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气温骤降,孩子频繁尿床再次成为家长“痛点”

南蕾评育儿 2024-10-19 09:14:50

孩子5岁以上仍频繁尿床是遗尿症的典型表现,一般在下雨、天气突变或者猛然变冷的时候,尿床的表现和次数容易加剧,最近各地接连下雨变天,气温骤降,也难免尿床的孩子越来越多。遗尿症是指5周岁或以上的儿童于睡眠时,出现不自主的遗尿漏尿现象,至少每周2次并持续至少3个月。3岁以前的宝宝几乎都会尿床,但是大多数宝宝在3到8岁后,就不太会在夜晚尿床了。

遗尿在儿科门诊的发生率还是很高的,5 岁儿童大约有 20% 都会出现尿床的现象,但是到 13 岁时这个比例就会下降到 2%。一般来说,轻微(即不频繁)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的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相反,频繁而持续的尿床很可能和隐藏性病理原因有关,必须给予重视和适当的治疗。

长期尿床的四大危害

1、对生长发育的危害:尿床导致孩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影响孩子对钙元素的吸收,同时影响生长激素和合成酶的生成。长期下去易导致孩子矮小、营养不良、身形瘦弱等情况。2、对脑部发育的危害:长期尿床的孩子,大脑神经系统睡眠昏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慢,白天精神萎靡,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遗尿症患儿的智商相比同龄正常儿童低13%~17%。

3、对孩子心理的危害:孩子尿床会产生心理上的自卑、内疚、羞愧等等,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甚至神经质或暴力倾向。4、尿床不止,小病不断:长期尿床会使孩子的免疫力大大下降,感冒发烧拉肚子,一年不断,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生活。

什么情况下该去看医生

◆ 如果宝宝在不尿床超过 6 个月后又突然开始尿床,那就得去看医生了。虽然突然又开始尿床可能是由于生活上的变化,但是最好还是去让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有潜在的疾病。◆ 6 岁之后,白天和晚上都会尿床。◆ 尿床影响了宝宝的正常生活,他们不愿在外(别人家)过夜。

如何帮宝宝对付尿床

◆ 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3个小时,不要再让小儿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 睡前别让小儿太兴奋:每天让小儿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白天别让小儿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建立夜里排尿的反射:治疗初期,父母要查出孩子在夜里容易发生尿床的时间,并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唤醒小儿起床排尿,使唤醒的铃声和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唤醒小儿起来撒尿一定要让其醒透,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净,否则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条件反射。

◆ 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白天禁喝饮料、果汁橙汁,每天下午4点后让小儿少喝水,晚饭最好避免吃流质或喝很多汤,餐后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少膀胱的贮尿量。◆ 小儿尿床,多些宽容:尿床后会使小儿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不顾及小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小儿更加紧张,委屈和忧郁,经常处于诚惶诚恐中,会导致症状加重。父母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理,能与医生积极配合。对待尿床的孩子,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努力找出尿床的因素: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生活日程表,当小儿尿床时,努力找出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用日历每天记录,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或晚餐液体摄入量太多等,以控制小儿尿床的因素。

专家提醒

儿童遗尿症的危害大,如果不及时治疗,有些孩子还会带病成人。如果发现孩子在5岁后还是有经常尿床的现象,家长们不能再抱着老一辈“乐观”的态度,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早治疗,对孩子的影响就越小,康复时间也会缩短。

0 阅读:5
南蕾评育儿

南蕾评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