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演播
舞美是舞台美术的简称,包括布景、灯光、造型、道具等。舞美设计要根据节目定位,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节目所要求的演播环境及台上主体人物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快乐大本营》的舞美设计始终根据节目定位,在技术和经费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向着更加动感、明艳、现代、前卫的方向发展,舞台空间逐渐扩大,LED屏质量紧跟科技前沿,镜头、灯光也更加灵活多变。
在1997年,节目组受技术和经费限制,只为《快乐大本营》划拨了一个小型演播厅,舞台面积相对较小,没有LED背景屏,摄像机位置也相对固定,灯光效果单一。
到1998年,舞台稍稍扩大,安装了一个简易的LED屏,聊胜于无。
到1999年2月,节目全新改版,LED屏上出现《快乐大本营》的LOGO,舞台布景色彩更加鲜艳;同年6月,舞台地板重新铺设,更加符合节目主题。
2010年,湖南卫视下重金为《快乐大本营》设计了全新舞美,又在2012年将舞台布景变为更具科技感的“蜂巢太空舱”形式,灯光更加多变,更能配合节目需要,镜头活动也更加不受限制,能提供更多角度的播放素材和展示方式。
此后,为了增加节目的娱乐性和丰富性,《快乐大本营》节目组又于2015年8月15日推出了“池到了”游泳池布景,节目组将摄像机放到了水球、游泳圈里来从多角度、近距离取材。
在主持人人物造型方面,《快乐大本营》主持人的妆容始终避免浓妆艳抹,保持清新自然,符合节目定位;对当期主题的表达主要依靠服饰完成,从1997年二人组的礼服式,且相对缺乏整体感的分别造型,发展到为了凸显三人、五人主持群的“群体感”而进行的整体造型。
《快乐大本营》能始终保持较高收视率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它“以大制作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亮丽的颜色,闪烁的灯光,气派的舞台,主持人整齐的出场……这些无一不是节目的亮点,都给予了受众视觉刺激和娱乐享受。
室外演播
《快乐大本营》奠定了电视综艺节目的领先地位,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行业典范,使得模仿者纷至沓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受众对同类型节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更加迎合受众需求的公司才能生存下去。
经过市场调查,节目组发现“旁观”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参与感的要求,谁能给受众更强烈的参与感,谁就能继续在市场上立足。
带着对“受众需要更高的节目参与程度”的判断,并结合当时湖南卫视塑造“快乐中国”品牌形象的要求,《快乐大本营》决定自2000年起,将演播厅扩展到舞台之外,增设外景主持(主要由李维嘉担任)。
随后又在2000年到2005年之间多次将演播室整个搬到室外,以普通观众为参赛选手,使主持人与明星嘉宾退居二线,将舞台交给观众。
不管是将外景录制好后插播到节目中间,还是直接整期节目都搬家到室外主持,增加外景场地都能很好地扩充节目内容,或是为节目带来更多或许不便来参加节目的嘉宾。
如20070908期在香港对刘德华的采访;或是去到明星家乡,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明星故事,如2000年10月李维嘉对当期嘉宾杨钰莹生长的家乡进行了走访,为受众补充了更多的明星生活点滴。
便于突破舞台布景、面积、道具等的限制,更好地展示嘉宾形象,并给予受众更加丰富的视觉快感。
如20100203期对奥尼尔的采访,奥尼尔在一个室内篮球场现场表演球技,并带主持人前往自己的豪宅进行拍摄。
进行外景拍摄更有助于增强节目“全民娱乐”的属性,将更多受众裹挟进来成为节目的“在场观众”,甚至是主要参与者,增强屏幕前不在场的受众的参与感。
主体人物
《快乐大本营》节目的主体人物主要包括节目主持人、参与嘉宾以及以各种形式出现在镜头前的观众。
主持人
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在《快乐大本营》中,“快乐家族”除了充当节目粘合剂以外,他们自由惬意甚至有点散漫的主持风格奠定了整体轻松愉快的节目风格,代表了青春活力充满快乐的节目形象。
出色的主持人能很好地把握节目内容并控制节目节奏,其动作、神态、话语都关系到受众对节目的观感。
《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人数从1997年至今加加减减,人数由二人组到三人组,最终固定为五人组。
节目初期的主持人是李湘和李冰组合,后因李冰的主持风格过于沉稳正式,不符合节目调性而被撤换。
李湘的搭档被几次变更为海波、戴军、赵宝乐,最终才确定为何炅,成为“何李”组合。
两年后,为丰富节目内容,何炅向节目组推荐了李维嘉来做外景主持,主要的工作就是拓展舞台,去明星的家乡、学校进行走访,向受众全方位展示嘉宾生活;之后几年,李湘因私人问题退出《快乐大本营》,谢娜补位女主持人。
2005年,《快乐大本营》启动“闪亮新主播”项目,将主持人的选拔公开化、娱乐化,做成一档选秀节目。
这种将主持人的选拔、组合权交给观众的做法充分满足了受众的参与需求,为收视率略显下滑的《快乐大本营》注入了一直强心剂。
最后是吴昕和杜海涛分别获得冠亚军,二人双双于2006年加入《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阵营,“快乐家族”正式成立。
基于对受众需求的判断和对市场的理解,节目组几次调整《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人数和构成,使节目依然保持了高收视率。
吴昕和杜海涛的加入为《快乐大本营》增添了新的声音与色彩,“快乐家族”能够共同组合成一个整体,肆无忌惮地在舞台上尽情狂欢、生产快乐。
主持群中的每一位成员也都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满足受众品味的多元化,有助于在更大概率上迎合受众口味,增强受众对节目的好感,吸引收视率。
嘉宾
《快乐大本营》的嘉宾大多时候以明星偶像为主,以草根达人为辅,以明星偶像吸引受众,以草根达人拉近节目与受众的距离。
明星偶像
“明星嘉宾的号召力毋庸置疑是节目收视率高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电视节目既是明星效应的制造者,也是明星效应的受益者。”
《快乐大本营》根据明星咖位及当季热门来选择嘉宾。
通过邀请成龙、罗志祥、黄晓明、范冰冰、周杰伦、周星驰、林志颖、宋仲基等当红明星嘉宾参与节目,一方面通过明星效应吸引粉丝观看,增加收视率。
另一方面提供机会让现场观众与明星亲密接触,也为屏幕前的受众营造了可以与明星零距离接触的假象,主观上满足了“近距离”接触明星的需求。
草根达人
“达人”主要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即在某一领域的高手。
除了万众瞩目,用以带动收视率的明星嘉宾外,《快乐大本营》节目组也看重对民间草根达人的邀约,比如飞跃黄河壶口瀑布的“飞人”柯受良,酷似阿拉蕾的“小葡萄”以及人小鬼大的豪豪。
这些从普通观众中来,身怀绝技的草根达人们在镜头前进行技能展示,引来一片叫好。
《快乐大本营》甚至在2011年为这些草根达人新增了一个节目环节,叫做“神马都给力”,受众可以自行,或被推荐进行报名,到舞台上来充分展示自身技能。
观众
在商品逻辑的诱导下,受众需求至上成为大众文化发展的显见趋势,而受众手中所掌握的是否消费的选择权直接决定了大众文化所能创造的商业盈利。
为了使受众的目光常驻,《快乐大本营》打着“全民娱乐”的旗号将现场观众拉入镜头中,形成主持人、嘉宾、观众这样三足鼎立的局面,利用屏幕前受众对“观众”的群体认同,为屏幕前的受众提供了如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现场观众
(1)人群构成
《快乐大本营》的现场观众初创时以各企业代表为主,以企业为单位形成“龙虎狮豹”四个方阵,嘉宾坐在方阵前列充当观众代表。
观众守规矩地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穿着不同颜色的“队服”,克制地鼓掌,并配合节目组的要求上台配合嘉宾完成游戏。
2003年节目改版后,《快乐大本营》的现场观众坐席打破固定方阵与座次,甚至是盘腿坐在舞台前的地上,与舞台更加接近,大家欢聚一堂。
观众的人群构成进一步丰富,包括了学生、粉丝和其他普通观众。
(2)观众地位
随着节目改版,现场观众在节目中的地位从“旁观者+辅助者”发展到“旁观者+主要参与者”,再发展到现在的“旁观者+辅助者”。
节目初创时期,现场观众的作用除了提供掌声与欢呼声,还包括上台与嘉宾共同参与游戏。
邀请现场观众上台是每期节目的固定模式,负责完成游戏的观众囿于企业职工的身份,表现拘谨,互动性较差,扮演着类似于工作人员的“辅助者”角色。
2000年开始到2003年,为满足受众对“参与感”的更高要求,节目将自己的节目定位由“明星+综艺+游戏”转变成“全民户外主题活动”。
典型代表如2004年5月到7月,《快乐大本营》趁着庆祝栏目成立7周年之势,专门打造了一档全民参与的户外冒险活动——“冒险你最红”,参加报名的选手达 2 万人。
2006年以后,《快乐大本营》的主要演播重回室内,观众重新成为“旁观者”和“辅助者”。
但这时的观众已经不再是之前死板的“工作人员式辅助”,被邀请上来的观众多为粉丝或学生,仅代表个人上台参与节目,充满青春活力,不怯场,甚至自带笑点,对增强节目的娱乐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此时观众上台配合游戏已经不再是固定模式,场上活动多由嘉宾和主持人自行完成,观众上台的机会逐渐减少,参与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