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唱衰边大肆布局,中航油上当致破产!高盛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槟榔聊社会趣事 2025-02-23 05:10:54

高盛又来了,这次不是简单的唱衰中国,而是步步为营的金融布局。

从早期的香港进军,到后来的京沪设点,再到关键节点的精准入局,高盛在中国市场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收割的算计。

高盛唱衰中国的舆论攻势

在国际舆论中,西方世界唱衰中国的论调,宛如一阵毫无预兆、时不时就呼啸而来的妖风,肆意横冲直撞。

各种危言耸听的言论不绝于耳,从荒诞不经的“中国经济硬着陆”,到其他五花八门、让人匪夷所思的奇葩论调,而高盛,无疑在这场 “闹剧”中扮演着最为活跃的 “主力军” 角色。

就在今年年初,高盛重磅推出了一份备受瞩目的《2025 年全球宏观经济及市场展望报告》,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

其中,它大张旗鼓地预测中国GDP增速将会从原本稳健的5%陡然下跌至4%。

这般言论,看似只是一组冰冷的数据预测,实则暗藏玄机。

其背后隐匿的意图昭然若揭,无非是妄图通过散播这种消极信息,蓄意制造恐慌氛围,巧妙地引导市场预期朝着他们所期望的方向倾斜,进而为自己后续一系列精心谋划的布局提前铺垫道路,其用心不可谓不险恶。

高盛的发展历程,是一段饱受争议的故事。

自1869年创立之初,它仅仅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马夫门面店,谁能料到,在历经了无数风雨洗礼、市场跌宕之后,它竟一路扶摇直上,成长为称霸华尔街的大亨,如今资产规模更是高达万亿美元之巨。

在全球金融领域,高盛所沉淀的深厚底蕴以及那令人胆寒的操控实力,着实令人咋舌。

多年来,它的劣迹斑斑,从蓄意挑起迪拜房地产泡沫,让当地经济瞬间陷入泥沼;

到不择手段地制造欧元危机,使得欧洲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再到恶意搞乱希腊经济,让这个古老国度在债务困境中苦苦挣扎。

高盛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做空、操纵市场等见不得光的手段,疯狂谋取暴利,将其贪婪逐利的丑恶本质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步步为营的渗透

时光回溯到1984 年,彼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如同一股蓬勃的力量,吹开了紧闭的国门,也吸引了诸多国际资本的目光。

高盛,这家在全球金融领域极具野心的巨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性机遇,果断率先进军香港,迅速成立了亚太总部。

香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开放包容的商业环境,成为了高盛窥视内地广阔市场的绝佳前沿阵地。

自此,高盛便在幕后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针对中国内地的资本攻略,试图在这片潜力无限的土地上分得一杯羹。

十年之后,高盛进一步将触角伸向中国内地的核心地带,在北京、上海这两座极具影响力的大都市设立代表处。

初入内地,高盛雄心勃勃,意图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构建。

然而,由于当时政策规定外资参股证券银行最多只能占据35%的股份,这显然与高盛追求独资掌控的构想相差甚远,无奈之下,它只能暂时按捺野心,选择放弃这次参股机会,退回幕后继续蛰伏。

但高盛的目光从未离开,它一直在暗处默默等待着新的时机出现,犹如一只潜伏的猎豹,紧盯猎物,蓄势待发。

终于在2003年,机会悄然降临。

当时,海南证券深陷困境,因挪用客户资金炒股,出现了高达5.1亿元的巨额亏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高盛瞅准这个突破口,以捐助海南证券为幌子,表面上展现出“雪中送炭”的慷慨,实则意在换取中方的信任。

果不其然,凭借这一“善举”,高盛成功赢得了中方的认可,次年便顺利建立了高盛高华证券,并通过一系列复杂而巧妙的代理人手段,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对该公司的百分百控股,就此,高盛终于敲开了中国金融业的大门。

紧接着,2004年迎来了国有银行改制的关键节点,高盛再次暴露出其贪婪的本性。

它大肆诋毁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散布恐慌言论,试图压低中国银行的估值。

而后,趁市场信心受挫之际,高盛以低价大肆入股中国银行。

在随后短短4年时间里,它凭借着这一精明又冷酷的资本运作,狂赚120亿美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趁火打劫的丑恶行径,给中国金融市场留下了深刻而惨痛的教训。

中航油悲剧

除了金融市场,我国其他企业也吃过高盛的亏。

1997年中航油净资产只有16.8万美元起步。

面对当时国内市场的状况,中航油在陈久霖的领导下,积极进行改革,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逐渐垄断了国内市场。

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其净资产竟然飙升至1.28亿美元,这样的成就堪称辉煌,让整个行业都为之瞩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这一重大事件对全球油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航油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与高盛子公司杰润开展了期权交易。

刚开始的时候,中航油看涨油价,在首日交易中就获利了200万美金。

这次初步的成功让中航油的管理层,尤其是陈久霖,产生了过度冒险的欲望。

他们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完全没有考虑到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油价走势发生了逆转。但中航油并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反而听从了杰润“挖坑”的建议,不断追加做空的筹码。

这一错误的决策导致中航油的亏损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从最初的亏损580万美元一路失控,最终在2004 年11月,亏损高达5.5亿美元,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而陈久霖也因为自己的错误决策被判刑入狱。整个中航油的决策失误与高盛恶意诱导的全过程,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高盛在中国多领域渗透与危害

高盛在中国金融领域的肆虐,犹如一场来势汹汹的风暴,造成的冲击简直触目惊心。

它运用了一系列极为狡猾且具有极大破坏力的手段。

比如说,它成功让中国远洋遭受了高达39.5亿的巨额亏损,还致使中国国航损失了68亿之多。

不仅如此,在2010 - 2011年期间,高盛更是通过发布唱空报告以及减持工行等卑劣手段,肆意搅乱A股市场,最终造成了沪指的大幅暴跌。

高盛所展现出的这种极具侵略性和破坏性的行为,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冲击是极为严重的,绝对不容小觑。

令人惊叹的是,即便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外部干扰和挑战,中国经济所展现出的数据却是极为亮眼,简直让人无话可说。

就拿2023年来说,中国GDP增速达到了5.2%,这一增速远远超过了全球平均3%的水平。

而且经济增量更是高达6万亿元,这个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体量。

从国外媒体的评价来看,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等外媒纷纷对中国经济给予了高度赞誉,称为“腾飞的状态以及“全球最强引擎”。

这些客观且真实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中国经济所具有的真实韧性,也毫不留情地戳穿了高盛那些恶意唱衰中国的谎言。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是因为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政府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等诸多优势。

在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高盛多年来在中国边唱衰边布局,从舆论误导到金融、实体领域渗透,其套路昭然若揭。其妄图收割中国财富、遏制中国发展的终极目标,我们必须警惕。

未来,中国如何防范高盛等外资恶意金融行为?加强金融监管、填补法规漏洞、提升企业金融风险意识,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守护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绝不让高盛等外资的阴谋得逞。

参考资料:

边唱衰边大肆布局,中航油上当致破产!高盛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2025-02-21 09:30·科普启示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49
槟榔聊社会趣事

槟榔聊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