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中国东北沈阳与辽阳之间的沙河地区,是日军与俄军交战的主战场。
今天,沈阳市苏家屯沙河铺乡魏家楼子村东烟龙山上,依然有两座墓碑,一座为日军墓碑,即“奉天会战日军第四军战绩碑”,一座为十字架形的俄军墓碑。
当时,日军炮兵准备在辽阳东南部的弓长岭架设炮兵阵地攻击俄军。
但是,当日军炮兵部队在当地向导帮助下进入弓长岭地区,准备构筑炮兵阵地时,日军炮兵的指南针却发生了“乱转”现象,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恢复正常。
结果,日本炮兵在“沙河大战”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给日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那时,在日军炮兵中服役的柳元尚次郎,是专门负责炮兵的指南针维护和保养的,他为炮兵部队的指南针在关键时刻“罢工”深感愧疚,一直耿耿于怀。
思索数个月,柳元尚次郎突然想起了当时的向导曾称弓长岭为“铁山”,他突然灵光一闪,恍然大悟:
弓长岭地下可能有丰富的铁矿!
这可是日本举国上下梦寐以求的“宝贝”!柳元尚次郎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
日本明治维新后长期从瑞典进口低磷铁!
柳元尚次郎立即向“满铁”提出了勘探弓长岭铁矿的建议。
1910年,“满铁”地质调查所宣布弓长岭铁矿被发现,此后又发现了鞍山、本溪等大铁矿。柳元尚次郎因此受到了日本天皇的接见。
特别是本溪的铁矿石,具有低磷、低硫、杂质少的特点,是日本制造军舰钢甲、炮身等高级军用钢的原料。
此后,日本共从本溪攫取了169万吨低磷铁,运往日本在横须贺、舞贺的兵工厂,制造出了日军的精锐装备。
可以说,日本如果没有发现辽宁的这些铁矿,根本无法支撑二战期间战争机器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