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董明珠说格力芯片出货量已经超过一亿颗以后,这下尴尬了,真TM逆天!

说来听听 2025-02-11 09:50:06

近年来,科技领域的许多巨头企业,都在不断推进自主创新,以期打破外部技术依赖,实现自身的独立发展。而在这场科技变革的浪潮中,格力电器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一家传统家电企业,格力自2018年起,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目标——自主研发芯片。当时,这一决策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质疑。然而,今天,当格力宣布其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突破一亿颗时,曾经的质疑声早已消散,反而让人们对这家传统企业的创新能力肃然起敬。

几年前,当董明珠公开宣布格力将踏入芯片领域时,外界反应强烈。由于芯片研发涉及的技术难度极高、资金投入巨大且回报周期长,许多人认为格力在这一领域的涉足只是“高调宣言”,并不具备成功的可能。然而,事实却给了这些质疑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格力的芯片事业起步于2018年,当时,格力决定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专注电机控制芯片及相关功率器件的研发和生产。尽管起初该领域的技术积淀不够深厚,且在传统家电领域并未取得显著的芯片业务成果,但格力没有因此而退缩。

2019年10月,格力首次成功推出1000万颗芯片,虽然数量不大,但在当时,这一成绩被视作格力进军芯片领域的初步胜利。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批芯片的良品率达到了98%,这一技术水准让不少同行为之惊叹,也标志着格力开始在这一高技术门类中逐步打下自己的基础。

到了2020年底,全球芯片市场面临严重短缺的危机,许多企业的芯片生产和供应出现瓶颈。然而,格力的芯片业务却在这一年迎来了飞速增长。到2020年底,格力芯片的出货量突破了3800万颗,其中一部分不仅满足了自家产品的需求,还开始向外界进行销售,迈出了自主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接下来的几年里,格力芯片的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格力的芯片出货量已突破7200万颗,广泛应用于家电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而格力更是在同年,刷新了“格力速度”的制造奇迹,仅用388天时间便建成了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工厂,年产能达到24万片6英寸SiC芯片,这一成就再次彰显了格力在半导体领域的强大创新能力。

产业优势与技术积累:格力芯片逆袭的“三板斧”策略

那么,是什么让格力能够从一个家电企业,成功转型为芯片领域的“黑马”?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三板斧”战略的推动。

第一板斧:精准的市场定位格力的芯片研发并未盲目追求通用性,而是专注于家电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电机控制芯片。这一领域的技术门槛较低,市场需求庞大,但目前仍未被大多数芯片公司充分开发,因此,格力在这一细分市场获得了突破口。

第二板斧:产业链的整合优势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力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及完善的产业链。这为其芯片研发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支撑,同时,格力还能够将芯片产品直接应用于自家产品中,进行充分的测试与优化。通过这样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格力能够降低研发风险,提升研发效率。

第三板斧:卓越的人才积累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格力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从国内外引进半导体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目前,格力芯片研发团队已超过1000人,其中15%以上为博士学历。拥有这支高水平的团队,格力芯片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得到了强大的支撑。

格力的芯片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尽管格力的芯片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已相当成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格力的芯片在制程工艺上仍存在一定差距。然而,这种差距对于格力家电产品的影响较小,因为现有的芯片技术足以满足大多数家电产品的性能需求。

如今,格力的芯片事业已经步入正轨,并以每年数千万颗芯片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格力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将会愈加深入,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格力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突破,它还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更多的信心与勇气。从被质疑到被模仿,格力证明了传统制造企业只要找准方向,坚定创新,就能在高科技领域崭露头角。作为传统家电制造商,格力的转型不仅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也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未来,格力的芯片事业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与机遇,如何继续突破自我,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将是格力未来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无论如何,格力的芯片之路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在中国制造的崛起之路上,创新永远是推动企业腾飞的最大动力。

0 阅读:10
说来听听

说来听听

说古谈今,谈天说地。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