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技术部张磊摔门的声音震得我茶杯里的铁观音晃了三晃。这个985毕业的90后,把我刚下发的项目计划书拍在桌上:“用二十年前的流程做智慧城市?王总,您不如直接让我手写代码!”
茶水间的玻璃还在微微颤动,我对着满会议室噤若寒蝉的下属摆摆手:“先散会吧。”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杯壁上“年度优秀管理者”的烫金字——这个奖杯,还是三年前带着老吴他们熬夜抢修市政系统时拿的。
一、“能干”的刺头会谋杀团队
张磊不是第一个让我难堪的年轻人。去年从大企业挖来的李工,在部门聚餐时当着二十多号人冷笑:“领导,您这技术方案该不是从下岗师傅那学的?”当时服务员正端上松鼠桂鱼,浇汁声都盖不住席间的抽气声。
这些“聪明人”总觉得自己比制度聪明。上周五安全生产检查,张磊擅自关闭了机房监控系统。“实时上传数据太占带宽”,他轻飘飘一句话,让整个部门在集团通报会上抬不起头。更可怕的是,我亲眼看见刚来的实习生小王,有样学样地把周报截成了“周片段”。
二、那些被嫌弃的“笨人”在为团队悄悄托底
上个月智慧政务项目验收前夜,老吴带着三个小伙子在机房守到凌晨三点。这个被我手把手教了八年的中专生,硬是把云平台配置手册啃成了卷边的咸菜干。凌晨两点四十七分,他在密密麻麻的日志里揪出了那个让系统卡顿的幽灵进程。
这样的故事我能数出二十个:财务部陈姐手工核对了三千多条异常数据,在退休前给公司避免了两百多万损失;司机班老赵自学CAD,把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40%。他们可能永远写不出漂亮的PPT,但会在台风天蹚着水来加固服务器机柜。三、基层要的是执行、执行、坚决执行
此刻窗外暮色渐沉,张磊的辞职信还躺在我邮箱里。鼠标在“批准”键上悬了半晌,最终移到“全体群发”——明天早会,我要给所有人看老吴刚拿下的5G智慧灯杆标书。这个月第三次加班到十点的中年人,在方案结尾写了句诗:“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茶水凉了,铁观音的沉香反倒愈浓。管理哪有那么多高深理论,不过是守着这些愿意陪你熬长夜的人,把生铁炼成绕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