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份29号那天,远在大洋彼岸美国的宋美龄,突然接到一个让人心碎的消息:她亲爱的姐姐宋庆龄,在北京已经离世了。
宋美龄收到消息后,心里头那叫一个难过,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另外,中国政府诚邀宋美龄回国,参加宋庆龄的葬礼。但一直到葬礼结束,大家都没能看到宋美龄出现,这让人感到挺失望的。
即便过了二十多年,宋美龄最终在美国离世,一直没再回到祖国大陆。
很多人都觉得,宋美龄心里头一直对姐姐有怨气。但后来,有人找到了她俩留下的遗书,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她们心里面一直都很挂念对方。
说起来,宋美龄和宋庆龄之间到底有啥过节呢?为啥宋美龄一直到走,都不愿意再见宋庆龄一面?还有啊,她那遗书里到底写了些啥?
【同样家庭不同观念,宋氏两姐妹不同的理想】
聊起宋庆龄和宋美龄,想必大伙儿都有所耳闻。在上个世纪那个动荡的革命年代,宋家这两位姐妹花,可都是响当当的“第一夫人”。那么,她们凭啥能赢得这么响亮的名号呢?
宋家三姐妹出生在一个有钱的大户人家,从小就生活条件很好,家里孩子也多。因为爸妈都是基督教徒,所以他们家亲情特别深,大家总是互相关心,彼此照应。
跟那时候的普遍情况不一样,宋家三姐妹都被爸妈送到了美国去读书学习。
宋庆龄对她的兄弟姐妹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但要说最亲近的,还得是她的妹妹宋美龄,她们俩年龄只差四岁。
宋美龄小时候特别爱跟着二姐宋庆龄。后来宋庆龄要去寄宿学校了,宋美龄急得大哭大闹,非要跟姐姐一块儿去不可。
没辙了,宋庆龄特别疼爱妹妹,只好带着宋美龄一起去上学,她们还住在同一个宿舍,就是为了能亲自照看年幼的妹妹。
1907年,14岁的宋庆龄带着才10岁的妹妹宋美龄去了美国上学。在那几年,宋庆龄就像宋美龄的“大家长”一样,特别关照她。在外国,这俩姐妹的感情反而变得更深了。
六年后,宋庆龄结束了学业,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宋美龄望着姐姐,眼眶里打转着泪水,心里满是不舍。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宋庆龄只能硬起心肠,和亲爱的妹妹说了声再见。
宋庆龄是个心怀革命梦想的人,她在美国上学时,选的是文学和哲学专业,同时心里总惦记着国内的事儿,特别热爱祖国。
回到祖国中国后,宋庆龄立马就加入了革命的行列,那会儿,她碰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人,就是孙中山先生。
宋庆龄被孙中山的革命梦想牢牢抓住心,他俩都是满怀憧憬的人,心里那点子追求特别合得来,相互吸引,碰撞出火花。自打辛亥革命一结束,宋庆龄就铁了心跟孙中山一起,坚定地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但是,宋庆龄的父母对她选择的婚姻并不支持,就连所有的亲戚朋友也都不太看好这门亲事。
当所有人都和宋庆龄意见不合时,宋庆龄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美国寄来的信。
听说宋庆龄和孙中山要结婚后,身在美国的宋美龄特别赞成二姐的决定,还特地写信跟她说:
孙中山是革命的先驱,想要成为他的妻子,那路肯定不会好走,但只要有那股子胆量,还是有希望能达成的。
读完信,宋庆龄心里特别受激励,她顶着沉甸甸的压力,决定和孙中山一起步入婚姻。
可以说,宋庆龄能顺利结婚,宋美龄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17年,宋美龄在美国学成后回到了祖国。这时候,宋家八口人总算是齐聚一堂了。
受到美国自由氛围的熏陶,宋美龄本就天性活泼,她不仅性格开朗阳光,还特爱打扮自己,嘴巴也甜,很会说话。因此,她常出现在各种派对和宴会上,成了那里的常客。许多有钱人家的子弟都抢着想跟她交朋友呢。
宋美龄回国后还是老爱往姐姐那儿跑,就算宋庆龄和孙中山已经结为夫妻,宋美龄还是差不多每天都往他们家窜门。
1922年那会儿,宋美龄在她二姐家里参加聚会,碰到了一个对她来说特别重要的人,就是蒋介石。
那时候,蒋介石已经娶了两位太太,还纳了一个妾。
在派对上,他一眼就瞧见了宋美龄,她在人群里穿梭,举止大方,说话也头头是道,这让他立刻就被迷住了。于是,他赶紧去找孙中山,想让孙中山帮他牵牵线。
起初,宋美龄对那个比她年长许多的男士并无太多感觉,但蒋介石的不断热烈追求,加上她自己心里对名声的渴望,最终让宋美龄点头答应了蒋介石的结婚请求。
宋庆龄听到这事儿后,火冒三丈,直接就说:蒋介石就是看上了宋家的权势。
宋庆龄心里头那个急啊,她怎么想也想不通,自个儿的亲妹妹咋就嫁给了山里头的粗人,而且那家伙还有好几个老婆,这事儿真是让人恼火得不行。
然而,尽管宋庆龄百般阻拦,宋美龄和蒋介石最终还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27年12月1号,大华饭店热闹非凡,宋家上下全员到齐,一同见证了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礼,大家都为他们俩的结合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但婚礼结束后,宋美龄始终没能盼来她想见的那个人,从那以后,他们俩的关系就完全崩了。
那么,宋庆龄到底在哪里呢?为啥她没去参加宋美龄的婚礼呢?
【蒋介石插入,宋氏姐妹彻底决裂】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了,这对宋庆龄打击特别大,她一下子就被巨大的悲伤淹没了,很长时间都没法走出来。
但“中山舰事件”让宋庆龄猛然间清醒了过来。
那时候,宋庆龄看清楚了蒋介石的真正意图,心里头对他特别反感。
1927年那会儿,“白色恐怖”闹得凶,大伙儿都心慌慌的。孙中山带的革命队伍,在蒋介石搞的手脚后,就散了摊子,他自个儿建起了政权。
宋庆龄觉得蒋介石没按孙中山的意思来,简直就是革命的背叛者。他干的那些事儿,把原本的革命理想都给玷污了。
在那种情况下,宋庆龄非常果断地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站队,直接跟宋家唱了反调。
这个情况让蒋介石心里很不爽,他暗地里给宋庆龄使绊子,让宋庆龄行动起来非常困难。没办法,宋庆龄只好选择离开上海,接受了去苏联学习考察的邀请。
过了差不多两个星期,宋庆龄接到了妹妹宋美龄的信。信里头,宋美龄特别希望能让宋庆龄出席她的婚礼。
宋庆龄在外国时,心里头老惦记着妹妹,可一想到蒋介石干的那些事儿,心里头就像堵了块大石头,咽不下这口气。思来想去,最后还是硬下心肠,没去参加宋美龄的结婚典礼。
这场婚礼过后,宋美龄心里头有了个疙瘩,开始对姐姐有了些不满。
不过他们俩现在心里还是有对方的,关系并没有闹得太僵。
有那么一件事,让宋家两姐妹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那般毫无隔阂的时候了。
嫁给蒋介石后,宋美龄就成了他工作上的得力帮手。她能说会道,长得又漂亮,所以经常接手一些重大的外交差事,给蒋介石帮了大忙。
宋美龄在办公室里,像平常那样翻看着文件。突然间,她瞅见一封密信,上面写的是宋庆龄的名字。她赶紧打开看了看,这一看,心里头那个气呀,原来二姐还是老样子,一个劲儿地数落国民党的不是。
宋美龄其实早就知道宋庆龄在做什么,但她心里头还是不愿意这位感情最好的姐姐加入共产党,站到自己和蒋介石的对立面去。于是,她就写了封信,请姐姐来南京聚一聚。
宋美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因为宋庆龄没跟她见面。
那时候,宋庆龄受到国内外各种情况的影响,去了柏林。在国外期间,她不停地发表一些对蒋介石不好的说法。
蒋介石在新婚妻子面前没表露啥,但心里头可是憋着气呢。
所以他们就搞了个计谋:蒋介石找了个理由,说是为了政权好,要把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移到南京紫金山陵墓去。这么一来,就是想让宋庆龄站出来,好给他自己加点政治分数。
宋庆龄早就看穿了那个诡计。一回到国内,她立马站出来明确说了,自己回去就是参加老公的葬礼,没别的事儿,叫国民党别乱猜测、瞎炒作。
这种说法直接揭穿了蒋介石的计谋,让他没法再轻举妄动,只能暂时按捺下来。
之后,宋庆龄给柏林反帝同盟发了封电报,里头又加上了对蒋介石政府的一番批评。
这时候,蒋介石一听,脸上的平静立马就没了,表情都变得扭曲了,他大发雷霆,火冒三丈。
上海的大佬杜月笙得知这事后,为了跟蒋介石拉近关系,就旁敲侧击地问,要不要对宋庆龄“动手”。
没想到宋美龄意外听到了那通电话,她气得不行,觉得蒋介石竟然想要对亲姐姐下手。
蒋介石心里头挺不痛快的,但一想到宋家和老婆的情绪,还是决定不对宋庆龄下手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宋庆龄竟然被传出是被人蓄意伤害的消息。
那天,宋庆龄正往复旦大学走呢,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辆车猛地朝她那边冲了过去。
司机反应迅速,一把方向盘,车头就擦到了旁边的大树上。还好还好,坐在后座的宋庆龄只是受了点小伤,没啥大问题。
宋美龄一听二姐受了伤,心里头猛地一紧,赶紧去找正在忙着开会的蒋介石,直接就问上了。蒋介石呢,一口咬定跟自己没关系,可宋美龄心里跟明镜似的,她断定这事儿肯定是蒋介石给杜月笙使的眼色。
过了几天,宋美龄跑到上海去探望宋庆龄。她说话时满是对姐姐的关心,但宋庆龄回应得很平静,没啥太多的表情和情绪。
宋庆龄一听宋美龄那样问自己,立马就直截了当地说了,她和蒋介石政府那是绝对合不来的。
瞧着姐姐那般铁了心,宋美龄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和宋庆龄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于是气呼呼地走了。
之后,宋家两姐妹就再也没碰面,各自奔向了不一样的人生方向。
谁也没能预料到,过了几年后,那对曾经闹翻的宋氏姐妹,竟然又能开心地肩并肩,有说有笑地走在一块儿了。
【抗战协作,异地牵挂,晚年万分思念】
1936年12月12日那天,“西安事变”让宋庆龄和宋美龄两姐妹长久以来的冷淡关系有了转机。
那时候,蒋介石突然被张学良给逮住了,宋美龄一下子慌了神,赶紧想到了自己的亲姐姐宋庆龄,想去找她帮帮忙。
尽管宋庆龄和蒋介石一直关系不好,两人之间甚至有些仇怨。但宋庆龄是个明白事理、懂得顾全大局的人。她冷静地琢磨眼下的形势,早早地把应对的办法给想好了。
宋美龄来找宋庆龄帮忙,宋庆龄没多想,就把和蒋介石那些过往恩怨给搁一边了,赶紧动手解决西安事变带来的麻烦。
我通过各种途径去打听张学良和共产党是怎么看待西安事变的,然后把我自己的想法,还有了解到的情况,都一五一十地跟宋美龄说了。
那会儿,宋庆龄不光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还带上了一些帮手,急匆匆地赶往西安,准备和中国共产党一起,把西安事变这个问题给彻底解决掉。
在这个过程中,宋庆龄展现出了她作为“第一夫人”的大气与沉稳,她不紧不慢,非常有序地处理着所有事情。
尽管宋庆龄最终没能亲自到西安去,但她那冷静的头脑、平稳的心态,还有主动伸出援手的态度,让宋美龄心里头佩服得五体投地,对这位二姐充满了感激。慢慢地,宋家两姐妹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1937年那会儿,卢沟桥突然响了一枪,这一枪可真够响的,直接把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给震醒了。
在国家危急关头,宋家姐妹齐心协力,彼此帮助。
七七事变发生后,宋庆龄带着一群夫人,她们一起搞了个“中国妇女支援抗战会”。这个会呢,主要就是帮忙照顾那些在战争里受苦的妇女和孩子。
受到宋氏姐妹的激励,上海那边儿的工人、商人、还有妇女等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动了起来,一起努力挽救国家的危局。
那年八月,身在南京的宋美龄搞了个新组织,名叫“中国妇女支援抗战将士总会”。她还特意叫上自己的大姐二姐,让她们在上海也建起这样的团队,大家一起努力干。
宋家姐妹使劲浑身解数,在抗战那会儿,让上千名女工、妇女还有女学生啥的,都跑到民族抗战的最前线去了。她们主要负责救伤员,这样一来,战争时期的人员伤亡问题就好多了,也给咱们民族的救亡大业添了把劲儿。
另外,宋家姐妹俩常到各地去发表讲话,她们说话顺畅,态度积极向上,总能给人打气加油。
抗战那会儿,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慢慢变好了。
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逃跑了,这使得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她们俩也被迫分隔两地。
因为政治局势的变动,宋家的兄弟姐妹们一个个都离开了大陆。
当她瞧见别人家里热热闹闹,全家欢聚一堂,而自己却孤孤单单一个人时,心里特别想念宋美龄。但由于好多事情的牵绊,她们俩只能靠着写信来互诉心中的想念。
宋庆龄到了晚年,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她的妹妹,好多次都想让她来自己这儿住。她还经常琢磨,要是宋美龄真的回来了,她们俩该怎么见面呢。
宋庆龄一直到去世那天,心里都惦记着要和家里人埋一块。这就是她留下的最后愿望,简单直接,就是想和亲人团聚在地下。
关于这件事,党中央特别想请宋美龄来出席葬礼,可遗憾的是,她当天并没有现身。
有人说,宋美龄原本打算回来参加葬礼,但一想到蒋介石,她心里就觉得不能对不起老公。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没回国,只是一个人在家里哭得不行。
后来,宋美龄在离世前的遗愿里讲了自己的心愿,她说想在去世后,被安葬在上海的宋氏墓地。
真没想到,原本关系特别好的两姐妹,最后竟然到死都没能见上一面。她们之间感情那么深,怎么能做到不相往来呢?
就剩下他们俩的愿望,还在那儿告诉大伙儿,亲情这玩意儿,真的是分不开的。
【结语】
宋家两姐妹,虽然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她们之间的情谊一直很深,别人根本比不上。
尽管他们俩都带着没完成的心愿走了,不过他们留下的遗书内容一样,算是给这些遗憾画上了句号。
关于这事儿,大伙有啥看法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