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红泥部落实行一夫多妻制:以“赤裸为美”,当地男子寿命极短

繁花映日红 2024-12-19 10:18:42

在非洲的广袤原野上,有一群神秘的人们,他们身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奇异服饰,黝黑的皮肤上涂抹着厚厚的红泥,以至于不熟悉他们的外部人几乎难以从外表上分辨出他们的性别。

这个部落,被称为红泥部落,就坐落在非洲贫瘠沙漠的边缘——纳米比亚北部的深处。

在劳作的季节里,他们全力以赴,古铜色的肌肤上流淌的汗水,仿佛是这片土地的甘露,滋养着每一寸土地。

而在闲暇时刻,他们聚集在一起,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快乐的笑容,他们的生活场景如此真实而生动,仿佛他们与大自然本就是一体的。

然而,在这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惊讶的奇异现象。

这里的人们大多赤裸上身,以裸露为美,他们遵循着古老的一夫多妻制,但与此同时,男性的寿命却普遍短暂。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非洲大地上的古老部落,揭开他们神秘面纱下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部落背后的故事,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一夫多妻制的社会背景

红泥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当时的社会结构以狩猎采集为主,男性主要负责狩猎、采集和战斗等重量型任务,负责为部落提供食物和资源。他们也是战斗和防御的关键,部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依赖于他们的力量。

而女性则负责照顾后方的家庭和孩子,就这样女性自然而然成为了男人的附庸,而男性则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慢慢的,一夫多妻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社会规范,男性也开始通过婚姻巩固家族的联盟,确保资源和权力的传承。

在红泥部落的文化中,一夫多妻制被视为一种荣耀,是男性力量的体现。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部落的神话和传说中,被视为祖先智慧的结晶。

红泥部落男性娶妻数量几乎是和自己的财富成正比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资本,想娶多少老婆都可以,而衡量财富的标准并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牛羊和数量和个头。

部落的史诗和故事中经常描绘英雄通过多妻制获得财富、土地和更多子嗣,从而成为部落的领袖,红泥部落的婚姻通常由家长或族长安排,女性则被视为家庭的财产。

在红泥部落,家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而一夫多妻制使得男性可以通过婚姻建立庞大的家族网络。这种网络在部落的权力斗争中至关重要,能够帮助男性在关键时刻获得支持。

在红泥部落,男性迎娶的每个妻子都可能带来自己的资源和盟友,这些资源可以增强男性的社会地位和家族的实力。还可以通过多妻制拥有更多的子嗣,这被视为家族繁荣和力量的象征。

子嗣越多,男性的社会地位通常越高,还可以确保自己的子女在家族势力的继承权争夺上享受优势。

虽然现代社会提倡遵循一夫一妻制,但对于红泥部落来说一夫多妻制已经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生活,无法剔除。

这种制度也在红泥部落的社会背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不仅定义了男性的社会地位,也塑造了部落的社会结构和家族关系。

婚姻制度不仅是红泥部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部落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纳米比亚北部与安哥拉接壤,比耶高原贯穿安哥拉境内。大部分学者认为,红泥族人大多是于16世纪末开始沿着比耶高原南部的河谷,移居到了纳米比亚的西北部地区。

起初他们靠着武力征服获取食物,但久而久之,难以生存的红泥族人祖先就选择了退守丛林,一直栖身于纯粹的原始环境当中。

据有幸去过红泥部落的朋友描述,那里的人生活条件简陋,一家人居住在用牛粪,泥巴和杂草搭建的简易茅草屋中,面积只有几平米,屋里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装饰,几件换洗衣服,做饭用的炊具,铺在地上的动物皮毛毯,便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了。

斯是陋室,但当地人却也乐在其中。

当地人因为长时间不和外界接触,所以在见到生人的第一瞬间还是很诧异,村里很少来外人,尤其还是不同肤色的外国人,刹那间几乎整个部落的人都会围上来,探出好奇的脑袋静静在一旁围观。

别看这里贫瘠荒凉,但该有的礼节一点不少,族长和家里代表会亲切的和客人握手,虽然和我们一样握右手,但不是握住整个手掌,而只是手指部分简单接触下,嘴里还会不停的说着“摩西,摩西”,译为你好的意思,接着便会热情的跟客人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

知道这里人生活的艰苦,所以外来人员在临走之时一般都会送上一些礼物聊表心意,孩子们都会礼貌的排队等待接收,大件的东西,例如米面,则是几个孩子开心洋溢的一起协力搬回家里。

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朋友也一时间陷入了恍惚,原来物质没那么丰富也可以生活的如此单纯美好!

“赤裸美”

美有千千万万种,可红泥部落认为的美却是“赤裸美”,无论何时何地,大家都坚持赤裸上身,仅用一块腰布遮羞。

这对于身处现代社会,接受现代文明熏陶的我们或许难以理解,可对于原始生活状态下的红泥部落来说却是司空见惯。

部落的女人们认为裸露的身体是最纯洁、最自然的形态,可以让她们更好的与自然容为一体。

但她们所处的地区贫苦干旱,全年都是烈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赤裸上身会让她们的皮肤完全暴露在烈日下,灼伤皮肤,因此她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她们用羊脂和石粉做出了一种泥状的东西,呈红色,被称为红泥,这种红泥据说可以封闭毛孔,抵挡暴晒,还有保暖的作用。

红泥涂在身上和自身的肤色相融合后就会变成暗红,在阳光照耀下,呈现釉彩般的光泽。

她们不仅把红泥抹在皮肤上,同时也涂抹在头发上,这里的人习惯于编织成特有的发辫,男孩们的发辫朝前梳理,女孩们的则朝后整理;女孩首次经历月经后,发型便会转变为多辫式。

她们的发丝间裹满了红泥,仅留下辫梢露在外面,这些圆润而浓密如藤蔓般的辫子,结合她们鲜明的红褐色肌肤和身上带的纷杂夺目的饰品,让人第一眼望去,仿佛看到了科幻电影中的异星族群。

因为干旱缺水,洗澡对这里的人来说难如登天,但长时间不洗又会有味道,所以她们又自制出了一种香味烟熏,经常熏香,以掩盖不洗澡带来的难以接受的味道。

这种熏香长时间使用,还可以让人大量出汗,以这种方式实现身体清洁,同时还能体会到蒸桑拿的感觉,可谓一举两得。

清洁过后她们便会将红泥涂满全身,给自己做全身美容,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这里的女孩子也不例外,她们穿的裙子裙摆上都是带流苏吊坠的,走起路来也是婀娜多姿,让人完全移不开眼。

男性寿命之谜

除了独特的“赤裸美”,红泥部落男性极短的寿命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据研究表明,红泥部落的男性平均寿命仅为30至40岁,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很多男性甚至在还未成年时就夭折了,男性大面积的早亡,导致红泥部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大概为11:1。

·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限制,红泥部落的食物供应相对匮乏,沙漠边缘的土地不适宜耕种,部落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这种饮食结构往往导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长期营养不良是导致男性寿命短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泥部落的医疗条件极为有限,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不足,部落成员很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侵袭,如疟疾、痢疾和霍乱等,这些疾病在缺乏有效医疗手段的情况下,往往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红泥部落的男性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长期的劳累和缺乏休息导致身体过度消耗,此外,部落中的饮酒文化也较为盛行,酒精依赖和过量饮酒增加了男性患病的风险。

·一夫多妻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男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增加,多个妻子和子女的需求使得男性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红泥部落男性寿命短的现象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营养不良、疾病、生活习惯以及一夫多妻制和赤裸传统等等。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实属不易,需要从部落的方方面面做出建设性努力,但另一边红泥部分逐渐锐减的人数有仿佛预示着改变刻不容缓,毕竟现在的红泥部落仅剩余2万人左右。

部落的未来与挑战

退守丛林、栖身荒漠、原始古老的辛巴族,是非洲现代社会中仅存不多的原生态部族,他们的文化、传统、地位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珍视。

然而,现代文明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地向他们传统的领地逼近,现代文明的侵入使得红泥部落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冲击,一些年轻人开始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逐渐追求外界的时尚,融入现代社会。

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使得红泥部落成员能够接触到外界的新闻、音乐、电影等,这些新信息的涌入打破了部落的传统信息封闭状态。

虽然从纳米比亚的首都到偏僻的红泥部族足足有1000多公里的路程,但这阻挡不了众多旅游爱好者那颗探险的心。

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被这里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状态所吸引,对这里产生了无尽的向往和好奇,不远万里来一探究竟,奔赴一场神秘的探险之旅。

随着现代文明的逐渐流入普及,新旧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所难免,接触到外面世界的新鲜事物,走出部族对很多人来说是耳目一新值得雀跃的事情,但同时这也必将导致原始部族文明的衰落。

红泥部族本身人数不过2万,加之男性寿命很短,繁衍后代变成了一大难题,自身的困境加上外部的冲击,这维系了几个世纪的原始部族不知还能坚挺多久,或许他们历代所传承的习俗在历史时空的演进中早晚会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像红泥这种原始部族,文化传承大多靠的是口口相传,一个家族里面的老人就是文化传承的中心点,他像一本活字典一样和子孙后辈一遍遍讲述着部族曾经的辉煌历史。

可这些老人终有一天会老去,年轻人又开始崇尚外部文化,每一个老人的离去都代表着部族的历史又被撕下了一页。

如果红泥部落仍然想要保持住其原有的特色传统,不想被现代文明所同化,那文化保护措施的实行在所难免。既不能完全把现代文明排斥在外,也不能全盘吸收。

要找到一个平衡点,适应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

固然红泥部落的很多风俗习惯我们难以理解,但正是这份难以理解才造就了其独树一帜的特殊性。文化因不同才会呈现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绚丽景象,每一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真心希望红泥部落,包括所有未被我们探知的类似的古老部族文化都能抵住时代洪流的冲刷,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坚定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参考文献:

湖北省摄影家西非行 探访将消失的红泥部落——辛巴族——荆楚网2014-12-03

泥浆裹身 探秘纳米比亚的“红人”部落——环球网2010年08月20日

原始迷惑的“红泥人”——陆春景、陆挺勋.《数码摄影 》2015 (09)

探秘非洲红泥人原始村落——徐征泽.《课堂内外》2012(01)

带色彩符号的辛巴人——杨铮铮.科学大观园 . 2012 (24)

0 阅读:58

繁花映日红

简介:繁花映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