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立夏到,蛇出洞”,也就是到了立夏之后,天气逐渐变暖,一些冬眠的动物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苏醒过来。
在消耗一个冬天能量后,这些冬眠中的动物需要爬出洞口,前往外界寻找食物,以补充消耗掉的能量。
随着蛇类活动频繁,就不可避免的与人类生活区域有所交集。在近日,位于广东南部的深圳梧桐山森林公园中,惊现一条大蟒蛇。
这条蟒蛇与常见的蟒蛇不同,它是缠绕在一棵大树上,蟒蛇长度大概三四米,有小腿那么粗。由于蟒蛇身形太重,把树枝都压得有些变形了。
怕惊扰蟒蛇,为它保驾护航据悉,最早发现这条大蟒蛇的是当地巡山人员,他们在早上7点多钟巡山的过程中,发现这棵树有很大的不同,等靠近一看,才发现树上缠绕着一条大蟒蛇。
由于蟒蛇属于保护动物,另外一方面蟒蛇大多也没有毒,所以觉得就没有必要惊扰到蟒蛇,让其在树上静静的休息,不做驱离措施。
但是梧桐山森林公园,属于野生动物保护区,生态环境好,自然风光也不错。当地有很多游人来爬山,虽然蟒蛇没有剧毒,但是条蟒蛇毕竟属于野生动物,也是具有一定的危险。
为了避免蟒蛇从树上掉下来,威胁到周围游客的安全,梧桐山管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在现场拉好警戒线,对试图靠近的游客进行安全提示。
一些头次看到这么一条蟒蛇的游客,发出太吓人的惊呼,而另外一些人则是觉得头皮发麻。但是大多数人对蛇在基因层面就存在恐惧的心理。
大多数人,在听到值守的巡山人员介绍后,都选择了绕路,一方面是出于恐惧心理,一方面也是避免惊扰到蟒蛇的休息,怕它做出什么应急的举动。
不得不惊叹当天值守巡山人员的胆量,当天大蟒蛇在树上休息了一天,这位值守人员就在树下守护了一天,既是守护这条蟒蛇,也是守护游客的安全。
大蟒蛇为何爬到树上休息?由于蛇类属于变温动物,其身体的温度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蛇类是既怕冷也怕热,而南方的夏天的白天有些炎热,晚上较为凉爽,所以蛇类一般都选择夜间活动。
由于生活习性的关系,蛇类眼睛不太好使,但是却进化出了独门的秘籍,其不仅有着红外探测器,而且其舌头可以感受到空气中的气味分子。
这两项绝技,简直就是为蛇类量身打造的探测技术,让猎物无所遁形,这就像用二战的雷达技术,其攻击一战肉眼的战斗机,属于降维打击了。
这也是为何蛇类看似速度不快,并且还是贴地爬行的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没有被淘汰,反而在进化过程中,其族群的数量越来越大。
只要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蛇类晚上出去一趟,基本都可以捕食到猎物。但是蛇类探测技术厉害,也具有强悍的攻击力。
但是蛇类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蛇类进过程中,与大多数动物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是把整个猎物都吞进肚子中。
由于没有经过牙齿咀嚼,所以对食物的消化非常缓慢,一般吃一次食物,需要耗费5-6天的时间来进行消化,但是其消化高峰发生在22-50个小时之间。
在吞进食物后,会造成蛇类行动不便,动作也有些迟缓,而这个时间段的蛇类是最虚弱的时候,一旦碰到危险,它们会选择把食物吐出来,然后逃命。
基于这个原因,在进食后的蛇类,都会选择一个安全的场地,对食物进行消化。这次梧桐山上缠绕大树的蟒蛇,根据专业人士判断,它就是头天晚上进食后,爬上较为安全的树干上消化食物。
从巡山人员后来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这点,因为当他第二天再到那棵树下的时候,发现大蟒蛇已经离开了,也就是说蟒蛇已经过了消化高峰时段,身体已经恢复过来,就爬离了这棵大树。
既然蛇类让人害怕,为何不消灭它们,还要保护起来呢?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天不怕地不怕,但是看到蛇就害怕。这个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是祖先遗传体内对蛇类恐怖基因决定的。
由于对蛇类的恐惧,并且全球每年被毒蛇咬死的人,也不再少数。许多人恨不得世界上不要有蛇这个物种,如果把蛇类都消灭掉该多好啊!但是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蛇类不仅不会被消灭,而且还成为了保护动物。那么为何要保护蛇类呢?
保护蛇的目的并不是蛇,而是人类本身,虽然蛇让人恐惧,每年也会有很多人被毒蛇咬伤,但是蛇类的存在,也有其积极的作用。
蛇类绝大多数都是肉食性动物,其食物来源主要是各种动物,而在这些动物中,大部分都是鼠类。
也正是毒蛇的存在,才控制了鼠类的数量,让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如果蛇类减少,缺少天敌的老鼠势必将会无序扩张,将会对农作物等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一旦蛇类消失的话,老鼠将脱去枷锁,对整个自然环境都是一场灾难,人类也无法独善其身。
另外毒蛇的毒液中主要是活性蛋白和酶类,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又因为蛇毒的数量比较稀少,蛇毒才有液态黄金的说法,实质上,一些蛇毒的价格,在市场上已经超过了黄金的价值。
由于对蛇毒的研发越多,其价值就越大,目前蛇毒在国内外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随着野生蛇类数量的减少,目前人工养殖的数量在逐年扩大。
基于这些原因,所以蛇类不仅不会被消灭,而且还要把他们保护起来,避免它们灭绝,导致生态系统出现失衡的状况。
有没有不怕蛇的朋友,不妨说下你是如何克服对蛇类的恐惧?请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同探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