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可史意
编辑|不可史意
前言
在娱乐圈这个星光璀璨的地方,我们常常被那些光芒万丈的大咖所吸引,他们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牵动着万人的心弦。
在西藏天灾的面前,有很多明星都纷纷伸出了援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咖位不高明星,却在这个爱心接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这些咖位不高的明星捐了多少?他们会是谁呢?
地震带来的影响和那些感人事件
在西藏这个被称为世界屋檐的地方,它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色,吸引着无数人们到那里观光。
然而,就在这临近过年的时候,西藏这片土地遭受了自然灾害的侵袭,6.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严重破坏了当地人的生存环境。
这突如其来的地震,周边很多乡镇和县城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他们迅速躲到空挡的地方。
但还是造成了很多人遇难和受伤,大量的房屋倒塌,给当地的居民带来极大地影响,同时地震还导致地面部分路受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西藏政府迅速派人启动应急预案,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紧急调动救灾物资。
在救援的中,还出现很多感人的事情,一些救援人员不顾自身安危,冒着生命危险,陷入深深的坑里,去救那些被困住的人员。
一些医护人员时刻守护在伤员的身边,给他们提供救治的服务,还有一些自主组织起来当志愿者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团结。
还有一些咖位不高的明星,虽然他们没有华丽的舞台和无数粉丝的尖叫,但是他们有着一颗炽热的心。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咖位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爱心责任感,他们用自己的捐款,为灾区的人民送上一份,实实在在的温暖。
帮助灾区的那些明星们
众多的明星和企业还有网红都纷纷伸出援手,他们通过捐物捐款的方式来给那些受难的人,送去希望和温暖。
比如韩红,她作为西藏人士,在地震的第一时间就率先领医疗专家志愿者及救援物资到达灾区。
韩红不仅亲自参加救援工作,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力更多的网红网友及明星们来参与捐款。
韩红爱心基金会决定捐款2000万元,还紧急调配了3600件御寒物资,有棉被,棉手套,防寒棉衣等,她的基金会差不多筹集了2000万人民币。
贾玲还在韩红基金捐款名单上以李焕英的名字来捐款,她这一举动感动了不少的网友。
她的捐款,不仅代表了自己的心意,《你好,李焕英》那部电影里的李焕英,来传递了更深沉的母爱。
王一博,迪丽热巴,易烊千玺,多位明星都是通过韩红的基金会来捐款的,他们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明星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
黄晓明:黄晓明通过其明天爱心基金会组织的捐款,并派救援队伍奔赴灾区,黄晓明长期致于公益活动,此外,在西发挥的影响力最大。
时代少年团,朱一龙,张大大,肖战等,多个明星也纷纷前往西藏灾区救援,他们捐款和物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那位网红,“湖远行”他是一位拥有2000多万粉丝的骑行博主,在得知西藏地震之后,立即向韩红基金会捐赠了300万元,他的善举也证明了网红和明星有着一样的影响力。
成毅原名博仕琪,他主要是因为当年演了《莲花楼》而受欢迎的,在这西藏地震中,他也是毫不犹豫的拿出50万元捐给了灾区。
张凌赫作为新生代演员,在《苍兰诀》中表演出色,如今主要演多部网剧,他也积极的参加了捐款,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鼓励。
众多企业都给西藏捐了款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企业都前来资助,如比亚迪,比亚迪慈善基金会向灾区捐赠了1000万元的人民币。
这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用于紧急救援受灾区生活救助,救援队伍及多个方面。
还有长城汽车以及理想汽车,分别捐赠了500万元,长城汽车企业还为灾区车主提供了全天候的免费道路救援,和维修车的费用减免等关怀的服务。
这些举动缓解了灾区车主的燃眉之急,也彰显了汽车公司的扩大气,汽车行业分别还有,广汽集团,小米集团等多个汽车企业。
腾讯和富士康: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启动了首批2000万元的捐款,富士康科技集团则携手工业富联共同捐赠了2000万元人民币。
这两家科技巨头的慷慨解囊为灾区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还有字节跳动: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500万元,联合公益机构一起支持西藏受灾地区的灾后救援及重建工作。
服装企业:如李宁,鸿星尔克,安踏,特步,波司登,纷纷都捐赠了价值1000万元的御寒物资,同时361度也捐赠了价值800万的御寒物资,给灾区人民带来温暖的冬天。
网易:网易捐赠了800万美元的物资,包括被子,防寒服,行军床等紧急物品。东京阿里巴巴都调动了周边的库房,为灾区送了饮用水,帐篷,衣物,食物,应急电源等。
阿里巴巴捐赠了大约10万元的食品,为西藏的灾民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有很多很多企,和明星网红们他们都在默默这帮助着西藏这个受灾难的地区及人员。
此外西藏6.8及地震,还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损失,多亏在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援助和支持下,灾区才能迅速的展开自救,及恢复正常生活。
他们的善举不仅体现了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彰显了爱中华民族,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面对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的培训。
信息来源:新京报
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