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韩国前偶像团体 BIGBANG 成员李胜利(本名李胜贤)现身杭州某夜店,以 “低消 8000 元” 的规格参与商业活动,试图借跨国资本运作重启演艺事业。这一行为迅速引发中国网友强烈抵制,相关话题在微博阅读量突破 10 亿次,超 76% 的网友明确要求对其实施 “永久封杀”,再次将 “劣迹艺人能否跨市场复出” 的争议推向舆论中心。
李胜利的争议始于 2019 年震惊亚洲娱乐圈的 “Burning Sun 性招待案”。他被指控组织性交易、偷拍女性、挪用公款等 9 项罪名,最终被韩国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 年 6 个月,2023 年 2 月出狱后即被韩国娱乐圈全面封杀。然而,出狱后的他并未收敛,反而频繁在柬埔寨、泰国等地的富豪派对高调亮相,试图利用跨国信息差和资本人脉 “曲线复出”。2025 年 3 月的杭州夜店之行,被视为其试探中国市场的关键一步 —— 尽管活动未以公开演出名义报备,但现场粉丝争相合影、商家借其话题炒作的举动,暴露出部分资本对 “争议流量” 的逐利心态。
韩国媒体透露,李胜利团队计划通过夜店商演、资本合作等非公开形式逐步渗透中国市场,试图将中国视为 “道德污点漂白池”。其逻辑在于:中国部分领域对境外艺人的背景审查存在漏洞,且个别商家为短期流量愿意冒险合作。但这种 “打擦边球” 的行为,显然低估了中国社会对违法失德艺人的零容忍态度。
二、网友抵制升级:从道德批判到制度性反制中国网友的抵制声浪呈现鲜明的层次性:
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审判:网友翻出李胜利案件细节,指出其行为不仅触犯法律,更涉及对女性权益的严重侵害,“性招待、偷拍等行为突破了社会伦理底线,这样的人绝不能复出”。舆论强调,中国娱乐圈不应成为 “境外劣迹艺人的避难所”,道德标准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对资本共谋的声讨:杭州夜店被曝光曾用 “BIGBANG 成员” 名义虚假宣传,引发对资本方 “唯流量论” 的批判。网友呼吁严查活动备案合法性,抵制所有与李胜利合作的品牌,并引用向佐此前 “香港不欢迎李胜利” 的表态,形成跨地域的共识。
政策与公众监督的联动:根据 2021 年《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违法失德艺人面临 1 年至永久的行业抵制;2025 年《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定,涉及违法失德的主创人员作品将被限制传播。杭州网友通过 12345 热线投诉后,当地部门明确回应 “其活动不属于公开演出”,既体现政策执行的严谨性,也显示公众监督对压缩劣迹艺人活动空间的作用。
三、跨国资本博弈与行业警示:中国市场的 “文化防火墙”李胜利事件折射出中韩娱乐圈的深层差异:在韩国,尽管其仍被本土舆论视为 “行业耻辱”,但部分资本试图通过跨国操作规避监管;而中国社会对 “德艺双馨” 的坚持,已形成制度化的 “防火墙”。法律专家指出,当前《境外艺人演出管理办法》确有细化空间,需明确 “曾受刑事处罚艺人” 的准入限制,防止利用信息差的 “漂白” 行为。
对中国娱乐圈而言,此次事件是一次重要警示:资本若沉迷 “争议流量” 的短期利益,终将被民意和制度反噬。正如网友所言:“流量或许能制造话题,但法律和道德才是市场的基石。” 当李胜利的 “复出” 计划遭遇舆论与政策的双重阻击,其案例或将成为行业完善境外艺人审查机制的重要参照。
截至目前,李胜利及其经纪公司尚未对抵制声音作出回应,但其在杭州的商业合作已显停滞。事实证明,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违法失德者试图突破道德与法律边界的企图,最终都将在民意与制度的双重防线前碰壁。中国娱乐圈的健康发展,需要的是真正尊重法律、敬畏道德的从业者,而非靠投机取巧的 “污点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