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4: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开始

永哥历史 2025-01-02 21:14:35

1、拉克伯里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的早期文化并非本土发展,而是由来自两河流域的移民带来。这些移民不仅带来了文字、历法、农业和传说,还影响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因此,按照这一理论,中国人及其文化都是外来的。

2、这里首要的问题是,“文化”如何定义。在考古学中,文化指的是一系列具有相似特征的遗物、遗迹和遗址,如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等。原始人类的文化相对初级,且全球各地的文化差异不像后来那样显著。例如,普遍使用石头制造工具和发明陶器。这些是各地区文明的萌芽,但与现代理解的文化和文明仍有较大差距。考古学家认为,人类文化的分化可能发生在一万五千到两万年前,这在人类进化史上是非常晚的。

3、十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时,除了拥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外,几乎一无所有。他们尚未穿衣,因为非洲气候炎热;不会种地,依赖自然食物;未形成家庭,生活以小团体合作为主;文字、城市、国家等文明要素均未出现。这些文明标志是智人走出非洲后逐渐发明的,其中最基本的是穿衣、说话和吃饭。

4、人类开始穿衣服的时间难以直接考证,因为纺织品容易腐烂。昆虫学家通过研究人身上的虱子种类,推断出人类大约在十万年前开始穿衣服。虱子分为头虱、体虱和阴虱,它们有共同的祖先。阴虱最早分化出来,表明人类体毛早期退化;头虱和体虱在大约十万年前分开,说明人类开始穿衣服,因为虱子无法直接寄生在没有体毛的身体上,只能寄生在衣服里。

5、因此,人类大约在十万年前开始穿衣服,成为“衣冠禽兽”。这个时间,跟智人走出非洲的时间惊人的接近,很有可能是智人离开非洲以后,到了比较寒冷的北方,才感到有穿衣服的必要。

6、人类进化史上最大的谜团是语言的产生。与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不同,语言的产生不仅需要生理结构的改变,如进化出发声器官,还需要认知能力的发达,因为说话首先需要有内容可说。

7、语言对人类形成社会性具有决定性意义。早期人类通过简单语音和手势交流,难以形成大规模群体。语言的出现使信息在空间上传播更远,在时间上实现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并在深度和复杂度上取得显著进步。没有语言时,熟人之间可能有默契,但语言使陌生人之间也能进行深度交流。

8、关于语言的起源,学术界存在多种理论,没有统一的结论。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起源可能是突然发生的,甚至可能是由于某些偶然事件,如宇宙射线的照射。然而,更多学者支持语言是逐渐进化而来的,认为早期的叫声、手势和表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的语言。尽管如此,对于几千年前的语言,我们仍然知之甚少,这些理论更多是基于推测。

9、但是,有了语言,人群的感觉好恶就可以交流,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传续,各种消息可以传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广大的区域有了联系,甚至可以把事情留在记忆中,而记忆则构成“历史”。

10、早期人类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逐渐分布到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靠近大江大河的地区。根据现有资料,最早的人类文明主要出现在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亚欧之间的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亚洲南部的恒河流域,以及亚洲东部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11、早期人类生活艰辛,面对气候变迁、毒虫猛兽和自然灾害,他们学会了使用石制工具、火、衣物和语言。然而,食物始终是最重要的需求。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突破是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学会了种植粮食,而大江大河两岸是最适合种植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肥沃的土地和方便灌溉的水源。中国古代《诗经》中提到“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说明周人从一开始就依赖水源,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寻找水源。

12、人类在大江大河两岸繁衍,约一万年前农业和文明诞生。语言学家指出,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一词最初与“农耕”相关。都说历史是“法则”和“偶然”一半对一半的产物。那么,大江大河边上的农业是怎么“偶然地”诞生的呢?过去,大概有三种推测。

13、第一种观点认为,气候突变促使了农业的诞生。大约一万年前,农业在多个地区几乎同时出现,这表明可能发生了一个全球性事件,迫使人类改变生活方式。地质学家发现,约一万两千九百年前,地球气温突然下降,持续了一千二百年,北美某些地区甚至降温二十摄氏度。这种气候变化可能由彗星撞击或大规模火山喷发引起。气温下降导致自然食物减少,人类需求增加,促使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以获得更稳定的食物来源。这一观点符合气候和环境创造历史的理论。

14、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口压力是推动农业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采集经济能承载的人口有限,而人类人口不断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维持生活,一些人开始寻找新的生存方式,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后稷种庄稼等。这些努力最终促成了农业的诞生。这一观点符合传统的历史唯物论。

15、第三种观点被称为社会交往刺激生产论。学者们研究发现,一些文化初级的部落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扩大影响力和争夺控制权,开始互相请客并攀比。请客规模逐渐增大,导致打猎和采摘无法满足需求,从而迫使人们寻找新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这一理论,其中一个证据是,一些地方最早被驯化的植物并非基础谷物,而是用于炫富的诸如葫芦、辣椒等奢侈品。此外,即便种植粮食,很大一部分也被用于酿酒。

16、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人类逐渐学会了驯化动物。考古学家指出,人类驯化的大型动物包括绵羊、山羊、猪、黄牛、瘤牛、水牛、牦牛、马、单峰骆驼、双峰骆驼、驯鹿、驴、大羊驼、小羊驼、狗、猫等。此外,鸡、鸭、鹅等家禽以及金鱼、蜜蜂、鸽子等小型动物也被驯化,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肉类食物。这些驯化动物不仅丰富了人类的饮食,还促进了游牧文明的形成,如《史记》中记载的匈奴人就是典型的游牧民族。

早期动植物驯化分布图

17、在古代,驯化动物被视为重要的财富,常成为战争中的掠夺目标。例如,古埃及第五王朝的法老萨胡拉在公元前2475年从利比亚带回的战利品包括十万头牛,以及驴、山羊和绵羊各二十万头。同样,第二十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在公元前1175年出征利比亚时,也带回了三千六百头牛及大量马、驴、山羊和绵羊。这些例子展示了古代战争中动物作为财富的重要性。

18、人类驯化动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食用,二是为了利用畜力帮助人类工作,甚至参与战争。这两种用途有时会重叠,例如山羊虽然主要用于食用,但在交通不便的高原地区,人们也会用羊来运输物品。在藏族的传说中,拉萨城原本是一个大湖,人们用山羊背土填湖,最终建起了城市。殷墟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古代曾用羊拉车。羊最早在伊朗被驯化,已有超过一万两千年的历史,至今西亚地区仍是养羊最多的地方。

19、游牧族群因“逐水草迁徙”的生活方式,相较于定居农业,后者更易促进国家、社会和制度的稳定与形成,并加速人类历史进程。农业的起源在世界多个地区独立开始,重要的包括新月沃地、黄河长江流域、恒河流域及美洲。新月沃地,又称肥沃新月地带,涵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东地区及埃及尼罗河下游,这些地区连成一片形似新月,对文明发展至关重要,孕育了最早的农业、城市、文字和国家。

20、农业的另一个源头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大约八千年前,黄河流域的人类改造了狗尾巴草,称为“粟”(小米),还种植了“黍”(糜子)。长江流域的人类首先种植了水稻,考古发现于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湖南省道县玉蟾岩。现在认为稻谷种植起源于中国长江和珠江流域,向南传播至东南亚和印度。

21、中、南美洲在农业方面有重要贡献,当地人民种植了玉米、红薯、土豆、辣椒和花生等作物。由于美洲与世界其他地区长期隔绝,这些农业成就直到大航海时代后才传播到美洲以外,对全球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22、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使人类不再受自然环境的威胁。在此基础上,人口增长,社会结构逐渐复杂化,出现了阶层分化、社会分工、城市形成以及国家和宗教的诞生。这标志着人类从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开始了有历史记载的文明进程。

0 阅读:3
永哥历史

永哥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