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比肩“985高校”,汕头大学如何一步步错失晋级一流?

未名林 2024-10-17 17:49:20

大美粤东,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高等教育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虽然近些年引入了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等名校,但依然不足以满足当地学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

粤东本土建设起来的高校中,也只有汕头大学的实力较为强大。汕大成立至今不过四十余年,开局几乎能够比较985高校,但却在后来发展过程中一步步错失良机,接连错过“211工程”和“双一流”,到今天依然只能算得上一个区域名校。

起点甚高,未来剑指一流的汕大,究竟该如何破局?

汕头大学校门

身负厚望:百般支援集于一身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特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厦门、汕头、深圳、珠海因为历史和地理上的特殊优势被列为首批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定会带来产业的飞升和对人才需求的提升,创办高水平的高校也随之被提上日程。

除了厦门有厦门大学这样的名校之外,另外三个经济特区的高等教育十分落后,于是,创办新大学就成为了当务之急。1981年8月26日,汕大被批准成立,这一天也被当作汕大的创校日。

汕大的快速成立,表明了国家要在粤东地区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坚定决心。

1983年,汕大招收首届本科生。然而,直到开学时校园也仅有几栋二层建筑,就连开学典礼也只能在食堂里进行。

即便如此,对于当时渴望上大学的年轻学子来说,尤其在高等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潮汕地区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天赐良机。于是,汕大首届就有103名学生入学,他们绝大部分来自潮汕地区,就读于法律系、中文系和外文系3个系。

汕大首届开学典礼

汕大的建设,一直都受到汕头、广东,甚至是国家的大力支持。建校不久,原汕头医学专科学校并入,成立了汕大医学院。汕头市人民政府也成立了支援汕大委员会,并勒紧裤腰带紧急拨付200万元人民币支援汕大建设。

从1986年开始,在国家教委的部署下,八所国内一流大学对口帮扶汕大,其中既有省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与中山大学合并)等名校,也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随后,国家教委又商定对口支援汕大数十名教授、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使汕大从诞生开始就自带一流大学的基因。

此外,汕大的发展,还离不开一个人的特别支持——前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李先生出生于潮汕地区,对于当地人渴望创建自己的一流大学深有感触,因此,他不遗余力支持汕大建设。

李先生想汕大创建不久就成立了香港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为校园基建、学生培养、派遣出国留学生等提供充足的经费保证。到今天为止,李对汕大的投资达到了近百亿元,汕大也是国内仅有的由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

潮汕之光,粤东第一学府

正是因为汕大梦幻般的开头,使得这所学校在最初几年发展迅速。汕大在1993年成为硕士授予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授予单位。1995年,“211工程”强势启动,汕大在1996年通过预审——可惜,最终遗憾落选。

汕大在当时有多热门呢?在1993年高考招生中,汕大最低录取分是514分,而“985高校”兰州大学为505分,西北工业大学为509分,“211高校”中的实力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505分,上海财经大学为510分。

即使到了21世纪最初几年,汕大在省内的分数也仅次于中大、华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汕大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不在广州的“一本”大学。也正因如此,汕大才成为潮汕人的骄傲,也让人看到了潮汕人不仅“会做生意”,办教育也很有水平。

今天的汕大,依然是粤东第一学府,傲然立于潮汕大地。

由于承袭了原汕头医学专科学校,医学类学科直到今天依然是汕大的优势学科。汕大现在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医学院就占据了半数,即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同时还有病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基于汕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优势,善于与香港大学成立了联合病毒学研究所,由世界著名传染病专家管轶教授出任所长。在管轶教授的带领下,汕大在“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中成果突出,共同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汕大还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科学、数学、土木工程,这些学科也都是汕大的优势所在。汕大的理学院建有海洋科学研究院,创建了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贝类/藻类体系综合实验站、汕头大学南澳临海实验站等领先的科研平台。

此外,汕大的新闻传播、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人文社科类专业也入选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名单,具有较强的实力。

多年来,汕大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特色办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汕大医学院有个特色班级——临床医学全英文班,该班的优秀学生可以考美国执业医师考试Step-1,且平均通过率超过90%。

此外,汕大和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度合作办学,创办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以与汕大毗邻而建,其特色在于国际化办学,能够获得世界一流大学优质师资的支持。广以不少资源与汕大共享,让汕大学子也能享受国际优质教学资源。

学科引领,筑就汕大优势

按理说,这样一所“高起点”的大学,又位于经济特区,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即使不能跻身国内一流,也应该是在省内前列了吧。事实上,今天的是汕大,办学水平还是不尽如人意。

继落选“211工程”后,汕大又在第一轮、第二轮“双一流”中相继落榜,实在是令人可惜。

就省内而言,此前广东提出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要重点建设6所高校入选“双一流”,汕大也同样落选。这6所院校(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有3所在第二轮“双一流”中成功入选。在广东省2024年“冲补强”计划中,汕大落选广东省7所重点建设高校,仅仅入选“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2024年,汕大本科批次普通类最低投档分为:物理类550分、历史类542分,排名跌出了省前20名。

与曾经的辉煌相比,今天汕大的成绩令人有些难以接受。而与之同时期成立的深圳大学,虽然也仍未入选“双一流”,但深大不管从学科实力、科研水平、办学经费、社会声誉等方面,几乎全面“碾压”汕大。

究其根本,自然与汕头、深圳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莫大的关系。虽然同为经济特色,但深圳早已成为世界一线城市,也是举世闻名的科创之城,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相较之下,汕头不禁黯然失色。2023年汕头GDP约3158亿,仅为深圳的十分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足,往往意味着办学经费的投足不佳,高质量生源、学生就业、高水平师资引进等,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毋庸置疑,经济是制约汕大发展的一大条件,但是更重要因素,在于没有“帽子”和顶尖学科的支撑。

没有“211大学”“双一流大学”的帽子,是汕大发展的最大“软肋”。没有这些“帽子”,汕大就难以出现在被优先关注的名单上,也少了相应的经费支持,发展后劲自然不足。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汕大仅凭借数学、生物学、临床医学获得3个C+,连一个B类以上学科都没有。汕大的王牌学科“临床医学”仅有C+,而最热门的“工科类”学科中,也只有传统工科——土木工程获得C。

或许,对于汕大来说,以学科为引领,筑就学科优势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如果汕大能够集中优势资源,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打造一个A类的学科,或许就能带动更多学科得以提升。

重点发展符合当前社会需要和未来社会竞争的热门学科——新工科、新医科,实现“弯道超车”,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事实上,汕大也是这么做的。2022年,汕大东海岸校区正式启用,该校区正是以交叉学科、新兴工科和应用型人文社科为主体,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科技竞争的新型人才。

面向未来:要办成一流大学

回想当初,在1984年元旦汕大的奠基典礼上,李嘉诚先生出席典礼并剪彩,在现场声称“要将汕大办成一流大学”。如今,四十余年过去了,汕大距离“一流大学”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汕大从来没有停止探索和前行。

在新工科、新文科等新兴学科崛起的今天,新一轮高校和学科竞争已然兴起,我们也期待“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汕大学子,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阔步向前,早日将汕大建成一流大学。

0 阅读:189
未名林

未名林

专注,严谨,丰富,趣味。不求一鸣惊人,或许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