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把1岁幼童关厕所“教育”:幼儿哭闹,犯了什么天条?

广而告之公益 2024-09-04 17:31:32

一名1岁幼童在飞机上哭闹,被2名成年的陌生人直接把孩子从奶奶身边强行带走,锁进卫生间里强制“教育”。

来源:椒点

这种行为无疑是非常不妥,且有很大隐患的,这却是前几天发生在一趟航班上的真实情景。

说实话,“飞机上遇到哭闹的孩子”真是全世界共同的世纪难题。

广大网友们对此类问题的争论不断,往往容易走向“你管不好就别出门”和“你忍不了就别出门”两种极端。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的问题。

01

据涉事的吉祥航空就此事发布的情况说明表示,在两日前一趟由贵阳飞往上海的航班上,确有一名儿童随祖父母同行。

该儿童持续哭闹,祖母同意两名旅客将儿童抱至洗手间教育,事发后,儿童母亲已从祖母处知悉完整事件,并对两名旅客的行为表示理解。

来源:微博@吉祥航空

说明中提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点——

一是家长答应陌生人带自己年仅一岁的孩子到一个封闭环境,而自己对于封闭空间内发生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

仅靠陌生人自称“教育”的一面之词,而如何“教育”,有无“恐吓威胁”甚至暴力行为,都不得而知。

二是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不是父母,而是祖父母。父母健在的情况下,祖父母带孩子,多是遵循着某种习惯。

当我们回溯到当时的场景中:清晨起飞的航班上,一个幼童哭闹不已,早起赶飞机本就疲惫不堪的旅客更是难堪其扰。

有的自认倒霉选择忍受,有的戴上耳塞眼罩“眼不见为净”,有的躲到后排图个清净,有的试图与家长沟通。

当然也有像视频中两人一样的“行动派”,“大义凛然”地抱走孩子,通过自己的方法让其“闭嘴”。

无论我们代入旅客或家长哪一方,都不难想象此情此景的无力——

1岁这个大小便都控制不住的年纪,更谈不上控制情绪。

来源:视频评论区

年龄较大的祖父母也不懂如何快速安抚孩子,年纪大了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又为孩子打扰他人,而窘迫得不知如何是好。

在无奈、内疚、焦急和尴尬等多种情绪的交错下,面对陌生人具有莫大道德压力的提议,他们也许会妥协。

事发后,孩子父母也表示“理解”。这种“理解”其实不难理解,在社会舆论、道德审判、资本介入,甚至家庭内部育儿矛盾等多重因素的压力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是大部分人的本能选择。

也许,家长也意识到了,如果他们继续发表公开言论,他们一家大概率会成为网络围观攻击的“标靶”——

家长为什么放任年仅1岁的幼童跟老人同行坐飞机?

这个奶奶不爱孩子,否则为什么能容忍孩子被带走?

……

对此,有妈妈表示,如果孩子影响了别人,可以低位道歉,但不代表陌生人可以抱走孩子“教育”。

来源:视频评论区

也有不曾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代入孩子家长的视角,对两名陌生旅客的粗暴行为表达了谴责与不解。

立场不同,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也不同。

而代入到两名自认为“替天行道”陌生旅客视角,她们得意地这是一个“众望所归”、“为民除害”的善举。将孩子带进洗手间“教育”的视频,甚至是她们自己拍摄和发布的。

来源:香港卫视

也许她们会宣称自己讨厌小孩,会因为小孩哭闹而神经衰弱,甚至崩溃,她们只是正当权益受侵犯的“无辜”旅客,为自己的行为披上看似合理的外衣。

面对一个1岁同样有人权的孩子时,她们就是绝对的强者,这种代替监护人进行管教的做法,是强者对弱者的打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来源:视频评论区

我们把自己代入家长的视角,被吵到陌生旅客的视角,而却忘了代入那个被带走的孩子的视角——

可能因为对陌生人和陌生地方感觉害怕的恐惧,机舱内难闻的气味和引擎声巨大的噪音,或是高空气压变化带来的肚子和耳朵不适,

这一切都让只会说简单词语的你感到不舒服,而你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哭泣,哭泣的你非但没人哄,还被大人训斥,带到更加狭小封闭的空间。

没有人去保护她,除了哭,那孩子手上没有任何武器可以抵挡两个武力值和智力值都远在自己之上的成年人。

繁荣了几千年的文明在此刻隐匿,一场纯粹的弱肉强食的丛林“争霸”就此上演。

02

厌童似乎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大家对儿童有着一种微妙与复杂的态度。

一方面,在养育孩子这一“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的压力下,不仅影响个体对儿童的态度以及生育的选择,还可能伴生着“踢猫效应”的出现,将压力发泄给更弱的孩童。

对孩童措辞激烈,施以颜色,大有一种反正我不打算生孩子,别人的孩子更也无法引发我的共情的感觉。

另一方面,“熊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吵闹行为导致他人做出极端行为的事件屡屡成为热搜,有人把矛头指向孩子,更多人将矛头指向家长;韩国设立“禁止儿童进入”餐厅的例子被翻出来作为一种正面典型。

将会哭闹的孩童排斥在成年人的活动范围之外,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回避,还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霸凌。

来源:评论区

其实,每个人都是从孩提时代走过来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倘若“幼吾幼”的前提垮塌,“以及人之幼”的情感结果便不成立了。

回归到问题的开端,孩童为什么哭闹?TA想要什么?成年人能做什么?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怎么规避或着沟通?

当对具象的个体的情感共鸣消失,不仅是强者对弱者,所有个体之间的处理方式都会这般走向粗暴化、丛林化、戾气化。

当诸如山东高密当街砍人之类的事件不断上演,届时我们又该如何自保?

03

婴儿的哭声确实特别让人抓狂,但家长实则更加难受。因为你清楚地知道周围人只有两种,不耐烦的,和不耐烦但假装耐烦的。

你似乎可以听到他们内心对你的批评:“这什么家长啊,连自己孩子都哄不好,哄不好就别带出门给人添麻烦啊。”

呼吁大家理解的同时,家长朋友们其实也可以事先做足准备。

有位带着 4 个月婴儿出行的母亲给其他乘客准备了 200 份“预先致歉包”,里面放着耳塞、糖果、和一张预先致歉的便条,其他乘客都深表理解。

来源:评论区

除此之外,还可以买一个额外的座位,让孩子可以坐在安全座椅里,更舒适也更安全。提早选座位,确保孩子和家长坐在一起,把孩子放在靠窗的座位。

带上玩具、零食、安全毯、绘本、动画片……各种能安抚自家孩子的东西。

多带一套干净的衣服。备好可密封的塑料袋,用来放脏尿布或者可能出现的其他糟糕东西,能大大改善周围的气味。

如果孩子感冒或者有耳道感染,考虑推迟飞行。实在无法推迟时,问问儿科医生是否需要幼儿止痛药。

另外,飞机升降阶段是幼儿最容易耳朵疼的时候,尽量让婴儿醒着吃奶或者吸安抚奶嘴。

来源:图怪兽

没有带娃的旅客,也可以做些准备——

戴上耳塞或耳机。即使不遇到哇哇大哭的孩子,也可能遇上其他噪音,还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转移一下注意力。

做好的心理准备。公共场合难免遇上一个哭闹的孩子,往好处想——幸好幸好,哭的不是我的娃,不用手忙脚乱地哄娃。

主动伸出援手。如果家长已经在哄哭闹的孩子,只是还未奏效,与其说“能不能管一管”,不如说“有什么能帮忙的?”

拿出手头的小玩意逗逗孩子;帮家长抱几分钟孩子,让对方去上个洗手间或者找个玩具、冲个奶粉……

说到底,幼儿的哭泣就像生活里的其他烦恼,难以避免。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对彼此耐心一点,宽容一点。放自己一马,也放孩子和家长一马。

无论是在万米高空,还是在茫茫尘世,我们都是脆弱而疲惫的人类,给彼此一点温柔,互相支撑着活下去,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演化规则。

正如《夏目友人帐》所说,“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但其实没有。长大应该是变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成熟,是对很多事物都能放下,都能慈悲,愿以善眼望世界。”

来源:《夏目友人帐》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382

图片已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0 阅读:16

广而告之公益

简介:公益中国网: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