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一中和节

多彩人生的感悟 2024-03-10 22:57:22

中和节是中华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二月初一。据记载,是唐代设立的,始于唐德宗贞元五年,首倡者是德宗皇帝李适,他认为,三月有上巳节,九月有重阳节,而二月正是由天气由寒转暖的农事开始之际,却没有一个祭祀的节日。就征求宰相李泌的意见,李泌建议改贞元五年2月1日为“中和节”。德宗采纳了李泌的意见,并给予官员们放假一天。

中和节的习俗主要包括:皇帝要赐宴群臣,并赐给他们刀,尺表示管理政务时的裁量度是有提示寓意的。希望臣子公平,正当行使权力。百官要上农书,司农献种子王公戚里上春服。进农书献种子,彰显了劝农重本的象征意义。粮食为国之根本呀。而进献春服表达了臣子对皇帝的忠诚和关心。君臣宴乐,也少不了的作诗抒情言志,德宗实际上想法是“与众宴乐。诚洽当时”,也就是叫百官各抒己见。,广开言路。德宗有诗云:“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八卦随意舞,五音轻曲新。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描写了一派君民同乐的歌舞景象。

中和节不仅有皇帝大臣的活动,而且有普通百姓的设计,百姓用青色口袋装上各种各样的好的粮食,瓜果种子互相赠送叫献生子,这也算是各种品类种子的优选吧。这一天,老百姓还要祭祀太阳。传说中和节这天是太阳神的生日。按照男不拜月,女不祭日的说法,由男性家长率男性家人面向东方太阳膜拜,还要祭祀传说中的“勾芒神”,是一位主管树木的神,喝中和酒。中和节是围绕着春耕的,它是服务于农耕社会的重要农事庆典活动。虽然这古老的民俗现象已逐步淡化,但作为农耕庆典的重要意义,将永存人间。

中和节是一个围绕春耕特性,表达中和理想和重农理念的节日,中和文化具有三个元素,生命崇拜是中和文化之根,天人合一是中和文化之魂,和谐发展是中和文化之光。中国儒家讲“中庸”。释家讲“中观”道家讲“中和”。中和文化使今天的三教合一,万善同归。“中和”作为一种天地,四时,万物各守其正,而又彼此和谐共处的理念。也对现今国与国之间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指明了方向,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8
多彩人生的感悟

多彩人生的感悟

与看到本大鱼号的有缘人员,共同进步,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