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新业务为什么总是失败?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还有希望吗?

雅彤正前方 2025-02-20 22:38:49

本文首发于“新能源正前方”公号,这里有更多新能源行业热门话题深度剖析,记得关注哦~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074篇原创文章

百度的又一“战略业务”似乎又要面临失败的风险,这一次的“战略业务”名字叫AI,而且这一次的失败对百度而言更加致命,因为竞争对手的大模型越成功、越强大,就越动摇到百度的根基。

Deepseek为何救不了百度?

最近 DeepSeek 已经成为了资本市场里的灵丹妙药,凡是蹭上的都大涨特涨,跟 DeepSeek 有什么股权或者深度合作的自不用说了,就是宣布自己的业务接入 DeepSeek,也会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体量庞大如腾讯,只是因为周末被市场发现微信低调灰度接入DeepSeek,第二天马上大幅度高开,最多上涨了近8% 。

然而这里却有一个特例,那就是百度,上周末微信灰度接入DeepSeek的消息传来之后,很快百度也宣布百度搜索和文心一言将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最新的深度搜索功能。

然而第二天资本市场对此的回应却是大跌,盘中一度大跌超过8%,当天收盘下跌 7 %。

命苦不能怨政府,真不是资本市场对百度搞区别对待,的确是百度跟其他公司接入DeepSeek不一样。其他公司接入DeepSeek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效率,更多的是增益,而百度介入DeepSeek,一方面几乎意味着百度在AI时代起了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一个小团队的产品却把文心一言吊起来打,文心一言后面何去何从是个问题(当然了,这一点百度也不用蒙羞,其他大厂都差不多),另一方面,即使有增益,同样还要面临大模型对于传统搜索产品的侵蚀的问题,事实上,大模型越成功,传统搜索就越危险,而搜索依然是百度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命脉所在,本来希冀在AI时代领先,希冀通过AI带来不一样的发展空间,然而DeepSeek的横空出世,却证明百度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除非能迎头赶上,不然百度将面对越发不利的局面。

其实百度被DeepSeek打脸也不止这一回了,DeepSeek横空出世(或者更准确说再一次引发全球震动)的时候,李彦宏此前关于大模型的论调就被网友翻出来了,狠狠地打脸了一波。

在DeepSeek以前,百度是闭源的忠实拥趸者。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在去年7月接受采访时表示,开源其实是一种智商税。“当你理性地去想大模型能够带来什么价值,以什么样的成本带来价值的时候,就会发现,你永远应该选择闭源模型。今天无论是ChatGPT还是文心一言等闭源模型,一定比开源模型更强大,推理成本更低。”李彦宏还曾预测,“中国不会再出现第二个OpenAI”,并主张封闭源代码模型是AI发展的唯一可行路径。

DeepSeek的成功让百度痛下决心,前两天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中陆续推出文心大模型4.5系列,并于6月30日起正式开源。

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在几乎可以决定百度未来生死的战略业务上错判,也不得不让人对于百度感到极度担忧,悲剧的是,这并不是百度第一次犯错了。

屡败屡战 屡战屡败

从社交到电商,再到支付、O2O、外卖,再到后面的造车、自动驾驶以及AI,百度每一次都是口号震天响,李彦宏也是屡次摇旗呐喊,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样子,然而我们都看到了,最终要不是业务不死不活,要不就是不了了之,环顾一周,主营业务还是大搜索。

可惜的是搜索业务也是日益艰难,一方面面临移动时代信息孤岛的问题,导致搜索质量越来越差,另外竞争对手从没有忘记这块肉,无论是360搜索,还是微信搜索,抑或是抖音搜索,以及当下的当红炸子鸡小红书,都在侵蚀百度搜索市场的份额,百度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狼多肉少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更可怕的,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的兴起,很可能会颠覆传统搜索的根基。

主营业务没有向好的迹象,本应该为公司闯出个未来的投资业务,反而屡次成为了行业笑话。十几年前斥巨资并购91无线,很快变成大笑话;后面投资了李叫兽,虽说金额不大,却也成为了行业的笑料;去年底被爆停摆的极越汽车,近期有传闻说百度投资跟DeepSeek在杭州同一个楼层办公,却没能投资DeepSeek,这么多年来百度似乎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案例,反而屡屡成为了网上的笑话。

百度的投资业务就跟主营业务一样,沾上了“干啥啥不行,献丑第一名”的毛病,这不禁让人怀疑,百度这家公司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从一开始的中国互联网老大哥沦落至此,在网上声名狼藉,甚至人人以骂百度为政治正确,百度自己也不能争气地证明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I时代可以翻身重来,百度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商业模式的迷失:从流量变现到价值创造困境

百度的问题也许有很多,但商业模式一定是逃不掉的一环。搜索引擎掌握着流量,尤其是精准流量入口,搜索引擎公司作为流量分发者,拥有绝对的定价权,堪称互联网行业最佳商业模式之一,搜索引擎巨头靠着卖广告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另一方面,广告的加载率又与用户体验存在天然矛盾,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的问题就显得异常重要,而百度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将广告插在搜索结果中,甚至前几条搜索结果干脆都是广告,而且此前一度对广告商的审核过分宽松,导致发生了魏则西和血友吧事件,一下子就成为了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企业形象一夜之间坠入谷底。

但其实在pc时代,由于流量还在大爆发,加上pc互联网时代广告形式多样,百度搜索的用户体验尚不至于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百度的收入也在保持快速增长。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每一个app都成了信息孤岛,百度的流量大受影响,加上广告加载成了大问题,为了保持收入增长,只能更多地将广告植入进搜索结果,体验就越发糟糕。

本来随着竞争对手的加入,百度应该对搜索变现更加克制才对,但因为其他业务始终无法支撑起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为了保持营收的增长,反而加大了搜索广告的商业变现力度,结果就是陷入了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里。

搜索引擎赚钱太容易,反而让百度再也无法脚踏实地在其他领域深耕,只是一味沉迷于流量变化,只有百度的商业模式回归初心,从流量变化思维转向价值创造,企业也才有望发生改变。

技术基因的丧失导致创新乏力

百度曾经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里最具备“技术基因”的公司,以工程师文化见长,十几年前BAT时代公认的百度重技术,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然而,时过境迁,百度引以为豪的技术基因却慢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体制僵化导致的创新乏力的特征。无论是几年前陆奇推行“all in ai ”没多久后就离职,还是后面吴恩达离职,人才的流失成为了创新越发乏力的症结所在,而人才为何留不住,归根到底自然还是体制的问题,而这也正是百度当下的问题所在。如果百度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则创新乏力的问题也无从解决,而且会让百度在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更加劣势的位置。

此前,百度呈现出来的还有生态建设溃败以及似乎陷入了“失败者基因”等种种问题,企业的基因归根到底是创业人的性格体现,这一切的问题很可能都要归咎于公司创始人,不管百度当下的问题是不是李彦宏的问题,但作为创始人和现在的实控人以及CEO,很显然,李彦宏是难辞其咎的。

李彦宏年少成才,创办百度后又是顺风顺水,但路子太顺了,很容易掉入路径依赖困境,百度的当下正是过分依赖搜索造成的。

Leo出自互联网行业,但离开这行业好多年了,偶尔还会和老友见面聊天,免不了聊到互联网大厂的话题,百度虽然早已经跟AT不可同日而语,但难免会聊到它。

朋友总是会问一个问题,百度还能重回往日荣光吗?

Leo每每总是扼腕,表示也许还有一线希望,除非……

除非后面是什么,leo并没有说出来,但朋友也都知道是什么,而这正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大家对leo调研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资料库,里面每天会上传100+篇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以及宏观政策、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投资有用的,我们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

0 阅读:0
雅彤正前方

雅彤正前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