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邵氏电影,那真是老一辈影迷心里抹不去的白月光。想当年,香港影坛就是邵氏的天下,武打片拍得出神入化,每个镜头都像在画布上泼墨,既有江湖气又有艺术范儿。狄龙姜大卫的侠气,李翰祥的风月,张彻的暴力美学,随便拎出来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可如今打开视频平台,满屏都是流水线生产的商业片,不是仙侠虐恋就是搞笑闹剧。想重温当年邵氏的味道,只能翻来覆去刷老片。每次看完《刺马》里狄龙策马扬鞭的潇洒,再瞅瞅现在古装剧里慢动作打戏,心里真不是滋味。
咱们得掰扯掰扯,这差距到底咋造成的?头一条就是剧本和演员拉胯。以前的编剧能写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格局,现在的台词恨不得每句都带网络梗。再说演员,邵氏那些武生哪个不是真功夫?狄龙练过咏春,王羽是空手道高手,现在的小鲜肉吊个威亚都要替身。
再一个就是创作环境变了。当年导演敢拍《大军阀》这种讽刺片,现在稍微有点敏感元素就被剪得七零八落。听说某导演拍了个刑侦剧,结果所有暴力镜头都被删,最后成片连故事线都接不上。这种环境下,谁还敢拍有深度的东西?
商业化更是害人不浅。资本方天天盯着票房数据,哪个题材火就一窝蜂跟风。去年玄幻剧爆了,今年满屏都是妖魔鬼怪谈恋爱。观众早审美疲劳了,可投资方还在那数钱数得手抽筋。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不能光骂街。现在有批年轻导演在悄悄尝试新武侠,用现代技术还原传统美学。要是大伙儿多支持这类作品,说不定能倒逼市场改变。毕竟观众手里握着遥控器,咱们爱看啥,资本自然就拍啥。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真想再看部像样的武侠片,得靠咱们自己争取。点赞、转发、多给好片捧场,让资本看到咱们的需求。等哪天条件成熟了,我也想试着写个邵氏风格的剧本,找几个有武侠梦的演员,拍部像样的江湖片。到时候各位可别忘了捧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