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失业的那些人,现在怎么样了?

薄荷诗 2023-02-09 20:41:46

某乎上有个点击数98万的提问:2022年失业的你,现在怎么样了?

有位宝妈回答:

躺了六个月,领了六个月失业金。

第1个月:不急不慌,休息一个月。

第2个月:投了5份简历,要求月薪20K,没有回复。

第3个月:天太热,娃放暑假了,应该在家带娃。

第4个月:投了15份简历,月薪15K,没有回复。

第5个月:开始不停投简历,底线降为10K。

第6个月:投了几十份6-8K的简历,通勤距离扩大到离家20公里。

第7个月:谈了一个意向,以为能成,谁知HR给的薪酬是7.5K,继续投简历……

另一位曾经的高管回答:

面试时最多就是那些想要帮你换个脑袋的奇葩,忽悠你拿灵活薪资,忽悠你给他投资做联合创始人,还PUA你。

也拿到过offer,但上班一个月就走了,因为受不了落差。

毕竟以前做高管,现在只能从中层管理做起,顶头上司是跟你水平差不多的人,很难平衡自己的心态。

而且职场到了一定时间,你便只能在特定的位置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好比年龄大的球员可以去当一个优秀的教练,但如果继续踢球,多半比不过年轻的球员。

类似的回答还有很多,所有人的故事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2022只求活命,不谈理想。

破产、失业、负债、断供……许多人挣扎在生死存亡边缘。

疫情第三年的寒冬比想象中还要冷。

焦虑之下,我们可能都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明明自己既不蠢又不懒,又有经验,为什么再找一份工作这么难?

千万不要想那么多为什么,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要埋怨中年危机,因为今年老板也在找工作。

睡不着,睡不好,食欲下降,一边间歇性想振作,一边持续性游戏刷剧停不下来,控制不住忧虑,常常自责颓废,这些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千万不要被这些情绪吸进去,一直在里面打转,跑不出来。

失业是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如果我们花很多时间纠结在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上,只会让我们的情绪越来越糟。

现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决定要怎么面对它。

1、想清三个问题

失业之所以让我们如此焦虑,是因为工作是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支撑我们活下去的底气。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到“工作在生命当中是什么”的时候,它其实有三个方面,不同的定义会影响我们面对失业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这其中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不同。

第1种,工作就是赚钱的方式。那相对来讲,你的选择就多了很多,因为任何工作都可以赚钱,只要能够支持你继续生活下去的都可以。

第2种,工作是使命。那不管多么困难,你最终还是会坚持你的初衷,因为使命感就像一簇浇不灭的火。

第3种,工作就是职业。介于工作跟使命之间。职业career这个词其实源自于拉丁文的carros,后来演变成“轨迹”的意思,就是古代的马车辗过地面,车轮造成的痕迹。轨迹可以在泥地上存在很长时间,但也不是永久不变的,下一场雨就能抹掉。所以相较于工作,职业比较不会变来变去,它需要过去经验的累积和未来方向的设定,但也不是不可变的,短暂的失业也可以是一个机会,刚好让我们可以盘点一下过去所累积的经验以及调整,或者是设定未来的方向。

今天我们所失去或害怕失去的都是暂时的,我们反而更需要重新思考、评估和定位工作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如果只是工作,那么我们赚钱就好。

如果是职业,与其焦虑,不如去规划如何去延续,还是换个更合适的赛道继续发展。

而使命就像火苗一样,放到哪里,它都会再次燃烧起来。

2、接纳焦虑

虽然焦虑让我们很难受,但它的存在其实对我们很有帮助。

焦虑来自于大脑负责掌控恐惧的“杏仁核”,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看见一只老虎,大脑会告诉你“有危险”,杏仁核也会激发恐惧的感受,心跳加速、肌肉紧张,促使我们要么“战斗”,要么“逃跑”。也就是说,在原始的设定里,当杏仁核正常运作的时候,焦虑的功能是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活下去,包括躲避危险,甚至激发潜能,变得更强。

但是,当我们的杏仁核太过活跃,导致它无法准确衡量事情的风险时,大脑反而像是一个过度敏感的警报器,不停产生过度焦虑,让人陷入三种思维上的谬误:

①高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固执地认为某件事情一定会导致某种结果,比如“这次面试失败,下次肯定也会失败”。

②灾难型的思考:相信结果一定很糟糕,很严重,很不好,比如“我年纪这么大才失业,人生一定没希望了”。

③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一定没办法面对结果,也没办法去解决它,所以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反正简历发出去都没有回音,干脆打游戏追剧好了”。

另一方面,长期的慢性压力会导致海马体里的电信号恶化,海马体是负责处理大脑中学习、记忆、压力控制这类事情的组织,当海马体变弱,我们控制压力的能力也会随之变弱,所以这也是我们失业一段时间之后,过得越来越颓废,越来越沉迷游戏网络的原因之一。

所以过度焦虑和完全不焦虑都不行,如果放在原始社会,我们早就被狮子老虎吃掉了。所以,面对焦虑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或“对抗”,而是应该和焦虑“合作”。

有个理论是这样说的,假设我们把焦虑看作一个敌人,如果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忽视它,这样会向大脑传递了“有危机但没处理”的信息,这反而会让焦虑感更加升级,甚至越来越敏感。但如果我们把焦虑当作一个“紧张过度的伙伴”,想办法去安抚它、训练它,像训练看门小狗不要乱吠那样,让焦虑学会合理判断失业对我们短中长期影响,一起合作,慢慢练习减弱杏仁核发出的焦虑信号,修正大脑的模式,帮助它放松下来。

下面的几点建议,就是训练“看门小狗”的方法,可以跟着做起来喔。

3、缓解焦虑,应对情绪危机

①避免“白熊效应”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白熊效应”,就是如果我对你说“不要想一头白熊,记住不要想白色的熊”,结果你的大脑中肯定出现一头白色的熊。也就是说,我们越想忘记或抗拒一件事情时,对它的反应就越大。比如减肥的进修,你越是去列不能吃什么,这些食物的诱惑反而更大,你应该做的是去列能够吃什么,这样你对吃的纠结会减轻很多。所以,当我们焦虑自己“为什么又浪费了一天”“为什么还找不到工作”“这么晚了还睡不着怎么办”时,不如直接去做别的事情,将注意力锚定在别的地方,焦虑就会减缓。

②关注可控因素

由于影响就业市场的外部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比如疫情的反复、封控的持续,因此关注它们会使我们整个人感到无助,对未来充满恐惧。

这时候更应该把精力集中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

例如通过量化和突出你的成就,让你的求职简历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或者利用SMART法则,设定学习目标,将这些目标设定得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比如每天要学习一节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或者花一个星期学会剪辑视频,总之持续发展自己的能力。

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复盘你过去的工作经历,想想过去的工作和你擅长的领域是否相匹配,自己对这份工作感不感兴趣,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胜任这份工作,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去想解决方案,提升能力。

③不要贬低自己

自我批评是产生压力的另一大原因。失去工作并不会让你成为失败者,这只是你漫长人生路上的低谷。把那些令你消极的想法写下来,用自己的闪光点去打败它,比如你受过良好的教育,你有工作经验,你可能在某项工作上克服了很大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事实上,我们假设是一个陌生人正经历着这段艰难的时刻,我们会如何善待他,那么我们就去如何善待我们自己。

④重构你的心态

越是面对挫折和失败,越是要重构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找到出路,而不是陷在困境里自怨自艾。比如面试失败了,虽然很令人沮丧,甚至想要放弃,那么我们换一个思路:

在这次面试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什么?

这次面试的表现比上次好吗?

有没有从面试官口中了解到别人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对方提问的点是我的薄弱项吗?是否有必要快速去补救?

当我们将面试视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时,你就可以将它转化为自我提升的机会。

⑤停下来闻闻玫瑰花香

虽然失业了,但生活也不能放弃。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让自己碌起来,比如爱书、徒步、参加课程,而不是沉迷游戏、网络或酒精。记得运动锻炼起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

找工作有紧迫感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你要求自己在一个短时间内重新找到工作,那么你可能会因为内心的焦虑而随便选择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入职之后要么痛苦地煎熬着,要么频繁地离职。不妨在财务状况许可的范围内给自己延长一点时间,给自己更多机会的可能性。

以上这些只是我发现能够帮助我们度过困难时期的一些想法。

如果你的经历里有更好更有用的建议,希望你也写下来 ,分享给我们。

任何时候,也别忘记投资我们自己。

拥有突破困难的实力,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拥有自己未来的确定性。

别怕,所有的迷宫总有出路。

2 阅读:269
薄荷诗

薄荷诗

抬头仰望星空,低头书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