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加完班,照例去院子里散步。一边听着耳机,一边和远在杭州的朋友通电话。
聊着聊着,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孩子身上。
朋友说他儿子最近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整个人都消沉了,不爱说话,也不愿意出门,甚至出现了一些焦虑的症状。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某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因为没考上理想的大学,竟然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我不禁陷入沉思: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了?
01
时代的巨变
记得小时候,我们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考试考砸了,不仅要挨骂,有时还要挨揍。
但第二天照样该吃吃该玩玩,很少有人会因此产生心理问题。
而现在的孩子,稍有挫折就容易情绪低落,承受能力似乎比我们那个年代差了很多。
其实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孩子。我认为,这与时代的巨大变迁密切相关。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表明,每一代人都面临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社会压力。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自然而然培养出了较强的抗压能力。
而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他们面临的却是另一种压力:
高度竞争的教育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信息爆炸带来的困扰父母过高的期望值02
压力的转变有一次,我问女儿:"你觉得现在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她想了想说:"爸爸,我觉得好累。要学习,要补课,要参加各种兴趣班,还要和同学保持良好关系。有时候感觉喘不过气来。"这让我想起《被压垮的一代》这本书中提到的观点:现代社会给予孩子的压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我们那个年代的压力更多是物质层面的,而现在孩子面临的则是多维度的压力:学业成绩的压力社交关系的压力未来发展的压力自我认同的压力03
教育方式的改变记得去年参加一个教育论坛,有位专家提到: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保护,把孩子当成"玻璃娃娃",生怕磕着碰着;另一种则是延续老一辈的严厉方式,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有个同事,儿子上高二。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把手机都收走了,连周末都不让出门玩。结果孩子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另一个朋友则相反,孩子稍有不开心就立刻去安慰,遇到困难立即帮助解决。这看似是爱护孩子,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04
正确的应对方式作为父母,我认为我们需要:首先,要理解这个时代。不能用我们过去的经验简单套用在孩子身上。我经常和女儿一起看她喜欢的视频,了解她的兴趣爱好。虽然有时候觉得那些内容很幼稚,但这确实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她的世界。其次,要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这不是靠说教,而是要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锻炼。比如,我会让女儿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一开始她也会抱怨累,但慢慢地,她学会了承担责任,也变得更加独立。最后,要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沟通的艺术》中提到:倾听比说教更重要。每天晚上睡前,我都会和女儿聊聊天,听她说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有时候她会提到一些烦恼,我不急着给建议,而是先理解她的感受。05
未来的期待我相信,虽然现在的孩子看似脆弱,但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一位教育专家说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他们的不同,而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写在最后所以,与其感叹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不如思考:
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时代?我们是否用正确的方式在教育孩子?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教育永远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与时俱进,用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成长。毕竟,每个时代的花朵,都需要适合自己的土壤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