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现大墓,陪葬九鼎殉葬17人,墓主与西施有关,牵出霸总夫差

瑞知道史 2024-08-02 00:53:14

1978年,河南固始县一处土丘上发现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大墓,墓室面积达近百平米,封土巨大与膏泥肥厚,还有17具人殉棺椁。墓室中出土了众多青铜宝器,而墓主人的身份更是与四大美人中的西施有关!

这座墓葬的发现,也是因为当地的生产建设,那时候,砖瓦厂是县镇的重要企业,而挖土烧窑就是这些砖瓦厂的常态,但在当地一处叫侯古堆的大土丘“挖山取土”时,却发现了涂色杂糅的五花土和肥厚如牛油的青膏泥!

这五花土的出现一般是因为大型洞穴挖掘时,翻起的土层在回填时杂糅产生的奇特土色,而青膏泥这种质地细腻且湿润、粘性大、渗水性小的黏土则是古代墓葬绝好的封闭用土!

工人将发现的异常现象层层上报,当地文保部门前来调研发现,这青膏泥一层一层似永无断绝,最后达到令人震惊的10米深度!等待封土清理完毕,一座“甲”字形的竖穴大墓暴露出来,经过测量,这墓葬的规格非常之高,墓口东西长12米,墓道更长达11米。如今,百平米的房子也足以压得人们一辈子为房贷发愁,更何况是生产低下的春秋时期!这座整体面积达到近百平米的墓室可谓豪华至极!

但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人们发现,这座古墓带来的惊喜不止是“面积大”!

首先,让人们兴奋异常的就是,这座古墓虽然有多处盗洞,但因为墓坑中填满了流沙积石,这种原始却实用的防盗机关成功保护了这座大墓,时隔两千多年的且保存较好的大墓如同一个“时间盲盒”,不知道能带给人们这样的惊喜!

其次,这座古墓是双椁墓,体量巨大,虽然椁室发生了坍塌,但在其中,人们惊喜地提取到了青铜礼器9鼎、2簋 、2 壶、1罍、1炉盘等精美青铜器以及乐器9钟、漆木器、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等大量随葬品,其中一件“铸镶红铜龙纹方豆”更是举世罕见的国宝级文物。

住着这么大阴间宫殿,还有这么丰富的随葬品,甚至其中有象征“天子身份”的青铜鼎,难道这墓葬的主人,是天子或什么国家的国君?

但就在人们满心疑惑继续发掘时,一具主棺以及17具略显潦草的陪葬棺出现在人们面前。之所以能快速分清十八口棺材的主次,是因为这些殉葬棺明显窄小,用料也不好,内外椁之间陪葬6具小棺木,可能是贴身女婢。外椁之外还陪葬11具小棺木,多为男性,有的头骨呈眦牙裂嘴形象,有尸骨手脚处系被捆绑的痕迹还依稀可见。

经过鉴定,这17名陪葬者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性别已确定的有9女,5男,其余有个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在这些陪葬棺众星捧月之下,墓主人的棺材用料就好的多了,人们打开棺椁,只见墓主安眠其中,骨架尚且保存完整。骨骸身下还发现多颗碳化的甜瓜子,可见墓主死于瓜果成熟的春夏之际。

但鉴定后,人们却惊讶的发现,这名躺在超豪华墓葬的中的竟一名30岁左右女子,这就说明,这人既不是天子也不是国君,那这位女子到底是谁?为何能有如此高规格的葬身之地呢?为啥墓中能用九鼎来陪葬?

为了解决这个谜团,专家们将希望寄托于墓葬中的青铜器,毕竟在古代,青铜器的铭文是记录史实的重要载体!

很快,考古专家在一组17枚的青铜钟上发现了铭文一件纽钟上所铸的铭文为:“唯正月初吉 丁亥 鄱子成周 择其吉金 永”。其他的几件青铜钟上,也可见“鄱子成周”的字样。

结合史书记载,专家认定这青铜乐器是属于春秋时期一个名为鄱国的诸侯国国君“鄱子成周”所有!

但另有专家持不同意见,因为这些铭文有好几处刻有“鄱子成周”的地方,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字是草草刻上去的。而且,一件青铜簠上的铭文为:“宋公銮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簋(宋国的国君宋景公,为妹妹季子出嫁所作的陪嫁青铜器)”

这同一墓葬的青铜器却有完全不同的铭文,这是怎么回事?到哪一个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才是真实的?

后来,专家们对墓葬的规制、青铜器形制以及其他文物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认定这些看似规格甚高的青铜器实际上“拼凑”的。

例如,这墓葬中震惊众人的“天子九鼎”实际上并非是形制、花纹相同、大小相近或相次的一套组合,而是存在明显的差别的单件,是拼凑而成的,很可能是墓主人在当地“经营”多年的结果。同样,证明这一点的还有墓中的8件铜编镩,这些编镩钲鼓间均有铭文:“惟正月初吉丁亥,口口择其吉金,自作觎钟,口仓仓,嘉乎方豪,子乐父兄,万年无期,口口参寿,其永鼓之,百岁外口之翻。”这组铭文中关键地方的人名被有意刮去,以致无法辨认其原来主人的名字。可以肯定,这组编镩是抢掠来的。

而铜簠青铜器上的“勾郚夫人季子”这“原装”铭文和屡次出现的“鄱子成周”其实指向了同一个人。专家们认为,这墓主人正是“勾吴夫人”。

勾吴,就是春秋时期的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既有争霸也有结盟,而联姻就是最好的结盟方式。根据《左传》和《史记·吴太伯世家》,公元前504年,吴王阖闾派太子夫差讨伐楚国,当年4月来到楚国潘地一带(《左传》:‘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于是乎迁郢于都’。此言番,番音潘,楚邑名,子臣即其邑大夫也”。)楚国败退。

而这个潘地,正是固始县一带,特别是发掘出古墓地方,还有故城遗址。

夫差于公元前504年“取番”之后,即“留止”于此,并且“自治宫室”。“治宫室”,既有修建太子行宫的意思,也有册娶夫人的含义。

经多方考证,专家们推测,当年为了两国联盟,宋国贵族女嫁给了吴国太子夫差,两人情感甚笃,恩爱融洽。当年作为太子的夫差奉命攻克潘地,大败楚国,可惜的是,虽战事告捷,但随军的夫人却不幸暴毙。此时临近夏季,天气炎热,大军随时准备出发,夫差痛惜之余,于是将夫人就近安葬。

为了表达对夫人的恩爱,夫差为其“凿地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并且还用17个男女“杀生以送死”!其陪葬器物较之“金鼎、玉环、银樽、珠襦之宝”……

如此一来,吴太子夫差为妻子厚葬,却如此奢靡耗费,这种多情又奢侈的样子似乎与后世因美人而亡国的夫差形象对上了,但实际上,夫差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春秋时期,按照当时通行的“军礼”原则,“不加丧,不因凶”是军事行动的重要戒律之一,也就是说,不能乘人家国君新丧正进行权力交接之时展开进攻,也不允许在敌对国家遭逢天灾时发动战争,此外,敌对国家之间还有在凶荒年份互为救助的义务。根据史实来看,夫差吴王夫差很好地恪守了这种“救荒赈灾”的基本原则,当越国闹灾荒,向吴国提出借稻种的请求时。吴国满足了对方的愿望,可是,风水轮流转,等到吴国遇上同样的困难,越王想出恶毒招数,使吴国错失救荒赈灾的最佳时机、进一步加重灾难。

而在这过程中,一介女流西施相比一心复仇雪耻的勾践,到底是谁让夫差跌落人生谷底呢?

而且,人们推测,太子夫差如此厚葬宋国嫁过来的贵族女,不仅是因为夫妻感情深厚,还是为了彰显与联盟之国的关系稳固,为今后的势力发展助力。

如此的夫差,也不能完全用后世的多情荒唐的昏君形象去带入!

悠悠千载,迅疾如电,两千年岁月过去,这位史书上留下寥寥几笔的“勾吴夫人”到底和年轻勃发的夫差发生了什么样缠绵悱恻的故事,已不可考,但通过军阵掠获青铜器并一股脑为妻子随葬的夫差,还是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霸总”的想象空间。

对此,您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瑞知道史

瑞知道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