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但凡有本事的人,都有百炼成钢的过程,到了一定的火候,才一展宏图。
没有本事的人,却恰好相反,习惯性逃避磨炼,同时抱怨老天爷,对他人太好,对自己太差。
具体来说,没本事的人,身上有以下几个毛病,建议大家不要深交。
01
忍不住,总想反驳。
人有一种心理,叫“推己及人”。
总以为自己身上的东西,都是对的,别人身上的东西,都不对劲。然后从自己的角度,去反驳别人。
有时候,是故意挑剔,看到别人不愉快,他就愉快了。
你跟他说:“冬天来了,要锻炼身体。”
他马上反驳:“天那么冷,锻炼就是消耗自己。”
对于这一类人,我们有一句专用的点评:“言语上的高子,行动上的矮子。”
北宋的苏轼,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抱着反对的意见。
苏轼在给朝堂的文章中写道:“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过激的文章,引发了乌台诗案。苏轼陷入牢狱。然后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苏轼反思自己,写下“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怀。
还好,苏轼收敛了自己,不再反驳,从而后半生虽然被贬多次,却有惊无险。也通过文学,成就了自己。
三国时的孔融,就不一样了。
其上司曹操,要禁酒,避免粮食浪费,保障百姓的温饱。孔融不仅说:“喝酒是礼仪。”还带头喝酒。
曹操推崇孝道,孔融随口就来:“父母生儿育女,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
当孔融被问斩的时候,两个儿子也遭受牵连。
还有孔融的朋友祢衡,近墨者黑,也学会了反驳,同样是问斩的结局。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总是反驳他人,看起来很强势,也常常让人尴尬,却埋下了祸患。
总是用嘴去吹捧自己的本事,贬低他人的本事,肯定不是本事。
我们在社会上,遇到反驳的人,就躲远点。他惹祸的事,与你无关。
去靠近那些言语温和,真诚沟通的人。交谈会很顺利,彼此不会消耗。
02
熬不住,早晚放弃。
有这样一句话:“当你熬不住的时候,困难也差不多熬不住了。”
还有这样一句话:“熬不住了,说明你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
谁的本事,不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煎熬?反过来,半途而废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在《聊斋志异》中,有一个王生,一直很崇拜神仙。
有一天,他去崂山,看到一个道士在打坐,一把年纪了,还精神很好。
他就拜道士为师傅,希望能够修仙。
道士安排他去砍柴,每天都粗茶淡饭。两个月之后,他就熬不住了。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道士把天上的嫦娥请下来,一起喝酒。他再次心动了,咬牙说:“我要继续修炼。”
又过了两个月,他又熬不住,要离开,并且跪下来,请道士给自己法术。
道士就让他学习了“穿墙术”,并送他离开。
王生到家,表演穿墙术,碰得鼻青脸肿。家人在一旁,哈哈大笑。
蒲松龄说:“今有伧父。”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求知,却无知的人。
有一个“半桶水”理论——学到一点点皮毛功夫,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夸夸其谈,到处显摆。
如果要他深度学习,就坐不住,以为别人在忽悠他。
好的人生,都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就像《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西行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一样都不能少。
十年寒窗,换来学业有成;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打磨一样技能,占领一个行业,就成了精英;用一生去爱一个人,就成了老伴。
不放弃,不抛弃,不成功也成长,生活总是蒸蒸日上。
03
压不住,常有火气。
生气,谁都会;不生气,很多人就不会了。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霸。
有一段时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
韩信作为刘邦的手下,带兵灭了魏、徇赵、胁燕、定齐,然后写信,让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
刘邦非常生气,认为韩信是趁火打劫。
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轻轻说:“此刻,发火没有用,就让韩信做齐王,稳住军心,并邀约韩信来荥阳救命。”
刘邦马上静下来,安排韩信做齐王。
生气,有什么用?你想清楚了,就不会生气了吧。
人生没有事事如意,甚至是每天都有啰嗦的事情发生。你是不是每天都生气呢?
多少人,正在气头上,就找人同归于尽;多少人,自己气不过,就报复社会。
但凡容易生气的人,都是认知很低的人;真正高认知的人,不动声色地挺过难关。
04
什么是本事?不是可以呼风唤雨,不是腰缠万贯。
是《道德经》中说的:“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每天都在超越自己的人,就是本事很大的人。
所谓本事,具体来说,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做成一两件事。
往后余生,去靠近有真本事的人吧,他们的品质值得信任,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以人为镜,人生不迷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