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蒋介石要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其目的显而易见

初出茅庐的西瓜 2024-10-22 16:28:15

上世纪初的中国,局势错综复杂。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不断,地方势力逐渐坐大。蒋介石虽然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领袖,但实际上他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固。各地军阀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自行其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局面。

与此同时,日本在军国主义的推动下,对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虎视眈眈,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渗透。蒋介石担心,内部的地方实力派如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等,在日本发动侵略时不会与他齐心,而是私下与日军勾结,对其政权的力量造成威胁。

另一方面还有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日本入侵时,便提出了抗日主张,且这一主张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在他看来,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行动会吸引更多的民众支持,从而削弱他在民众中的威望。他认为共产党的存在和发展是对他独裁统治的挑战。故将共产党视为头号大敌,他坚信只有先消灭共产党,才能集中力量应对外部的日本侵略。

面对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蒋介石内心也慌乱不已。燃眉之急认为必须先解决内部问题,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威胁。因此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和蒋介石的坚持执行,成为了影响当时中国走向的一个关键因素。只能说蒋介石确实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他没有充分意识到,日本的侵略是不会给中国足够的时间来解决内部问题的,而且也缺乏考虑民众对于日本侵略造成的伤害和愤怒情绪,或者说他当时低估了日本的野心和侵略意图,未能预见到日本会全面侵华。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来不及善后,即匆忙南下,调集大量的军队策划对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进行围剿。

然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提出还不到两个月,便遭到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致命打击。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一味退让,不做抗战的准备,使得日军数日里占领了沈阳、长春、营口、丹东等几个大城市,一周的时间,辽、吉两省大部沦陷。全国舆论哗然,纷纷谴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并号召全体中国人民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在受日本直接侵略的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支持和援助东北爱国将士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并号召支持各界组建了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等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初期蒋介石对日采取了妥协态度,但好在他坚持不做卖国贼,军事力量的整合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方面,也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做了一定的准备。

也因为蒋介石提出的这项错误政策,虽短期内巩固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但是加速了国民党内部的分裂和腐败,迫使蒋介石个人政治影响力的下降,为共产党的崛起和最终取得政权创造了条件。

0 阅读:24

初出茅庐的西瓜

简介:爱生活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