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最愧对谁?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3-09-27 21:26:00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谁不想一生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可人生哪有十全十美,即使伟人毛主席也有愧对他人的时候。

愧对子女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屋里举行了婚礼,全家人只准备了一桌极为简单的饭菜,新婚夫妇没有穿新衣,穿的都是平时的旧衣服,而毛主席送给二人新婚的贺礼只是一件大衣,“日间御寒,夜间取暖”。

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哪个国家领导人的子女的婚礼会是这样的“待遇”,可能连许多普通家庭子女的婚礼都不如。

相对而言,他这不是“愧对子女”是什么?

▲毛主席与毛岸英、刘思齐,中为李讷

1950年10月15日早晨,新婚刚满一年的毛岸英,因毛主席的一句“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便毅然告别在医院的妻子刘思齐,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结果,毛岸英这一去,英灵便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大地上。

当蒋介石听到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时,他把儿子蒋介国叫到身边深情地说:“经国,你是我的得意儿子,任何时候可不能有事呀,要好好活着。”

同样都是“最得意的儿子”,蒋介石要儿子好好活着,而毛主席却将儿子送上了前线。

所以,相对而言,他这不是“愧对子女”是什么?

李讷是毛主席和江青的女儿,也是毛主席最小最疼爱的女儿。进北京后,毛主席却不让孩子打着自己的招牌享受特殊待遇,于是只能吃大食堂、住校,星期六天黑才能离校,还要独自骑自行车回家,甚至三年困难时期在学校经常挨饿。毛主席的意思却是,要饿肚子就一起饿肚子,而不是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应该要同甘共苦,一起奋斗。

▲毛主席、李敏、李讷等人

但是,按照毛主席卫士尹荆山所说,当时李讷的生活条件连许多普通人家的孩子都不如。别的家长可以给孩子送东西,可毛主席的孩子却连一块饼干都不能送。

只因她是毛主席的女儿,不能搞特殊,就要吃那么多的苦。

一天,李讷突生重病,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可即使这样,毛主席还不忘叮嘱送女儿去医院的工作人员:“不要报李讷的真名,报‘沈娟’。也不要跟工作人员说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1972年,李讷生下儿子王效芝,而她的工资仅有几十元,要买柴米油盐、请保姆、买奶粉等,再怎么节省都有些捉襟见肘。可是,毛主席却说:“人民给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没有资助一分。

1976年秋天,李讷离婚后,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住到北京西郊的一条小胡同里,生活窘迫,母子二人每天只吃得起一毛钱的肉,甚至还要去卖旧书补贴家用。

可是,哪个父亲不想关照子女一二,却因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就不能沾父亲一点的“光”。

所以,相对而言,他这不是“愧对子女”是什么?

▲李敏、李讷

1956年9月30日,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时,给李敏、李讷姐妹带了一些咖啡和牛奶。李敏、李讷十开心,并趁机喝光了牛奶。毛主席得知后,严厉地批评了二人,并且还兴师动众地组织了一次家庭会议:“国家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你们的生活凭什么能超标?”

那么,当时李敏、李讷姐妹的生活标准是个什么样子呢?是稀饭、咸菜和馒头片,显然牛奶“超标”了。

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过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也依旧没有沾到父亲半点光。

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个普通人家的子女能不沾沾父亲的光呢。

所以,相对而言,他这不是“愧对子女”是什么?

愧对亲属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已故妻子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想请主席帮忙安排一个职务,却被毛主席婉言拒绝了。

于是,杨开智又托在北京工作的亲戚向三立为自己说情。

▲杨开慧

不久,毛岸英收到了向三立的信,信中说杨开智想要在长沙谋一个“厅长方面”的工作,却依旧被回信拒绝了。信中,毛岸英说:

“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帝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生活问题要整个解决,而不可个别解决。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个人主义是不成的。”

可是,自古以来,出现了多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例,但到了毛主席这里,却行不通了。

所以,相对而言,他这不是“愧对亲戚”是什么?

愧对亲卫

李银桥,历任毛主席的卫士、副卫士长、卫士长,而且这一干就是15年,颇得毛主席信重。

1962年,国家实施“精兵简政”政策时,他这位身边人却被毛主席“忍痛割爱”给“裁掉了”。

毛主席的作法,就是想给全国精兵简政带一个头,代价却是“牺牲”了自己信重的卫士长。

毛主席在愧疚之余,曾对李银桥说:“你走了,我这里不要卫士长了。你在这里干得长是因为我们合得来。在你以后,我不会再要卫士长了。”

▲毛主席与李银桥

可是,现实中,哪个身边人不被领导“照顾”。毕竟,只有“照顾”好身边人,才有更多人想要追随,领导地位也才会更加稳固。

所以,相对而言,他这不是“愧对亲卫”是什么?

愧对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日子好过些了,可毛主席依旧保持着战争年代艰苦朴素的传统。从1953年到1962年的十年间,他老人家的衣服仅有两套比较新一点,一套是参加开国大典时穿过的,一套是去苏联时穿过的,其余的衣服不是补丁加补丁,就是不知穿了多少年,包括内衣内裤。

更没擦过什么“霜”、“膏”、“油”之类的东西。睡的是硬木床,枕的是白布麦皮枕头。平时,吃得以红糙米和芋头为主,伙食每天三元标准。

当卫士忍不住问:“主席,您作为一国之主,干吗搞得这么寒酸?”毛主席却说“有条件了,吃得好点,穿得好点,我不反对,可我是一国之主,如果全国人民都能吃得好、穿得好、我心里才高兴。”

▲毛主席

据李银桥回忆,一周有168个小时,主席睡眠时间却不足27小时,其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工作和读书上。工作之余,偶尔会休息十分钟散散步,扩扩胸。

从1960年开始,因国家困难,毛主席主动将1949年建国时给定的国家一级工资610元/月连降三级,降后工资仅404.8元/月。直到1976年9月9日逝世,再也没有调过。

甚至在逝世前,还要留下遗嘱:将遗留的124万元稿费、700元生活费,全部交给了国家。

可以说,在他的心中,永远没有自己,只有人民。

可是,芸芸众生,又有几人不是为自己而活。

所以,相对而言,他这不是“愧对自己”又是什么?

虽说,毛主席曾经愧对过一些人,可他却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14
历史爱好者祥子

历史爱好者祥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