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年吃掉50多万吨薯条,快餐来华40年经历了怎样的变形记?

爱看科普 2024-12-17 11:39:24

最近爆火的《小巷人家》里,还有当年走在时尚消费前沿的大学生,在刚进入中国市场的肯德基里约会相亲的画面。大家看到这么多年了洋快餐的种类好像变化不大,其实在薯条界,薯条从风味到在中国的产业化、国产化也经历了许多变化。进入中国40年,洋薯条也经历着变形记。

别看薯条现在被玩出了这么多花样,从薯条进入中国到现在,其实也就不到40年的时间。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开业,前门大街人头攒动。不过,最开始肯德基的菜单上并没有薯条产品,原因是没有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土豆供应商生产符合标准的薯条。

3年后,麦当劳进入中国。和肯德基不同,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麦当劳调研了中国本土的600多种土豆,并在中国北方试种植,就是为了能让“薯条”这款经典产品出现菜单上。

也正是从90年代左右开始,中国人吃饭逐渐有了“下馆子”的消费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薯条市场规模,随着肯德基、麦当劳一起在中国快速扩张。

小小的土豆消费量却并不小,根据《2025-2031年中国薯条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2023年中国薯条需求量为54.76万吨,而2014年,这个数字仅为34.59万吨。

《农业工程》期刊2024年4月的最新数据,也显示目前国内对薯条的年需求为50-60万吨。如果按照每2吨土豆能出1吨薯条、1个土豆200克来计算,中国人一年吃掉的薯条大概需要消耗50亿颗土豆。

小小薯条如何多元化?

起初,西式快餐品牌的薯条主要有原味、椒盐、番茄酱三种口味。

为了更适应中国人的胃,肯德基曾推出川府辛香肉酱大薯、避风塘炸鸡风味薯条,麦当劳则推出过龙虾风味摇摇薯,从品名就能看出来,它们多想要和中国地域美食结合,抓住消费者的芳心。

当然,薯条风味和形状的推陈出新,也是不断适应食用场景更新的结果。

比如肯德基在2015年推出的“波纹霸王薯条”,是专门为外卖场景(肯德基宅急送专属)推出的产品,这种形状的薯条在历经一路颠簸之后,更容易保持口感、不软塌。

而2015年,正是美团、饿了么、阿里、百度刚刚结束外卖“百团大战”的时间。自此之后,外卖成为中国人“在家做饭”和“外出就餐”之外的第三选项。

加上2019年后受疫情影响,外卖和居家做饭的场景变得更多,薯条市场上另外两个新变化也日趋显现:

一是“裹粉薯条”变多。

所谓裹粉,是一种薯条生产工艺,“粉”通常由面粉、淀粉、调味料等成分组成,用于保持食品的口感,减少营养成分流失。非裹粉薯条在长时间放置后会变软,影响口感,而裹粉能让薯条长时间保持“坚挺”,外酥内软。

凯达恒业冷冻薯品认为国内消费者对薯条的酥脆程度和颜值,都有较高要求。疫情后,伴随着外卖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了让薯条在运送过程不影响口感,裹粉薯条在国内变得越来越普遍。

现在大家提起薯条,会觉得现在外送过来的更酥脆一些,“不像以前,收到外卖后已经变得软啪啪。”

二是薯条开始从餐厅,逐渐进入家庭场景。

随着空气炸锅的升级换代,加上冷冻薯条的零售体系的成熟,为了在家也能吃上刚出锅的薯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在家自己炸薯条。

在小红书搜索“炸薯条”,你会收获60万+篇笔记,从食材选用、到操作步骤和调味,不论是买来的预制薯条,还是鲜土豆自己切,不拘于用空气炸锅、烤箱还是传统油炸,都有对应的教程。

中国薯都“乌兰察布”,薯条国产化变形记

薯条变身千百种风味、进入千家万户的饭桌,背后是整个产业的“国产化”变迁。在很长时间里,虽然中国土豆产量世界第一,但需要从国外进口冷冻薯条。

小小薯条制作却并不简单,对于产业端而言,一颗土豆从鲜薯到冷冻薯条的形态转化,可增值5到10倍。其中自主研发适合薯条加工的马铃薯品种至关重要。如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经过 12 年育出 “希森 77 号” 新品种,其干物质高、还原糖低、淀粉含量高,是中早熟鲜食、薯条加工兼用型品种,有望打破薯条用马铃薯品种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等北纬 40-50 度的冷凉区域,气候适宜,可规模化种植优质加工马铃薯,为薯条产业提供稳定且优质的原料。像乌兰察布就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被誉为 “中国薯都”,吸引了众多薯条加工企业在此建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国产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逐步建立起高效的加工生产线。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是行业的佼佼者,投资建设了大规模的休闲食品制造基地,拥有先进的薯条生产线,其产品涵盖 vf 马铃薯、法式薯条等系列,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国产薯条产业的重要力量。

在乌兰察布的产业园实现了生产环节的高度自动化,从一颗带着泥土的新鲜土豆到下锅复炸后即可食的冻薯条仅需 90 分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建立垂直一体化的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近在种植基地修建加工产业园,减少运输成本;利用当地能源优势,降低能耗成本等,进一步提升了国产薯条的市场竞争力。

提供情绪价值的精神食粮:“去码头整点薯条”

30年前,西餐厅里的炸薯条,是一代90后记忆里的“奢侈”存在。

现如今,薯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质朴的油炸土豆,满足了薯条爱好者们对“碳水+油脂”的渴望,“去码头整点薯条”则成为给他们提供情绪价值的精神食粮。

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促使产业端不断丰富薯条的形态、口味,精进制作工艺,但在吃薯条这件事上,消费端和产业端其实是“双向奔赴”。

对于产业端而言,一颗土豆从鲜薯到冷冻薯条的形态转化,可增值5到10倍。

目前中国马铃薯加工率仅在15-20%左右,而在更加成熟的马铃薯主食化国家,马铃薯的加工程度可以达到60%以上。无论是消费端还是产业端,未来,中国的薯条市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