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年终,新能源车行业又有大事发生。
12月12日,据最新消息,极越汽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困境。一段由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极越CEO夏一平在公司内被众多员工团团围住,情绪激动的员工高呼:“把你的存款拿出来给员工交社保!”。
这一幕,折射了极越汽车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同日下午,极越汽车的资金问题进一步浮出水面。作为拥有百度和吉利两大巨头股东背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极越汽车却在近期遭遇了资金链的断裂。夏一平在12月11日的线上全员会议上坦诚地表示,公司正面临资金压力,并计划通过合并职能重复的部门与岗位、削减非核心业务项目等措施来应对。
在员工的社保和工资发放对的背后,存在着必然性。销售不畅以及销售较长时间不能规模化,必然是新能源车企业发展的最大痛点。
极越汽车的困境并非个例。
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的连续三个月回落,整个新造车阵营的竞争愈发激烈,行业的洗牌也将更加惨烈。根据乘联会发布的《2024年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新能源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在达到8月份的53.7%高点后,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小幅下滑,11月份降至52.3%。
回顾极越汽车的发展历程,其前身是集度汽车,由百度和吉利于2021年1月正式组建。两大巨头的携手,互联网与造车业的联姻,本来是极越汽车无坚不摧的靠山。
起初,双方的合作项目命名为集度,并由百度方面主导。
最开始的困难并不是缺钱。集度汽车在造车资质上曾一度陷入困境,直到2023年8月,首款车型“集度ROBO-01”更名为“极越01”并获得上市销售资质,极越汽车才正式走向前台。新能源车的“黄金时代”,极越似乎并没有缺席。
在拿到“准生证”之后,百度和吉利在极越汽车中的话语权掉了个头。
细心的媒体注意到,极越汽车的注册和生产地址均位于吉利宁波工厂,且尾标悬挂“吉利汽车”。在股权结构上,浙江吉利产投控股有限公司与百度旗下上海幂航汽车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65%和35%。
今年表明要“战略聚焦、战略整合”的吉利,显然对“聚焦”更为上心,从极越汽车目前的处境看,显然没有焦点之内。
与此同时,另一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哪吒汽车也在近期经历了重大变革。在张勇卸任CEO、方运舟宣布实施六大改革举措后,哪吒汽车已逐渐启动小批量复产,并收获了海外市场的积极反馈。在泰国国际车展中,哪吒汽车海外收到订单2016张。
要想翻身,战略上的收缩和战术上的撤退是必然的。在获得重启之前,哪吒汽车曾进行了比例高达70%的裁员。
当然极越汽车的未来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也许它会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重新回到新能源车火热的赛道之中。
从行业来看,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和车市竞争的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淘汰赛”变得愈发惨烈。
在智能驾驶、AI技术等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后,几乎所有企业需要尽快提升销量,有的需要扭亏为盈,有的需要更多的利润。
市场倒逼车企做得越来越好,做的不好的只能是逐步被淘汰。无论是传统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还是新势力品牌,因此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时代,让营销充满了各种创意和活力,但是最终能笑到最后的还是产品。
新能源汽车现在已经演变成门槛越来越高的行业,能在其中已经是相当不易,而要想杀入这个行业,那就要花更多的钱。
以前有车企老板说投100亿是个门槛,是个及格线,但现在显然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