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合肥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7.7亿元,同比增长6.1%(增幅位居万亿GDP城市之首),十年间跨越八个千亿台阶,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9,较上年前进一位。
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到1000.2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14.9万人,正式迈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成为继上海、苏州、南京之后,长三角第四座“双万城市”(万亿GDP、千万人口),也是全国第16座同时实现双指标的核心城市。

这是一座新崛起的“汽车城”,去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7.6万辆,同比增长84.5%,占全国总产量十分之一以上。一举超越上海(122.46万辆)和西安(112.45万辆),跃升至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深圳(293.53万辆)。
全市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佳通轮胎、巨一科技等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其中,位于长丰县的比亚迪合肥基地园区产量达到95万辆,约占全市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唯二的超豪华行政轿车(蔚来ET9和尊界S800),都是“合肥造”。蔚来在经开区拥有两座先进制造基地,江淮汽车则与华为联手在肥西县打造了一座尊界超级工厂。
合肥还是“中国新型显示第一城”,2024年新型显示产业产值1235.35亿元,同比增长21.5%。京东方、维信诺、视涯科技、康宁、彩虹液晶、欣奕华等一大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于此,完成了“从沙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液晶显示、柔性显示、全息显示、激光显示、量子点显示、微型显示、MiniLED显示等七大技术路线储备。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加速焕新升级。家电产业是合肥首个迈入千亿产值的产业(2011),近年来以打造世界级家电制造业集群为契机,增强工厂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家电产业结构,提升家电产业价值链,推动家电产业“升级”,实现家电产品“换代”。
智能家电(居)是合肥六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形成了“3(三大核心集聚区)+3(三个特色集聚点)+1(一个产业转移承接点)”的分布格局。其中,三大核心集聚区指的是西部核心区(高新区,以洗衣机、空调为主)、南部核心区(经开区,以冰箱、洗衣机、空调为主,彩电为辅),东北部核心区(新站高新区,以彩电为主、冰箱为辅)。

2024年“四大件”总产量为6694.33万台,同比增长3.6%,预估连续14年(2011-2024)居全国城市首位。其中,家用洗衣机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8%至3006.47万台;彩色电视机产量587.29万台,同比增长12.6%;家用电冰箱产量2352.4万台,空调产量748.17万台,同比分别减少1.3%和14.4%。全国每四台电冰箱、洗衣机就有一台产自于此。
2024年,安徽省家电“四大件”产量突破1亿台,同比增长6.8%至1.02亿台,占全国总产量约15%,位居第二。其中,冰箱产量(3000.46万台)第一;洗衣机(3346.25万台)、空调产量(2974.34万台)均居第二;彩电产量(884.98万台)跃居第四。

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合肥集聚了长虹美菱、荣事达、惠而浦、格力、美的、海尔、TCL等知名企业。2022年,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端到端灯塔工厂”,2024年10月8日新晋成为“可持续灯塔工厂”。该厂始建于06年,目前拥有11条洗衣机生产线,是国内最大、集研产销为一体的全品类洗衣机生产基地。
至此,合肥拥有6座“灯塔工厂”,位居全国第三。位于经开区的海尔合肥空调互联工厂是全球首座家庭中央空调“灯塔工厂”,总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年产能400万套,是海尔集团空气产业在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