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期间,如果持续摄入高油、高盐、高糖等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或者血糖、血脂波动的风险。1月14日,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营养与食品卫生部副部长刘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相关饮食问题作出健康提醒。
刘博建议公众在饮食上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遵循“食不过饱”原则,每餐做到七八分饱,切忌暴饮暴食。
第二,规律进食,每日三餐是比较合适的。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慢性病患者,可以少量多餐,每餐强调七分饱。
第三,不饮酒或者少饮酒。尤其不要大量饮用高度烈性酒。如少量饮酒时需避免空腹饮酒,避免饮酒的同时摄入大量副食。
第四,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过多的油腻、甜食、高盐、刺激性食物,如油炸油煎食品、奶油食品、过甜食物、过于辛辣刺激食物等。
第五,在春节期间,尽量做到全家一起聚餐,共同烹调食物,享受美食。特别是年轻人要多陪老人进餐,这样可以在愉悦的家庭气氛中更好地享受食物的美味,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合理营养的要求。
刘博还强调,合理营养是维护免疫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议每天摄入超过12种食物,每周争取达到25种食物。提高免疫力需确保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保证充足饮水。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素食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剂。
此外,刘博提醒,冬季应避免食用温度过凉的食物,如冰棍、雪糕、凉啤酒等,以免伤及脾胃和消化功能。但适量食用一些凉性食物,如冬瓜、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雪梨、马蹄、绿豆、莲子、银耳等,具有养阴、清热、润燥、生津的功效,可缓解冬季室内干燥引起的不适。在食用凉性食物时,还要注意适当配些温性食物以平衡寒热,控制食用量,并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调整,特别是阳虚体质、胃肠功能差、四肢冰凉的人群应慎食凉性食物。本报记者 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