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煤层已燃烧300年,每年净损10亿,白烧亿吨煤,为何不灭?

昭华文使 2024-11-21 17:26:01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曾在西行取经路上被火焰山阻挡,炙热的高温让这片土地寸草不生。

为了过关,孙悟空不得不三借芭蕉扇灭火,最终才助师徒继续前行。

在现实中,中国的宁夏也有一座名副其实的“火焰山”——贺兰山,这座山脉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其煤炭资源丰富,但其内部的煤层却已经熊熊燃烧了整整300年。

其中的一部分山体已经被烧塌,原本充满生机的青绿色也变成了锈红色。

难道人类对它们真的就束手无策?就算不能扑灭,难道我们不能实现“就地利用”?

马可波罗笔记中“燃烧的山脉”

1272年,一个寒冷的冬日,来自遥远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踏上了中国西北的土地。

当时,马可波罗骑行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远处的山脉轮廓若隐若现,随行的向导指着这座山脉告诉他:“这是一座会呼吸的山。”

最初,马可波罗还将信将疑,直到他亲身去感受山体散发出的异样热量。

跟随向导来到村庄以后,马可波罗便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他发现村里的村民们都会用一种黑黑的“石头”烧火做饭。

对此,他感到很是好奇,于是他找了当地的村长,询问了村民们使用的“石头”是什么,为什么石头可以用来烧火。

对此村长也不知道该怎样解释,只能告诉他这不是石头,而是一种燃料,是在附近的山上采集到的。

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马可波罗决定上山对这个“黑石”做一个调查,在征求了当地人的同意以后,马可波罗上了山,到了山上,他才感受到这座山的神奇之处。

即便当时的天气十分的寒冷,山脉表面依然保持着令人惊异的温暖。

向导同马可波罗介绍,因为山体的裂缝间经常会升起白烟,就像是山脉因呼吸哈出的气体一样,所以当地人便称这座山是一座“会呼吸的山”。

仔细观察了一会以后,马可波罗发现这座山到处都是黑黑的石头,山体的缝隙中还不时有火光闪现,宛如地心的脉搏一样。

于是,他在游记中写道:“在中国西北部,有一座不断冒烟的山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山体也始终保持着惊人的温度。”

而这座山正是现在被称为“火焰山”的贺兰山。

300年不灭的“永恒之火”

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总面积达193535平方公里,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就是人们当时用来烧火做饭的“黑石”。

经地质勘探证实,这里的探明储量高达15亿吨,其中大部分为优质无烟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宝藏山脉”,现在却在遭受无情自然之火的吞噬。

目前,贺兰山已形成25处明火区,总面积超过3.3平方公里,累计烧毁煤炭3.45亿吨,每年的损失更是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

早在三百年前,清朝的皇帝就发现了这里煤炭的优质,因此他下令开采贺兰山的煤供给皇家,在他们的开采下,贺兰山形成了很多的煤窑。

但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技术,人们依旧是用传统的方式开采煤炭,这就导致大量的煤炭暴露在空气中,在氧气的作用下自燃,形成了天火。

在当时,人们并不懂这其中的道理,便将这场火灾宣扬成了神罚,自此无人在靠近贺兰山。

就这样,这场大火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燃烧了三百余年,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大火每年以15米的速度向四周蔓延,专家预计,如果不加以控制,50年后这里的煤炭资源将全部付之一炬。

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尝试去控制贺兰山的火焰呢?

其实多年来,科研人员尝试了各种灭火方法,他们使用泥浆灌注、混凝土封闭、沙石填埋等技术,试图切断氧气供应,然而,这些方法收效甚微。

因为煤炭的燃烧点位置深、范围广,很难准确定位,除此以外,煤层的渗透性差,灭火材料难以到达火源深处。

更重要的是,直接用水灭火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水与烧红的煤炭接触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断的热胀冷缩还会加剧地层开裂,为新的氧气输送创造条件。

残酷的火焰

这场持续燃烧的地下大火,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火区每年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5324吨、颗粒物1.29吨,同时伴随着大量有害气体的释放,这些有害气体无法分解,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酸雨等气象灾害。

除此以外,持续的大火已让山体的一部分变空,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出现山体塌陷、土壤板结、甚至是植被死亡等生态灾害。

虽然目前已经成功扑灭了5处浅层煤层火势,保护了过亿吨煤炭资源,但这场战役仍在继续,科研人员们依然在不懈努力,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有人也曾提出,既然贺兰山地下燃烧的火焰难以熄灭,是否可以将其转化为能源利用?

理论上,地下煤层火可以为地热发电提供热源,但实际上,由于火焰分布不均,温度波动较大,目前技术难以实现规模化开发。

在全球范围内,煤层火灾并非贺兰山独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中央利亚镇因地下煤火燃烧而变成“鬼城”,印度贾坎德邦的贾里亚煤田也面临类似问题。

这些地区在治理地火时,均采取了联合开发与环保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为贺兰山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结语

如今,贺兰山煤层自燃的持续存在,不仅是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直接体现,更是一种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破坏的警示。

在现代工业化开发过程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秉持谨慎态度,对于贺兰山这座承载着历史与灾难的山脉,人类的未来选择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考验,更是生态伦理的严峻挑战。

贺兰山的火焰已燃烧了300年,而这场看似无尽的灾难,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自然规律的强大,更是人类与环境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或许未来,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观念的转变,我们能够为这座“火焰山”找到真正的归宿。

毕竟,这不仅关系到一座山的命运,更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留给后人的遗产。

参考资料

煤层自燃300余年,贺兰山“自燃”难题调查 人民日报

被“烧伤”的贺兰山:煤层自燃三百年,每年损失10亿元! 光明网

贺兰山煤层自燃持续!灭火,迫在眉睫 央广网

经参调查丨年烧损优质煤百万吨 贺兰山煤层自燃“百年顽疾”待解 新华社客户端

年烧损优质煤百万吨 贺兰山煤层自燃“百年顽疾”待解 新华网

那山,名叫贺兰 中国作家网

0 阅读:3
昭华文使

昭华文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