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造字原理

甲骨文之美 2024-03-12 18:16:57

第一个甲骨文字,必定是一。

仓颉仰观象于天,发现无论朝宇宙中的任何地方或任何方向观测,宇宙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地方是特殊的,无论朝宇宙的哪个方向看,都会看到同样的物质分布。在任何一个方向上观测到的宇宙都是相同的,即宇宙是均匀与各向同性的,而且宇宙的形状是平坦的,接近于平面。仓颉以其视角,取平面的正向投影,创造了一字。

一表示宇宙的均匀性,各向同性,平面性,因此一有相同,均匀,平均的意思。

仓颉俯观法于地,发现宇宙之所以均一,是因为宇宙间的物理规律及万物,皆源于自性一念的创造。

《说文》云: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淮南子》云: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天地万法,皆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这是宇宙的本来面目。

因此,一是本体,整体,全部,起始,源头,也是每个,唯一,纯一,专一,专心。

仓颉参天两地,发现自性的创造,遵循最小作用量原理和物理等效法则,具有物理规范的一致性和不变性,粒子在运动时总是选择作用量最小的路径,通常是一条直线。

因此将一定义为最小的整数,最小的原始单位,将一写为一条直线,平面的正向投影,天地相交所形成地平线,直线,大概也是仓颉造一字的取象。

《汉书》曰:“元元本本。数始於一。”《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参同契》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一,又称太一,又名太乙,少也。指一的物理作用,最终归一于水,即所谓天一生水。

故,一有三一,《前汉·郊祀志》云:以太牢祀三一。

三一者,天一,地一,泰一。

天一,宇宙的均匀性,各向同性,平面性。

地一,天法万法,皆是自性的创造,一人一念之所变现。

泰一,最小作用量法则,物理等效法则,物理规范一致不变性。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盘古是自性的化身,与天地同步生长,天高地深盘古长,然后生出三皇,天皇地皇泰皇。天地泰三皇产生的原理,就是数,称数理,数理是产生万物的内在依据,所以数理又称物理,数理的起始,便是一,三皇即是三一。

因此,一在数理上,是个极数,所有的物理常数,都是一。相对论中,一是光速。量子力学中,一是普朗克常数,所以分数,也可以用一来表达。在物理上,一是物理规律一致不变基础。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又讲: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道家认为,微观层面,一就是个量子常数,万物以这个量子常数为基点,发展变化而来。而从宏观层面讲,一就是物理规范的一致性不变性,依据这个不变的物理规范,就可以构建天地万物。

在中国道家文化体系中,阴阳五行,精气神是核心概念,一又被定义为元气。一代表气,是物理规律的功用,是甲骨文体系的基础,也是《易》的基础。

0 阅读:8

甲骨文之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