根据招股书,2021年末-2023年末,广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0.84亿元、97.10亿元、95.11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57%、2.16%、2.05%。不良贷款率自2022年进入“2字头”后,始终居高不下。

广州银行对此解释称,其综合运用核销、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2021年底不良率较2020年底上升47个基点,主要因为全球宏观环境波动等影响,导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抗风险能力不足,还款能力下降,因此,贷款中的不良贷款规模上升。同时,2021年,因信用卡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个人贷款中的不良贷款金额上升。

2022年底也类似。广州银行的部分贷款客户因经营状况不佳等原因,导致偿债能力下降,导致该行不良贷款规模有所上升。

进入2023年,广州银行面临的压力并未减轻。其中,信用卡贷款和个人贷款增速大幅回落,不良加剧。

具体来看:2021-2023年,该行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为889.38亿元、1015.08亿元和860.17亿元,其中2023年陷入负增长,为-15.26%;累计发放信用卡数量分别为507.88万张、572.66万张和618.41万张,2023年增速降至个位数的8.02%;

同期,该行个人贷款总额分别为1775.22亿元、1842.86亿元和1846.38亿元,增速分别为15.23%、3.81%和0.19%,回落显著;不良贷款率则由2021年的1.57%陡增2022年的2.16%, 2023年降至2.05%,但仍处于高位。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该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采用多种手段如现金清收、债务重组、资产转让等方式,稍稍降低了公司贷款中的不良贷款规模。

具体来看,2023年内,广州银行通过第三方转让处置了30.8亿元的不良贷款,并以核销的方式处理了33.72亿元的不良贷款。尽管这些举措帮助银行压降了存量风险,但广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城商行中排名靠后。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3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不良率为1.62%,而A股42家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平均水平为1.17%,17家城商行的不良率平均水平为1.15%。相比之下,广州银行的不良率明显偏高,与同地区其他中小银行如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1.87%)和华兴银行(不良率1.57%)相比,也处于劣势。

此外,广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虽符合监管要求,但相对较低。2021-2023年,相应数据分别为189.43%、155.32%、160.08%。这一指标与A股上市银行中的华夏银行(2023年拨备覆盖率160.06%)相近,显示出该行在风险抵御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03

内控漏洞频发,高管于去年落马

广州银行近年来的不良表现,与其内控管理层面的漏洞层出不穷密切相关。

截至2023年末,该行及其分支机构作为原告或申请人,涉及单笔争议金额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未终结重大诉讼和仲裁案件共有95件,涉诉金额总计约97.58亿元。其中,34件案件已被纳入表内核算,涉及本金约75.94亿元,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合计约22.50亿元。此外,还有61件案件被列为表外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银行作为被告方,涉及争议本金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共有3件,涉诉金额合计约为3.32亿元,这些案件主要涉及贷款、存单质押业务和借记卡纠纷。

在这些诉讼案件中,被告方包括了多家此前爆出财务问题的企业,如正邦科技、华夏幸福、恒大地产、宝时物流、宝能投资、龙光骏绅等。其中,与宝能相关的两起案件尤其引人注目,一笔涉及深圳深业物流集团和宝能投资,本金高达25.99亿元;另一笔涉及广州宝时物流有限公司、宝能投资、姚振华及钜盛华,本金为7亿元。

这些诉讼案件何时能得以解决,以及最终能收回多少本金,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除了诉讼问题之外,广州银行还在内控治理方面遇到了挑战。今年7月,该行因信用卡授信额度管理和风险监测机制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处以350.71万元罚款,时任广州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罗东华也被给予警告并罚款7万元。

根据广州银行披露的信息,2021年至2023年间,该行及其分支机构共受到了26次行政处罚,罚款总额约为4900万元。其中,2023年下半年就有21次处罚记录,最高的一次罚款金额达1168.4万元,另有一次因涉及7项违规行为被罚款896.9万元。

而在2023年11月,据广州市纪委监委网站披露,广州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建军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姚建军曾长期担任广州银行的重要领导职务,包括广州市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以及广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位,并于2017年3月辞职。

作为一家重要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广州银行在发展战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重大漏洞,只有通过持续改进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保障银行的长期健康发展。

结语: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广州银行在过去的15年里一直在筹备IPO,但至今未能成功登陆A股市场。漫长的等待背后,如何尽快改善资产质量,加强内部控制,清理法律诉讼,并优化其内部治理结构,已经迫在眉睫。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41
评论列表
  • 2024-08-01 18:42

    [狗头]骗子

号猪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