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都是根据靠谱的资料写的,资料出处都写在文章最后了,大家留意一下。
1581年的某一天,万历皇上和平常一样,迈步走向慈宁宫想给太后请个安。可巧了,太后那会儿正好不在家,出门办事去了。万历皇上觉得挺无聊的,就开始在宫里溜达起来。就在这时,他碰到了一个路过的宫女,这宫女长得还挺水灵,万历皇上心里一动,就忍不住跟她有了那么一段事儿。
事后,万历没过多久就把那事儿抛到脑后了,但那宫女的肚子却日渐隆起。
真没想到,万历皇帝身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居然在这件事上死活不认账。太后气坏了,直接命令太监把《内起居注》拿来对质。万历一看那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呢,没法再抵赖了,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把宫女王氏提升为“恭妃”。
1582年8月11日,王恭妃不负大家期望,顺利诞下了一个男婴,他便是万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名叫朱常洛。
朱常洛的出生,让朝廷内外都乐开了花,大明帝国这下总算是有接班人了!
不过,有个人他特别反感,那就是他的父亲,万历皇帝。
那时候,万历皇帝正跟一个名叫郑梦境的女子爱得火热,他既不待见原本只是宫女的王恭妃,对这个意外降临的儿子更是没啥好感!
朱常洛的倒霉人生路,从那时候起就算是定下来了……
【长达十余年的“国本之争”】
1586年那会儿,朱常洛已经4岁大了。按照老规矩,“有正妻生的儿子就立正妻生的,没有就立老大”。王皇后那边没生出嫡子,所以皇上的大儿子朱常洛,那自然是当太子的不二人选。
为了安抚民心,当时掌管内阁大事的申时行给万历皇帝打了个报告,说:“皇上啊,为了咱们国家长远打算,您还是早点儿把太子给定下来吧。”
但那时候,郑梦境刚给万历生了皇三子朱常洵,万历因为宠爱郑梦境,心里头就琢磨着要把朱常洵立为太子。
万历心里清楚,朱常洵既不是正室所生,也不是老大,要是他把这心思说出来,大臣们肯定不答应。所以,23岁的万历帝就琢磨出了个招儿,那就是——拖。
他先表示“年纪大小自然有它的顺序”,让申时行这些老臣心里舒坦了点。接着,他又找了个理由,说“皇上的大儿子现在还小”,不能急着立为太子,得再过个五六年再看看。
那时候,万历皇帝为了表彰郑梦境生下孩子的大功,先是赐给她淑妃、德妃的封号,接着又提拔她做了贵妃,心里头还琢磨着要不要直接给她个皇贵妃的位子呢。
跟这完全不同的是,朱常洛的亲妈王恭妃,她的地位一直都没啥变化,过得还是跟以前当宫女时差不多。
万历这么“偏袒”,大臣们个个精明得很,哪个还看不出皇上的心思?那时候,风言风语就传开了,说万历在大高玄殿里头,悄悄写了份立朱常洵当太子的诏书,然后交给郑贵妃藏着。
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和吏部员外郎沈璟这些人,对万历皇帝的做法很是不满。他们就一个接一个地往紫禁城里送劝谏的折子。万历皇帝一看这些折子,火就上来了,心想:我贵为天子,想给宠妃加个封号都不行吗?
一气之下,万历皇帝把姜应麟、沈璟这些人全打发到了边疆。他原本想借此机会给其他人立个规矩,让大家瞧瞧厉害,但他终究还是低估了大明那些文官们的能量。
在接下来的15年里,好多大臣都站了出来,他们不怕被撤职、被发配边疆、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被打板子,就一个接一个地给皇上写奏章。要么就是求皇上让皇长子出宫去读书,要么就是直接求皇上立皇长子当太子。
万历皇帝真是被搞得头疼不已,但也没辙啊,总不能真的把所有官员都给撤了,让他们卷铺盖走人吧?
在这段时间里,万历皇帝也想找个两全其美的方法:1593年的时候,他琢磨着先把皇长子、皇三子和皇五子都封为王爷。以后要是有正宫生的儿子,那就立正宫生的为太子;要是没有的话,那就“挑个好的当太子”。
真没想到,“三王并封”的命令一下,大臣们全都跳出来反对。谁心里没点数呢,王皇后都过了三十岁大关,而且好久都没得到皇上的宠爱了,她怎么可能生出嫡长子来?
以前朝里为了选太子这事,大家吵得不可开交,害得李太后晚年都不得安宁。有次,她直接问万历,为啥就是不肯立朱常洛当太子。万历回答说:“他不过是个宫女生的孩子,亲妈地位那么低,以后怎么撑得起整个国家?”
李太后猛地一拍桌子,语气冰冷地说:“你给我记住,你也是由一个宫女带大的!”
万历这回是真的没法再拖了,到了1601年10月,累得不行的万历皇帝,终于向全国宣布,把大儿子朱常洛立为了太子。
这场长达15年的“国家根本之争”,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这一年,朱常洛刚好19岁大。
在这场朱常洛和君臣之间的斗争中,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这四位内阁大佬被迫辞职走人,三百多名朝廷大臣也吃了挂落,被处罚了。万历皇帝呢,没斗过人家,威信全没了。这么一看,好像最大的赢家就是皇长子朱常洛了。
不过,朱常洛虽然当上了太子,但其他方面几乎还是老样子,没啥大变化。
他仍然没能获得大家的,也得不到父亲的疼爱。他的老妈,恭妃,生活还是挺拮据,一年到头,跟自己的亲儿子也见不上几回。
郑贵妃在后宫里地位极高,但她就是看他不顺眼,像看见钉子扎在眼里、刺扎在肉里一样难受。为了让自己的亲儿子能当上那个位置,郑贵妃真的是费尽了心思,差不多把一辈子的劲儿都使上了。
【如坐针毡的储君之位】
朱常洛登基为太子才短短两年光景,一篇题为《再谈国家隐忧》的文章,突然间在十几天里,火遍了朝廷大臣和平民百姓之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它之所以受欢迎,关键不在外表形式,而在实质性的内容。
这篇文章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影响可不小,能搅动起一场大的政治风浪。
文章借着“郑福成”这个名字,其实就是说郑贵妃的儿子福王的事儿。它一开始就说,皇上让朱常洛当太子,那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以后肯定会换成福王朱常洵。接着,它又扯上了内阁大学士朱赓、内阁的老大沈一贯这些人,让他们出来做个见证。
这篇文章一发表,整个朝廷和民间都炸了锅,乱成一团!
随便议论国家大事,说朝廷坏话,这可是会让全家遭殃,犯下滔天大罪的!
官员们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太子、福王还有郑贵妃都卷进了这事,整天提心吊胆的,过得不安生。
万历皇帝火冒三丈:国本之争好不容易平息了点,这是哪个家伙,这么胆大包天,想搅得天下大乱吗?!
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根据它的特点,给它起了个很贴切的名字,叫“怪书”。
案件总得有个结果,皇上吩咐的活儿也得干完。
1604年4月份,顺天府有个读书人叫皦生光,他为了应付上头,倒霉地撞上了枪口。之前他得罪了郑贵妃的亲弟弟郑国泰,这不,到了关键时刻,他就成了替罪羊。最后,这家伙被判处了凌迟极刑。
风波总算是过去了,但大家心里都明白,皦生光其实就是个背锅的。
妖书案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到现在还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事儿。
妖书案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收了尾,但朱常洛当太子这事儿引来的宫里争斗,还长着呢,远没到头。
朱常洛当上太子后,按老规矩,福王朱常洵得去自己的封地上任。但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心疼儿子,不想让他走,所以从1601年拖到了1615年。到了那时候,朱常洵已经没可能当皇帝了,可郑贵妃还是不甘心。
1615年5月份的一天,太子朱常洛在慈庆宫里头歇着呢。就在这时,闯进来个叫张差的中年汉子,手里还拎着根枣木棍子。
他一股脑儿冲过了两道皇宫大门,碰到人就动手,眼看就要冲到朱常洛睡觉的地方,守卫们这才恍然大悟,赶紧把张差给抓住了。
经过好几次盘问,张差终于坦白了一个超级大的秘密计划!
大概一个月前,张差那时候穷得叮当响,碰巧遇到了俩太监。这俩人就把张差领到了慈庆宫的大门口,递给他一根棒子,跟他说:“你就硬着头皮往里冲,瞅见谁就揍谁,一直打到碰上个穿黄衣服的小子为止。等你干成了这事儿,咱给你30亩地当奖赏!”
张差傻乎乎地就答应了。
最后的结果很明了,朱常洛活得好好的,张差那30亩地的要求也没能实现。
这种杀人的法子,真让人纳闷他们哪儿来的胆子下得去手。
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俩太监居然都是郑贵妃宫里头的!
那会儿,郑贵妃成了大家攻击的对象。万历皇帝心疼自己的爱妃,不忍心看她受罚,于是就把这事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过了24天,张差被处以极刑,割肉而死。庞保和刘成呢,也在刑部大牢里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震惊全国的“梃击事件”就这么匆忙收尾了。
对于受害人朱常洛的想法,压根儿没人问过,更没人去关心他的意见。
朱常洛小心翼翼、低调地过了38年,一直到1620年8月1号,万历皇帝去世,他这才熬出了头,当上了皇帝,这就是明光宗。
然而,他即将面对的,竟是另一个更为庞大的“圈套”。
【扑朔迷离的死亡真相】
老话常说,新领导上任总得干点大事。朱常洛一接手,就把万历朝那股懒散劲儿给改了,一开始的动作就让朝廷上下都激动了起来。
朱常洛当上皇帝后,首先动手干的,就是整顿朝纲,把万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留下的那些烂摊子给收拾了。他得解决掉那些因为长时间没人管而堆成山的朝政问题。
朱常洛为了帮老百姓减轻压力,下令撤掉了万历时期安排的所有矿监和税使,并且叫停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种采矿和征税活动。这个命令一出,全国上下都高兴坏了。
为了稳住军心,朱常洛先后两次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掏出160万两白银,给万历年间欠下的辽东前线还有边防的士兵们补发了军饷。这钱可都是他自个儿掏腰包的。要知道,明朝的好多皇帝都爱钱又抠门,他老爸万历和他儿子崇祯就是俩典型例子。朱常洛这么做,还真是让人挺意外的。
要振作朝廷,朱常洛决定再用袁可立、邹元标这些说话直、有骨气的官员,他还把万历皇帝之前赶走的内阁一把手叶向高给叫了回来。另外,他又挑了一批既有品德又有本事的新官员,填补上万历朝时官员的空缺。
朱常洛推行了三项重要改革后,大明王朝的朝政风气焕然一新。老百姓们对此都很高兴,纷纷叫好。史官们也是赞誉有加,说朱常洛长期以来品德高尚,深受天下人的尊敬和期待。
那时候,这可真算是个极高的赞扬了,不过朱常洛这么做,也悄悄种下了个麻烦的种子。
人们常说,事情走到极端就会反转,硬木容易折断。朱常洛干的那些活儿本身没问题,问题是他操之过急,太快了。
史书上写着,朱常洛在1620年8月1号当上了皇帝,可到了8月10号,他就病得下不了床了。也就是说,就这么十来天功夫,朱常洛把万历朝留下来的一大堆问题都给摆平了。这工作效率,估摸着也就只有那个啥事儿都亲力亲为的朱元璋能跟他比一比了。
这么大的工作压力,对朱常洛这种性格不够坚韧、能力普通的人来说,真的是个很大的挑战。要是他之后能好好休息和恢复,其实也不会出啥大岔子。
朱常洛工作忙得团团转,但他还是没闲着,干的第二件事儿,那就是尽情享受歌舞美酒。
朱常洛当上皇帝后,他的老对手郑贵妃为了巴结新皇上,就琢磨着怎么给他送个大礼。于是,她使劲浑身解数,给朱常洛献上了八个漂亮姑娘。为了表示尊敬,她还打算给朱常洛的母亲封个皇太后的头衔呢。
朱常洛高高兴兴地接受了,那晚他宠幸了好几位妃子,可以说是每天晚上都过得非常欢乐。为了增加乐趣,他还吃了不少所谓的“神药”。结果,没多久朱常洛的身体就被搞垮了,连朝廷的会议都没法参加了。
郑贵妃跟朱常洛那是势不两立,他就看不出这是郑贵妃在搞“诱惑把戏”吗?
朱常洛的命运真是挺惨的。打从娘胎里出来,他就一直不受老爹待见,还老是被那些得宠的妃子们排挤。在皇宫里头,他得时刻提着心吊着胆,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性子都藏得严严实实的,这样才能勉强保住一条命。
朱常洛为了讨万历皇帝和大臣们的欢心,一直克制着自己,不敢随便沉迷女色。但等他真的当上了皇帝,成了老大,那就没人管得了他了。这时候,他之前的那些压抑全都释放了出来,而且释放得特别彻底和疯狂。就是因为这样,他对女色的诱惑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朱常洛的病情十分凶猛,宫里的太医们全都没了主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朱常洛又干了件让人头疼的事,那就是过分信赖太监。
这个叫崔文升的太监,那时候是负责写字和管御药房的头儿。他给皇上把了脉,然后信心满满地开了一剂药。
崔文升并非正经的太医,他压根儿没给人瞧过病。更奇特的是,他原本是郑贵妃身边极其得宠的亲信太监。但说来也怪,朱常洛不知咋想的,对崔文升那是深信不疑,崔文升给啥药,朱常洛二话不说,拿起就喝。
结果,到了那天晚上,朱常洛拉了得有三四十趟,本来就身体不好的他,这下彻底没了力气,连坐起来都做不到了。
崔文升究竟给朱常洛开了啥药方呢?
根据历史记载,8月14号那天,崔文生给朱常洛用了大黄这味药。大黄啊,其实就是种让人拉肚子的药,它能去火去湿,还能散淤血、通血脉。但那时候的朱常洛,因为玩得太过,身子骨已经虚得很了。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明白,这时候得给他补补身子,哪能再让他拉肚子呢?可崔文生偏偏给他用了这泻药,这不是往朱常洛的火坑里添柴嘛,让他的身子更弱了。
没错,就在8月16号那天,朱常洛宣布说自己“头昏眼花、手脚没劲、走不动路”。到了月底,他的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也开始经常把大臣们叫来,一块儿商量后事安排。
就在这关键时刻,朱常洛干了最后一件事,没想到这事儿直接要了他的命,那就是吃了颗红丸。
8月29号那天,鸿胪寺的一个小官李可灼,他去找了朱常洛身边最亲近的太监,说手里有颗“神丹”,能给皇上治病,一吃就好,还能让皇上多活好多年。
朱常洛一得知消息,立马就叫来了李可灼,并且吃下了他送上的那颗“红丸子”。
朱常洛吃了那药之后,感觉身体舒服多了,连吃饭都比以前香了。他对此很是期待,大臣们见状也都挺开心的。所以到了晚上,为了想让身体更好些,朱常洛又吃了一颗红丸。
但这次,好运没降临,反倒是出了岔子。
1620年9月1号,38岁的朱常洛皇帝,刚坐上龙椅一个月,就没了。泰昌帝这个称号,他还没捂热乎呢。
李可灼送上来的那个“红丸”到底是啥玩意儿?咋就把朱常洛给害死了呢?
关于“红丸”的具体成分,史书里头没提,不过咱们可以试着猜猜看,“红丸”估摸着跟那些古代道士鼓捣的仙丹差不多。
打从秦始皇那会儿起,古代的皇上们大多都梦想着能永远活着,不死不老。因此,他们一辈子都在琢磨怎么找那种“长生药”。就说秦始皇吧,他一口气派了500个小男孩和500个小女孩到大海上去找这种药,可结果呢,这些人就再也没回来过。
为了满足皇帝的愿望,好多人开始装模作样,说自己能做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汉武帝就被那些术士给忽悠了,吃了不少所谓的仙药。到了唐朝,这事儿更是闹得离谱,至少有六位皇帝因为吃了这些丹药而丢了性命。
丹药配料挺复杂,但说白了,最重要的就是红铅和丹砂。有的道士还会往里掺点金石,不过这些玩意儿可都不大好,毒性挺强的。要是吃多了,很有可能就让人一命呜呼了。
朱常洛在一天时间里,匆匆忙忙吃了两颗“红丸”,这明显吃多了。而且,他身体本来就弱得不行。这些事儿凑一块儿,最后就把朱常洛给害死了。
【总结:】
朱常洛在明朝当皇帝的时间特别短,而且他的皇帝生涯还挺让人同情的。他算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少的一个皇帝了,同时,他的经历也是相当悲惨的。
他当上皇帝后,心里盘算着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美女的吸引力。自从他收下郑贵妃献上的那八位佳丽后,他的命运其实就已经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了。
当皇上这事儿,说他聪明还是糊涂,真挺难的,因为他俩特点都有。你看他一辈子碰上的那些事儿,“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一个个都是谜团一堆,搞不清楚。
万历皇帝活着那会儿,整天跟大臣们斗来斗去抢权力,大臣们呢,又忙着拉帮结派想出名。在这种情况下,谁会去关心那个一直不受待见的皇子心里怎么想啊?
即使后来他坐上了太子的宝座,但因为万历皇帝不怎么待见他,所以他并没得到多少正规的儒家学问教导。
在这种境况里长大的朱常洛,学问根底不够扎实,心思也不够老练。瞧瞧他对郑贵妃的那副态度,就能瞧出他有点分不清好歹。
说起朱常洛这人,咱们也就八个字能概括:“心疼他的倒霉,气他不争气”。
4、《明朝那些事儿的全记录》这本书就像是把明朝的大大小小事情都翻了个底朝天,然后一件一件摆在你面前说给你听。《明史纪事本末》换了个更接地气的说法,就是它。书里头把明朝从开始到结束,那些重要的、不那么重要的事儿,都按时间顺序给你捋得清清楚楚。你要是想知道明朝皇帝们是咋治理国家的,大臣们是咋斗来斗去的,还有那些起义啊、战争啊,这本书都能给你答案。它就像是个明朝的大故事集,让你轻松了解那个朝代的风风雨雨。而且啊,这本书写得挺直白,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就算你对历史不太了解,读起来也不会觉得吃力。它就像是个人在跟你聊天,一边讲着明朝的故事,一边还带着你分析分析背后的原因。所以啊,要是你对明朝感兴趣,但又不想看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书,那《明朝那些事儿的全记录》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5、《明光宗的真实记录》这本书呢,讲的就是明光宗的那些事儿,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记录得可详细了。就像咱们现在看的日记或者历史档案一样,把明光宗在位时候的各种大事小情,都一五一十地给写了下来。要想了解明光宗那会儿的情况,看看这本书,那可是最直观、最靠谱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