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在莫斯科医院给毛主席写信:我生了个男娃,他长得和你很像

沛儿阅览趣事 2025-02-16 03:53:16

1937年冬,贺子珍前往苏联治病,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因为弹片存留的时间太久,无法将其取出。抵达莫斯科没多久,贺子珍就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廖瓦。

不久后,远在延安的毛主席收到一封来自贺子珍的信:“我在莫斯科生了个男娃,他长得和你很像……”毛主席看后长叹一声,没有回复。直到1939年8月,贺子珍才收到由周恩来转达的毛主席的信件:

“自珍同志,你的信我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不要记挂我……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在象山庵喜结连理

贺子珍1909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因样貌出众被誉为“永新一枝花”。1927年秋,年仅18岁的贺子珍参与组织“永新暴动”,不久后便跟着兄长贺敏学上了井冈山。贺子珍和毛主席第一次见面是在1927年10月。

当时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袁文才向他介绍了手下的人后,特别介绍了贺子珍兄妹俩。毛主席看着年轻美丽的贺子珍,还以为她是袁文才或者其部下的女儿,没想到袁文才却介绍说:“这位是贺子珍同志,是中共永新县委委员。”

毛主席十分震惊,连说了好几个“看不出,看不出啊!”而双眼炯炯有神,眉宇间散发着一股英气的毛主席也给贺子珍留下深刻的印象。会面结束后,贺子珍和袁文才一起回茅坪,期间袁文才对她说:

“革命的高潮很快就要来了,有了毛委员的领导,相信我们以后会有很多事干了,毛委员可是很有才华的!”

听了袁文才的话,贺子珍不由得想起毛主席的身影,激动道:“那真是太好了!我们在毛委员的带领下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为了建立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军第一团的战士们没有立即跟随毛主席上山,而是先到茶陵等地打土豪和筹款。毛主席因为脚受伤,只能先在茅坪村南侧的老乡家休养。

期间,毛主席利用休养的时间和袁文才、王佐等人促膝长谈,还会和贺子珍谈话,听取她的意见和想法。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袁文才等人和毛主席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佩服他提出的想法和意见。

这天,袁文才对王佐说:“毛委员每次和我谈话,都令我受益匪浅,但他住的地方离我们太远了,每次去都不是很方便。”王佐想了想说:“这样吧,让毛委员住茅坪的八角楼吧,那里空着,我们去找他也方便。”

八角楼距离袁文才家仅有几步的距离,他自然高兴:“好,那就这样决定了!”不过也正是袁文才和王佐这一决定,才促成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姻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贺子珍疟疾刚好,但身体还很虚弱,因此经常坐在义兄袁文才家门口晒太阳。毛主席每次从这里经过,都会和贺子珍聊上几句。从贺子珍口中,毛主席除了了解到边界各县的历史以及风土人情,还知道当地群众工作的情况。

不久后,贺子珍被选为前委秘书,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毛主席处理日常事务,协助他在宁冈、永新等地做调查研究。共同的理想和工作,令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

1928年5月下旬的一天,毛主席和贺子珍在象山庵举行了婚礼。晚年贺子珍回忆起井冈山的那段时光,是这样说的:

“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是十分富裕的。他博览群书,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给我讲他读过的故事。我听着听着,经常会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然后在不知不觉中睡着……”

贺子珍在苏联生下男娃,写信告诉毛主席:他和你长得很像

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婚姻维持了差不多10年,1937年11月,贺子珍毅然离开延安去苏联治病和学习。当时贺子珍怀有身孕,且身体不好,毛主席担心她独自一人去苏联会有危险,便多次劝她可以去西安,不要出国。

然而贺子珍的脾气格外倔强,不管毛主席如何劝说,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无奈之下,毛主席做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让洛甫给相关部门发去电报,将贺子珍的名字加入到去苏联治病的干部名单中;另一方面给八路军驻西安、兰州以及新疆办事处的同志发去电报,希望她们能劝一劝贺子珍,让她留下。”

不过不管这些领导同志如何劝贺子珍返回长安,她都没有接受。不久后,贺子珍抵达莫斯科,但由于身体里的弹片存留的时间太久,医生也没有把握能够将其取出,无奈只能放弃。

抵达莫斯科没多久,贺子珍就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廖瓦。廖瓦长得非常可爱,仔细看去还和毛主席有几分相似,这也给贺子珍孤寂的内心增添了一丝光芒。孩子满月后,贺子珍把他送去婴儿室,自己则去东方大学学习。

几个月后,毛岸英和毛岸青被送到莫斯科生活和学习,他们的到来令贺子珍十分高兴。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弟弟,毛岸英轻声道:“贺妈妈,弟弟好小好可爱啊。”贺子珍笑着说:“当然了,弟弟才出生没多久呢,你是他哥哥,要好好保护他。”

毛岸英点点头,说:“贺妈妈你放心吧,我是长兄,一定会照顾几个弟弟妹妹的。贺妈妈你有没有发现,小弟弟长得很像爸爸。”贺子珍用慈爱的眼神看着廖瓦,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额头,然后说:“他和你一样,都是你爸爸的儿子,当然长得和父亲像了。”

生孩子毕竟是件大事,贺子珍决定写信告诉毛主席:

“我在莫斯科生了个男娃,长得和你很像,眼睛很亮,额头宽宽的,特别可爱。”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贺子珍没有收到回信,但真正让她备受打击的则是廖瓦的夭折。在廖瓦10个月的时候不小心得了感冒,婴儿室的医疗条件很差,再加上护工粗心大意,没能及时发现和治疗,逐渐从感冒转变为肺炎。后来还没等护工将廖瓦送去医院抢救,就夭折了……

得知这一噩耗,贺子珍悲痛万分,她觉得是自己的粗心大意才导致儿子夭折。在一个凄冷的夜晚,贺子珍在学校里找了个荒凉的角落,亲手挖了一个坑,轻轻将儿子的遗体埋进泥土里……

1939年8月,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同下来到苏联治病,并给贺子珍带来毛主席的信:

“自珍同志,你的照片和信我已经收到了,我很好,不要挂念我……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最后一次见面

1947年夏,贺子珍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回国,但她没有去北平,而是在哈尔滨生活。直到1959年,贺子珍才和毛主席迎来见面,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贺子珍似乎有些恍惚,她有许多话想要对毛主席说,但最后都变成眼泪流出。毛主席叹了口气,轻声安慰道:

“之前你总想见面,如今见到了你又不说话,总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可是那个时候就没机会了……”

贺子珍擦了擦眼泪,点点头。毛主席问她:“最近身体怎么样?”贺子珍说:“比之前好很多,但我看你不是太好,是不是很忙?”毛主席告诉她:“比之前忙点,不过忙点也好。”

当贺子珍向毛主席讲述自己在苏联的经过后,毛主席又叹了口气:“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听到毛主席这句话,贺子珍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以前都是我不懂事……”

这次见面长达90分钟,分别时,毛主席说:“太晚了,有什么事我们明天可以继续聊。”但可惜的是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去世,得知这一噩耗,贺子珍喃喃自语:“怎么会?他身体不适很好吗?”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

0 阅读:12
沛儿阅览趣事

沛儿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