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大地再响反腐惊雷!那个曾在柳江边种三角梅的"园林书记",转眼成了纪委监委通报里的"问题干部"。从扛着测绘仪测河堤的技术员,到主政一方的区委书记,区军雄的30年仕途就像柳州螺蛳粉——闻着香,扒开料才发现藏着腐败"酸笋"。

1970年生于广西藤县的区军雄,是水利科班出身的"老工程"。1992年从广西水电学校毕业后,在柳州水利系统扎了根。从施工队技术员干到代理队长,带着工人三班倒抢修防洪堤的模样,当年《柳州日报》还夸他是"浪尖上的守坝人"。2002年升任柳城县水利局局长,扛起了县域水系治理的重担。

转折发生在2009年升任柳城县委常委后,这个曾经穿雨靴跑工地的干部,开始频繁出现在企业剪彩现场。2011年调任市园林局副书记,把城市绿化工程搞得风生水起,凤凰岭公园改造时亲自试种紫荆花的故事一度传为美谈。2020年主政柳江区,力推的"百里柳江"景观带成了网红打卡地。可谁能想到,这个被称作"会种花的书记",暗地里却在工程项目上"种"起了利益链。2024年的通报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所有美化工程背后的"糊涂账"。

俗话说"看人看面更看心",区军雄的案例就像柳江边的风雨桥——远看雕梁画栋,近瞧榫卯早被白蚁蛀空。这个曾带着工人三班倒守堤坝的"浪尖硬汉",最后却让自己成了溃堤的蚁穴。《淮南子》讲"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可他倒好,拿着防汛工程当渔网,捞起了见不得光的"大鱼"。看看那些栽跟头的干部,哪个不是从喝杯"人情茶"、收份"伴手礼"开始,慢慢变成敢在工程项目上"切蛋糕"的?这正应了柳州老话:"螺蛳粉闻着香,酸笋坏了整锅汤"!

广西人最懂"洪水泡过的地基才牢靠",党员干部的廉洁防线更要经得起冲刷。区军雄手握工程大权时,本该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把惠民工程变成了"惠己工程"。北宋包拯"不持一砚归"的美谈流传千年,现在的干部难道不该"不取工程半分利"?看看那些廉洁榜样:焦裕禄治沙时睡草棚,黄文秀扶贫时走烂鞋,他们的故事在百姓心里比纪念碑更重。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木薯"的壮乡谚语还在耳畔,区军雄却把初心锁进了生锈的保险柜。这让人想起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的"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千年后的"种花书记"却在惠民工程里"种"下了私利。从韩春晓临退休翻船,到区军雄倒在工程账本上,这些案例都在敲警钟:党员干部就像柳江上的摆渡人,载着百姓期待,稍起贪念就会触礁。壮家人常说"宁做实心竹,不当空心树",唯有守住"当官一身汗,退休心无憾"的信念,才能在卸任时问心无愧地说:这辈子的工程,经得起洪水和时间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