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是台湾岛12倍,中国人海外建立的首个共和国,现在怎么样了?

大国知史 2024-11-06 09:54:12

现代意义上的共和国,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大概率是1776年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或是1792年建成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无一例外,都是西方的。

然而,在1777年,华人便在海外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其面积约等于12个中国台湾!

这或许会令人难以置信,毕竟十八世纪正是清廷一统华夏之时,怎会有华人有如此超前的理念去建立共和国呢?

罗芳伯

远渡重洋,谋生海外

所谓“兰芳共和国”,原本名叫“兰芳公司”,它坐落于婆罗洲,也就是如今归属印尼的加里曼丹岛。

其主要业务便是武装保卫雇主及其产业。

其名中的“兰芳”正是取自创始人:罗芳伯、陈兰伯之名。

那么,为何兰芳公司会在千里之外的婆罗洲拔地而起呢?

这一切都要从罗芳伯与陈兰伯的故里——广东梅州,讲起。

自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翦除前朝余孽便成了巩固政权的重中之重。

随着清军将华夏大地的农民军剿灭,并令南明灭亡,驻守中国台湾的郑氏家族便成了“反清复明”的桥头堡。

他们以海防为重,抵御着满人的铁蹄踏足汉人的最后一寸土地。

于是乎,自顺治一代开始的清朝皇帝们为了收复台湾,首要的手段便是封锁海域,禁绝沿海地区与台湾岛的贸易与交流,以防郑氏家族得到补给或煽动汉人起义。

广东、福建一带的沿海居民们便在朝廷严令之下朝内地搬迁,若有越界靠海之举便人头不保。

然而,粤闽两省抛开海岸,剩下的土地多为丘陵与山林。渔民们挤入农民的生存圈中,加剧了竞争,生存压力暴涨。

故而,尽管海禁政策延续到乾隆王朝已经愈发反人性,犹如一条不断收束的钢丝捆绑在人民的脖颈上,但民间私自出航、移居海外的行为却屡禁不止。

来自广东梅州的罗芳伯与陈兰伯便是偷渡大队的领头人。

前者在1772年时屡试不第,终究在心灰意冷之下带领一众乡亲父老漂洋过海,去到了婆罗洲的坤甸。

届时的婆罗洲可谓是支离破碎,大大小小的土著部落割据一方,不仅没有统一的政府来统领,更没有先进的技术去生产。

他们常常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大开杀戒,令人民不得安宁。

早在罗、陈的偷渡大队之前,便有不少华人定居在婆罗洲。

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就是开创采矿公司,实际上就是拉拢同乡、组建民兵。一边承包当地的矿产业,一边充当土著的刽子手。

初到异乡的罗芳伯自然也随大流成立了“兰芳公司”,去跟早已站稳脚跟的华人老乡们争夺市场,但麻烦却接踵而至。

借土安民,落地生根

面积是台湾岛12倍,中国人海外建立的首个共和国,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建立过程有多艰难。

首先,遍布婆罗洲的华人公司派系林立:潮汕帮、广府帮,以及罗、陈二人在内的客家帮。

更别提还有时刻谋划反清的天地会组织,尽管同为华人,却拉帮结派。

故而,在受雇于操控不同矿场的部落时,真正为抢地盘而拼死拼活、流血流汗的恰恰都是华人同胞,伤亡的是自己人,获利的则是夷狄。

罗芳伯敏锐地察觉到可以通过宣扬民族团结来统一各个华人帮派。

其次,正因婆罗洲实为法外之地,山贼与海盗横行霸道、烧杀抢掠,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秩序与危害人民生命。

罗芳伯又精准地锚定了转移内部矛盾这一方向。

其后,兰芳公司便开始用火与剑去征服这片异域。

创业初期,罗芳伯便凭借着秀才学识与娴熟武艺来率领弟兄们包揽业务,逐步占领市场。

接着,他们便开始吞并周边的华人帮派,吸纳了五湖四海的同袍,同时也占领了不少地盘。

兰芳公司的扩张可谓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而在引起了当地部落的注意后,罗芳伯又积极拉拢土著酋长们,摒弃了传统的“华夷有别”的偏见,说服土人:最大的威胁是外来的海盗与山贼。

愈发兵强马壮的兰芳公司就此开展了浩浩荡荡的“剿匪”行动,一面平定海陆的匪患,使得婆罗洲一片太平;一面笼络人心,将各个矿洞的挖掘和安保业务收入麾下。

在罗芳伯的英明领导下,兰芳公司清剿了匪患,笼络了土著,团结了同胞,一片海氛廓清的景象跃然眼前。

但早年名落孙山的罗芳伯自然不满足于此,他有更大的抱负。

既然大清国不让自己有出头日,那便在海外开辟天地。

1777年,兰芳公司以坤甸附近的城镇——东万律做中央,正式更名为“兰芳大总制”,并以当年为“兰芳元年”。

同时,罗芳伯被华人与土人奉为“大唐总长”,意即来自中国的统治者。

如果我们从兰芳公司的更新手段上来看,不难看出其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形态:取消了“公司”这一带有商业色彩的名号;开始纪年;接受了“大唐总长”的称号等。

甚至,罗芳伯还定制了完整的继承人制度:由前任首领在梅州同乡中推举一人,最后经由民众表决通过。

那么,这是否就坐实了“兰芳共和国”的叫法了呢?它是否真的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呢?

身死国灭,不忘族系

实际上,细究所谓“兰芳共和国”的由来,可谓是匪夷所思的。

首先,罗芳伯仅仅是将之更名为“兰芳大统制”,且未有完整的国号。

其次,罗芳伯手下的武装部队统一模仿清军制式,并未有独立的军事体系。

所以,“兰芳共和国”一说并不严谨,背后的原因实则是:罗芳伯忌惮荷兰殖民者的侵袭。

为此,特地装扮出一副隶属清朝的外派机构的模样。

如果兰芳继续维持单纯的商业公司的建制,荷兰人便可不假思索地大举侵略,而不用担心清廷的报复。

毕竟,彼时仍是乾隆治下,其“十全武功”仍让洋人畏惧三分。

兰芳大统制不仅以国家的形式运作,还曾向清廷递交国书,申请并入中国版图,由内地接管。

但这一请求被乾隆无情驳回,原因有三:清廷本就实行海禁,厌恶此等背离祖制、移居海外的边民。

清廷反感兰芳大总制既想得到清廷庇护,又时刻准备独立;清廷怀疑兰芳大总制勾结海外反清势力。

就这样,兰芳大总制成为了清廷眼中孤悬海外的化外之地。

但当地华人们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他们不仅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以饱腹,而且对华贸易,维持与清廷的联系,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国根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来到了1884年。

兰芳大统制的首领——刘阿生魂归天命。

虎视眈眈的荷兰殖民者掐准天下缟素的空隙,大举入侵婆罗洲。

国小兵弱的兰芳无力抵御侵袭,最终在荷兰的坚船利炮下宣告灭亡。

兰芳的遗老遗少们携带着记载兰芳历史的书卷出逃,在山林间隐姓埋名。

而荷兰人尽管实现了殖民东南亚的初步计划,但他们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昭告灭国。

故而,荷兰人沿用兰芳名号,扶持了傀儡政权,以防清廷“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伺机报复自己。

直至1912年清朝覆灭,荷兰方才将兰芳纳入版图,并开始称霸东南亚。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席卷全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纷纷建成。

而兰芳故地所在的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其西部则被印尼吸纳。

扎根在岛上的华人们依旧讲中文、写汉字,不忘兰芳故事。而印尼政府为照顾华人也开办中文学校来收纳他们。

时至今日,这些定居海外的同胞们不忘兰芳故事,心系祖国母亲,对历史上的辉煌与惨痛也都铭记在心。

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盼望着能够回归祖国,重返故里,寻根桑梓。

而如今已经兴旺发达的祖国自然也欢迎海外同胞的返归,共谱民族华章。

0 阅读:50

大国知史

简介: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