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元旦2地不去,3事不做”,分别指啥?别犯了忌讳

我的新聊社会 2024-12-27 09:48:35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元旦,作为新年的第一天,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开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于元旦这一天都是极为重视的,古时候,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敬天拜地、祭诸神先祖,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关于元旦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可见元旦之日的由来已逾四千年。而“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在古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是农历正月初一,商朝是农历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农历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汉武帝时,才重新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或“公历年”。

元旦作为新年的第一天,自然有着许多传统习俗和忌讳,老话说:“元旦2地不去,3事不做”,分别指啥?别犯了忌讳。

元旦“2地不去”

1、 别人家不去,打扰别人团圆

元旦作为新年的第一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民间,元旦这一天也是团圆之日,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共享天伦之乐。在这样的日子,如果去别人家,显然会打扰到别人的团圆氛围,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元旦这一天,最好还是不要去别人家,以免打扰到别人的团圆氛围。

2、 集市不去,人多且杂易感冒

在古时候,元旦也是集市最为热闹的时候,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人们会在这一天到集市上采购年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然而,集市上人多拥挤,环境嘈杂,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而且,由于人多空气不流通,很容易感冒生病。

元旦“3事不做”

1、 不懂忌口大吃特吃

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来庆祝新年的到来。然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忌口。因为元旦期间天气寒冷,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如果不懂得忌口大吃特吃,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食物中毒等问题。

2、 不懂祝福啥也不说

元旦作为新年的第一天,自然也是祝福和祈愿的好时机。在民间,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向亲朋好友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祈愿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和关怀。

当然,在送祝福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方式和语气。最好是用一些吉利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祝福和祈愿,比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同时也要注意语气要真诚、热情不要过于生硬或者虚伪。

3、 不懂休息当“牛马”

元旦作为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好时机。然而,有些人却不懂得休息和放松自己,甚至把自己当成“牛马”一样不停地忙碌着。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忙碌和劳累不仅会让身体感到疲惫不堪还会影响心情和情绪。

在元旦这一天一定要学会放松身心好好休息一下。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或者运动来锻炼身体;也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聊聊天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和情绪。

0 阅读:72

我的新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