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福建东山的县图书馆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位头发已经略有些发白的中年男子,已经在馆中的开放区域中来回翻阅了一整天。
但是他的翻找似乎有些漫无目的,更像是在寻找什么资料。
直到馆里要下班了,该男子还是不愿离去,甚至还从兜里掏出了一张已经发黄的纸,一边拿着图书一边和纸张上的文字进行比对。
他奇怪的举动最终还是引起了游馆长的注意,于是他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眼看四下无人,该男子小心翼翼的拿出了怀中揣着的这张黄纸,递给了游馆长:
“这是我母亲留下的遗物,我实在是看不懂,才来找点资料。”
而游馆长接过之后,只是简单的瞥了一眼,就断定这张纸和一百多年前本地的一个神秘组织颇有关联。
整理遗物,惊现“藏宝图”福建退休教师林如东,在上个月刚刚送走了自己病重的母亲。
在母亲逝世之后,林如东强忍着悲痛开始整理起了老人家的遗物,然而正是这一举动,却意外让他发现了母亲深藏多年的“秘密”。
林母曾有一个陪嫁的樟木箱子,里面一直放着她的证件、存折等重要资料。
就连林父去世之后,他的死亡证明和遗照也被林母收进了这个箱子中。
可以说,林母这辈子最珍视的东西,都藏在了这个樟木箱子里。
然而,在这个箱子的最深处,却意外存放着一个发黄的信封,上面没有任何文字,但是明显就感觉到是多年前的东西。
林如东感到很诧异,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个信封,而且母亲也从来未对他提起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林如东还是打开了它。
里面只有一张已经发黄的信纸,从纸张的材质上看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上面的图案却让他感到非常奇怪。
这是一个由文字组成的四方块图案,其中有400个小字和41个大字;每16个小字分成四组,首尾相接,拼成一个小正方形。
而每一个小正方形中,都有一个大字;这些小正方形,就像是瓷砖块一样堆积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四方块图案。
对于一个讲了30多年课的中学语文老师来说,林如东自认对汉字的理解超于常人。
但是眼前的这个“文字图案”,却彻底让他犯了难。他尝试着来解读这个图案的含义,却丝毫没有进展。
他先是把这41个大字誊抄了下来,然而这些字并不能组成词语或者是短句。
后来,他又把这400个小字也按照顺序分解开来,但是除了左上角的一组“贱妾陈氏”之外,其他的四字组合也都是驴唇不对马嘴,根本看不出其中的含义。
无奈之下,林如东只得继续在母亲的箱子里翻找了起来,希望可以找到与这张纸有关联的其他信件或者是书籍,但是最终一无所获。
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如东都在研究这个奇怪的图案,甚至还翻找了很多书籍,但却毫无进展。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如东也对这张纸的来历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这纸张上面的文字,究竟是何人所写?
在他的印象里,母亲文化水平不高,识字也不多,因此很少见她写字。
但是这张纸上的文字虽然不能算的上隽秀,至少也颇为工整。
因此,林如东猜测,该“图案”可能并不是出自母亲之手,绘制者另有其人。
而且,他的父母确实是原配,林母也并不姓陈。
因此就算是母亲写下的这封信,也不可能留下“贱妾陈氏”这几个字。
不过,除此之外,林如东对于此信的来历和含义可谓是一无所获,这也让他颇为苦恼。
后来,他就将希望寄托于东山乡图书馆,希望可以在这里找到解开母亲留下的谜团线索。
也正是在这里,他遇见了游馆长。
而游馆长一看到这张纸,就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后说道:
“这仿佛是清朝天地会的藏宝图,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天地密码,东山奇闻在林如东听到游馆长的话之后,就一下子怔住了。
在他的印象里,天地会仿佛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反清组织,其首领陈近南更是该小说主角韦小宝的师傅。
难道这个组织居然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
看到林如东的表情,游馆长一下就猜出了对方心中所想,于是不慌不忙地向他解释道:《鹿鼎记》这本小说,原本就是在清朝的史实上进行的创作。
而且,天地会这一组织,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
它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一个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地下组织。
关于它的来历,历史上说法不一,如今也很难考证。
然而,在清朝时期,福建地区确实是天地会成员的主要活动区域。
不仅如此,天地会也一直有着关于宝藏的传说,且流传至今。
清朝末年,许多汉人都不愿意让满族成为他们的统治者,因此都自发的加入了一些反清组织。
在这些组织中,天地会无疑是经济实力最雄厚的一个。
当时,许多富甲一方的商人都是天地会的成员,甚至该组织还吸纳了不少东洋人加入进来。
在最鼎盛时期,整个天地会的成员超过了百万,而组织内的财富更是高达几十亿元。
不过,在抗日战争之后,该组织的首脑成员就开始流亡海外。
对于这些数量惊人的物资去向,历史上也没有明确记载。
因此,很多历史学家都怀疑在福建、江西地区,确实留有天地会的宝藏,只是现在还未曾被世人找到。
也正是由于这些历史因素,游馆长才认为林如东手中的这张由文字组成的神秘图案,极有可能于天地会有关。
甚至,还能成为开启宝藏的重要线索。
听完这些之后,林如东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他和游馆长约定,两人分头去找资料,一定要破解开这个图案背后的真相。
随着他们研究的深入,林如东手中有藏宝图的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
一些民间学者,甚至是文物收藏家都慕名前来,要求一睹“藏宝图”的风采。
对此,林如东倒是十分大方,来者不拒。毕竟他这么久都没有勘破这一图案的真实奥妙,多几个人来一起研究也不是坏事。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林家几乎是人声鼎沸,前来观宝之人络绎不绝。
为了保证原件的安全性,林如东早早就把它收了起来,并且又誊抄了几份供大家研究。
但是,几个月过去,来看过藏宝图的人不少,能说出其中原委的却一个都没有。
甚至还有些人对林如东提出了质疑,认为他是为了出名才特意自导自演了这一场“大戏”。
不过,林如东对于这些不友好的言论却毫不在意,他甚至对于是否真的有宝藏也并不关心。
他只是想破解母亲留下的这个谜团,搞清楚母亲到底和天地会有着怎样的渊源。
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酵,当地电视台也闻风而动,为林如东做了一期特别节目,主题就是“2005福建东山神秘图纸”。
在电视台进行曝光之后,林家就更热闹了,甚至还有北京来的记者,希望对林如东进行采访。
不过,在时间长了之后,林如东的心里逐渐升起了一阵厌烦。
他觉得这些人都不是为了解密而来的,他们都是为了猎奇,甚至是希望借助这张图纸去获取什么经济利益。
于是,几个月之后,林如东就公开表示不再接受任何人的到访和参观,他决定自己来解开母亲留下的谜团。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最终成为了那个帮助他解开张图纸的奥妙的关键人,也让他知道了一段跨越50年的心酸往事。
谜底揭晓,一封家书就在林如东四处寻找资料之时,游馆长提醒他,既然这张图纸来自民间,那肯定在本地还会有其他的线索。
与其泡在图书馆里找资料,倒不如四处走走,说不定能有意外发现。
林如东觉得游馆长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在当地进行走访。
然而,当他带着图纸在走街串巷地打听了几天之后,却始终没得到任何线索。
林如东在东山乡的一处村子里走访。他整整奔波了一天,却始终一无所获。
于是,他一边往回走,一边喃喃自语到:
“贱妾陈氏、贱妾陈氏,这个陈氏到底是谁呢?”
没想到,正在路边晒太阳的一个老太太,却喊住了林如东:
“你刚才说的什么?陈氏?是那个丈夫去东洋做生意把她一个人留在东乡的那个陈氏吗?”
林如东一听,瞬间眼前一亮:
“老太太,你认识这个人吗?”
老太太微微点了一下头,但随即说道:
“我不知道咱们说的是不是一个人,只是我们这里曾经有一个苦命的女人,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她。”
在老太太的陈述中,林如东才知道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原来,这个陈氏是清朝末年出生的,十几岁时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嫁到了东山乡。
仅仅在她婚后三个月,丈夫就去了南洋做生意。虽然临走时答应他一年就回来,但是整整三年过去,陈氏都没等到丈夫归家。
后来,还是从南阳回来的同乡告诉她,她的丈夫已经在新加坡另觅新欢,并且建立了新的家庭,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
陈氏悲痛欲绝,一直试图想找回丈夫,让他回心转意,但是她一个弱女子,又不知道丈夫在新加坡的具体地址,因此寻夫之事只能作罢。
听完这些,林如东的心里有浮现出了一些疑问,他赶忙向老太太问到:
“你知道这个陈氏叫什么名字吗?”
老太太摇了摇头,说并不知道,当时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下,一旦嫁人,就只能留下一个姓氏作为代称了。
听完这些,林如东赶忙从背包里掏出母亲留下的这张图纸,递给了老太太:
“您见过这张图吗?”
老太太仔细一看,随即露出了笑容:
“我年纪大了,这些字有些看不清了,但是这个应该是东山歌册,你看它每句话都是四个字,像是歌谣一样。”
最后,老太太又说到,东乡歌册就是旧时候女性们用来吟唱的歌谣,一般都是那些不识字的女性才会这样写。而且,它的传承人就住在不远处,林如东倒不妨上门去请教一下。
在老太太的指引下,林如东见到了另一位白发苍苍却颇有书卷气的老太太——东山歌册的传承人张丽卿。
进门后,林如东就拿出了他随身携带的图纸,递给了张丽卿。张丽卿拿起这张纸,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就笑着说到:
“这是一封家书,但确实是用的东山歌册的歌词写法。”
在张丽卿的讲解下,林如东才终于搞明白了这张图纸所记载的真实内容。
原来,这种文字写法是东乡特有的,而最早它的出现,则是专门为了服务那些不识字的妇女。
撰写者会先让她们用歌唱的方式来记住朗朗上口的歌册内容,然后再把对应的文字发给她们。她们一边唱、一边看,久而久之就会认识这些汉字。
受这种识字方式的影响,一些女性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写字。只要找到这封信中的起点,再用螺旋回字的方式进行阅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很明了了。
在张丽卿的解释下,林如东很快就看懂了这封信的内容。
原来,这真的是陈氏所写的一封家书,在听闻丈夫另结新欢的消息之后,她悲痛欲绝,因此才写下了这封家书,希望能挽回丈夫的心。
但是,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没有得到丈夫具体的地址,因此这封信未能寄出。
至于为什么它会最终到了林如东的母亲手里,由于当事人已经不在人世,因此我们无从得知。
可能是因为两人是好友,而林母正好会这种文字记述方式,因此才帮张氏写下了这封信。
在解开了所有的谜题之后,林如东如释重负。他非常感谢张丽卿为自己解惑,同时也很感激对方多年来对东乡歌册的传承与守护。
其实,林如东并不在意这张图究竟是不是藏宝图,他只是想解开母亲留给他的唯一悬念,也算尽一尽做儿子的本分。
结语:在我国,其实有很多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字习俗,但随着普通话和简化字的普及,这些古老的记述方式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像是东乡歌册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也甚少有人了解。如果不是还有像张丽卿这样的传承者,恐怕也会早早失传。
作为炎黄子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了解、保护这些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历史传承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未来,我们希望像这样把家书错认为藏宝图的事件越来越少,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并且自觉将他们保护和延续下去。
赞一个必须发扬光大值得传承推崇和鼓励保护本土道教文明体系的传播[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虽然不是什么宝贝,但也值得收藏
一封书信,一把辛酸泪。更多的是怀念,
一派溪山千古秀
专家就是专家,一眼看出是藏宝图
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文明在民族在!!!文明在国家在!!!
还天地会宝藏[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天地会就是民国时期的洪门!别人的传承都没有断!有个屁宝藏![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用这种记录方式来传递战时的情报 随便敌人拦截我们的信息 问题就是你破解不出来内容。。。
那个女人看到丈夫不回来就嫁给了他爹,这不就解释清了
地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江合水万年流
不去按图寻宝?
回文字,家中大事
没强制上交吗
不好 又被专家gei收了 亏大了
信砖家,死的快。
东山乡图书馆馆长真是博学多闻,一眼就看出是天地会藏宝图,让专家们情何以堪?
右脚清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自己是教师,又找到了传承人,为什么此文没有把这封信用现在文字顺序写出来供读者看看?
手帕诗!去潮州随便找位80岁老人问,会整首诗都给你读出来,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很有才气的妇人给她老公寄的一封刺绣手帕家书,因为写的太好听了,一路被很多人的抄录,一直到最后她老公收到这封家书之时,妇人已经含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