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烟匹马无人问,远游狂客应自珍。黄沙边塞铭功勋,十年守边不让他。胡笳壮行看时节,关山独踏梦难圆。笑平生百事,唯头将白。
志锐,他他拉氏,字公颖、廓轩,号穷塞主、遇安。出身满洲正红旗贵族,家道中落。勤奋好学,光绪六年考取进士,入翰林院。因上书陈时弊得罪权贵,贬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后降为伊犁索伦营领队,与新疆结缘。
志锐在新疆勤勉工作,助伊犁将军长庚妥善处理清俄纠纷,阻沙俄入侵。光绪三十年四月,喀什噶尔清俄边民纠纷再起,沙俄陈兵边境,扬言进攻清军。
志锐熟谙边疆事务,清廷派其至喀什噶尔与沙俄谈判。他公正处理,半年内解决千余积压旧案,挫败沙俄阴谋。志锐在新疆展现卓越行政外交才能,晚清政坛声名大振。
新疆局势稳定后,志锐调回内地任杭州将军,仍心系新疆,多次上书朝廷加强防务,提“弭边患、御外侮”等策略,并警示西方列强渗透,但清廷因困境未采纳。
宣统三年,清廷濒危,反清革命高涨,沙俄威胁,新疆局势紧张。清廷派熟悉新疆事务的志锐为伊犁将军,成最后一任。8月,志锐赴疆,10月初抵乌鲁木齐,即闻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传新疆,局势更乱。志锐重金组卫队抵伊犁,调满洲、蒙古八旗驻防,惹怒新军。1912年1月8日,新军起义擒志锐,其拒任都督被处死,成大清“殉道者”。
辛亥之时,局势剧变,民国兴而帝制废乃大势所趋。志锐固守封建,终致悲剧,实为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