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远程火箭炮营主要装备了PHL-03A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这款火箭炮与俄罗斯的9K58/EM-30“龙卷风”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在总体技术水平和技战术性能上非常相似,因此其综合性能已经不算十分先进。根据珠海航展上参展的外贸型“火龙-140”型300毫米火箭弹公布的技术参数,PHL-03A型远程火箭炮的最大射程应该在130到150千米之间。使用杀伤爆破集束弹头时,其毁伤半径在100米左右,覆盖面积可达3万平方米左右。在集火攻击时,足以摧毁目标舰艇表面暴露的电子设备和人员,以及无装甲保护的武器系统,使其丧失作战能力。
PHL-03A型火箭炮的发展历程不平凡。我国很早就已经装备了火箭炮,并且拥有丰富的战争经验。无论是在朝鲜战场上,还是中越边境冲突中,解放军装备的火箭炮一直都是对敌方火力压制体系的重要组成力量。近年来,我国新研制的大口径火箭炮不仅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精确打击的能力,可以能有效地对敌方目标实施面杀伤。在PHL-03远程火箭炮之前,我国还研制过“卫士”系列远程火箭炮,WS-2D的射程更是高达400公里。通过采用低成本设计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修正弹道,CEP小于600米的水平。如果在末端额外采用全球卫星定位或激光制导等先进技术提高射击精度,其射击精度还可以进步提高。
我国发展大口径远程火箭炮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我们受到了美俄新型远程火箭炮的影响,因此需要发展自己的远程火箭炮来应对这种威胁。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适应未来战场的实际需要,提高战场火力支援能力。
在过去,解放军的弱点在于缺乏可靠的空中打击手段和大口径的远程火炮,尤其是在中越边境冲突中,这一缺陷暴露无遗。因此,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改进空军强-5攻击机和研制一系列大口径火炮来提高战场火力支援能力。其中,W90式203毫米榴弹炮是其中的代表,它的最大射程达到了50公里,火力覆盖面积高达1090平方米,是美国M110式203毫米榴弹炮的5倍,苏联2S7式203毫米榴弹炮的2.7倍。
然而,W90式203榴弹炮机动能力不佳,需要以炮群方式作战才能发挥作用,在现代战场上目标太大,所以战术灵活性和生存能力不足,完全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这也是美俄的203毫米榴弹炮先后退居二线的原因。相比之下,搭载在高机动载具上的火箭炮在现代战场上具有极高的战术价值。以俄式“龙卷风”远程火箭炮为例,每辆“龙卷风”可以搭载12枚300毫米远程火箭弹,最大射程70-100公里,一次齐射的杀伤面积高达67.2万平方米。由于它们可以快速进入阵地、打完就撤且单位火力密度够大,除了可以使用杀伤子母弹战斗部,还可以使用燃烧子母弹战斗部、反坦克子母雷战斗部、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等多种战斗部。因此,它们在战术运用灵活性和战场生存能力方面都相当不错。
中国的解放军目前装备的PHL-03式火箭炮是在美式M270型火箭炮基础上研制而来,但其威力更大,且更符合中国的军工体系。相比美式火箭炮,PHL-03的全系统制造技术水平更高。此外,PHL-03火箭炮具备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其CEP已经达到100米以内,具备一定的精确打击能力。如果采用激光末制导技术,其打击精度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1米以内,比激光制导炸弹的精度还要高。
除了PHL-03式火箭炮,中国还开发了PHL-16型火箭炮,其射程可以达到近300公里。大口径远程火箭炮已经成为解放军远程支援火力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实时重火力支援,有效摧毁任何外来的地面入侵者。
由于中国周边的地缘环境不太友好,解放军需要保证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有效威慑潜在敌对力量。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增加边防部队的兵力,还需要增强空中巡逻力量。而且,无论是否存在实质性威胁,都必须保持适当的战力,这使得效费比非常不理想。
因此,如果解放军能够将远程火箭炮大量部署在我国边疆的热点地区,凭借其优良的公路机动能力、良好的打击精度和射程优势,就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实时重火力支援。使用大口径远程火箭炮进行精确打击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只要保持少量地面部队与敌接触,对其进行监视和侦察,必要时提供目标指引,就可以有效地摧毁任何外来入侵者。同时,使用常规武器如远程火箭炮进行吓阻敌对行动可以避免使用战术地地导弹和调动大量部队而带来的战争升级风险。
解放军目前虽然已经具备了空地协同作战的能力,但在战时陆军需要呼叫空军提供空中支援时,仍需遵循军种间通讯接口和相关指挥机构的核准程序。此外,战机到达指定作战空域也需要一定时间,这意味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火力支援仅靠空中力量还不够。
如果想要借助东风-11/15这样射程达到300公里以上的近程战术地对地导弹,一方面,指挥体系会更加复杂;另一方面,使用成本也会过高,这会直接提升冲突的等级。这些军种协同方面的不足和限制为大口径远程火箭炮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为大口径远程火箭炮的射程不超过300公里,它们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战术地地导弹资格,但可以隶属于陆军集团军一级作战单位直接指挥。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响应时间,最大程度地为一线作战部队提供实时火力支援。此外,数百公里的射程已经足够对纵深方向敌军相对固定目标进行重点打击。
对于解放军而言,现阶段大口径远程火箭炮可以充当短程战术导弹的替补。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为了确保边境冲突在可控范围之内,就不能使用过度武力,但也不能让冲突久拖不决。这时候具有较高打击精度和威力的大口径远程火箭炮就能够保证只需要投入少量部队就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清除所有侵入到我国境内的非法武装。即使对方已经构筑了有效的防御工事,甚至已经集结了大量兵力和技术兵器,解放军边防部队也可以在特种部队或者无人机的引导下,使用激光制导火箭弹对其进行逐个摧毁。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我方各战略据点部署一定数量的远程火箭炮营,就可以根据实际敌情需要对入侵之敌进行出其不意的火力突袭,彻底粉碎其通过实际占领方式侵占我国领土和海岛的阴谋。
仔细研究美俄军队的作战方式会发现,陆军远射程火力为一线部队提供实时火力支援的战术并不新鲜。俄罗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的圆点战术近程导弹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其射程为120公里,主要装备陆军前线部队,用于打击敌方纵深地域的高价值目标,例如部队集结地、地面侦察设备、高级别指挥所、前线机场、弹药库油库等后勤设施,并能够压制敌方火力。
在此之前,俄罗斯还研制和装备了“蛙-7”战术火箭系统,该系统最大射程为70公里,没有制导系统,依靠弹体自旋来维持稳定。该系统同样被用于对前线部队的火力支援,能够携带常规高爆弹头、核弹头和化学弹头。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和叙利亚成功使用了“蛙-7”和“飞毛腿”导弹,摧毁了以色列一个装备有上百辆坦克的装甲旅,向世界展示了陆军远程火力的威力。
因此,可以说陆军远射程火力为一线部队提供实时火力支援的战术在美俄军队中早已存在。俄罗斯的圆点战术近程导弹和“蛙-7”战术火箭系统就是这一战术的具体实践。
现代战争中,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战斗力倍增器。然而,如果只依靠远程火箭炮自身在技战术方面的优异表现来赢得战场主动权,仍然不足以掌握数百公里外的敌方目标情报。在过去,战场情报的获取主要依靠第一线的侦察人员,但这种方式的实时性很差,尤其是对于移动目标,往往需要使用大量远程武器进行火力覆盖。因此,“圆点”和“长矛”等早期的近程战术导弹以及“蛙-7”火箭系统主要用于摧毁相对固定的纵深面目标,并且在战术运用上偏重于战役级别,不能根据战场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打击目标。
然而,随着弹药制导技术的发展,相对简易的 INS/GPS(或“北斗”)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生产成本已经变得非常便宜,CEP通常可达到50米左右,这意味着只需配合一定的火力密度就可以完全实现发现即消灭。另外,由于战场信息化系统的成熟,可以借助数据链将来自卫星、侦察机、侦察兵,甚至是任何一线战斗单位的敌情信息迅速转化为对应的军事行动。这就使得远程火箭炮能够实时获得目标数据,使其火力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因此,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军队掌握战场主动权,提高作战效率。
随着弹药制导技术的进步,相对简易的 INS/GPS(或“北斗”)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已经变得非常便宜,可用的精度范围一般在50米左右,比火箭军用于精确打击的战术导弹的精度低一个数量级。配合一定的火力密度,就可以完全实现发现即消灭。此外,由于战场信息化系统的成熟,可以借助数据链将来自卫星、侦察机、侦察兵,乃至于任何一线战斗单位的敌情信息迅速转化为对应的军事行动。这使得远程火箭炮能够实时获得目标数据,发挥火力优势。
因此,火箭炮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偏向大口径和远射程。从公开数据来看,M270采用的227毫米火箭弹,射程可达到70公里;我国最新研制的PHL-16(AR-3)式模块化远程火箭炮,口径范围可达到370毫米或300毫米,最大射程可达到280公里,均采用卫星导航/惯性制导技术,CEP小于30米,可以部分替代战术近程导弹的角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9集团军某旅远程火箭炮营使用PHL-03A型远程火箭炮成功地对远距离海上移动目标进行了攻击,这表明采用增加制导能力的火箭弹进行精确打击是完全可行的。这种战术能力是不容忽视的。然而,PHL-03A的作战方式并不是最理想的。该型火箭炮的作战模式是利用JWP-01型小型无人侦察机在目标区域侦察,承担战场态势感知和目标跟踪任务,为火箭炮确定火控诸元。因此,目前PHL-03A型火箭炮只能对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如果在远程火箭弹上加装诸如激光末制导这样的组件,就可以实现对点目标的精确打击。例如,伊朗研制的“Fateh -110”系列导弹上曾经使用过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模式,通过地面特种作战分队用激光照射目标实施引导,提高了打击精度。当然,只要有这种作战需求,以中国的军工科研及制造能力,实现这一点完全没有困难。
海洋作为下一个舞台,一直备受关注。解放军的PHL-03式远程火箭炮以营为基本火力单位,每个营装备12门火箭发射车。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44枚,并借助信息化作战系统提供的目标诸元信息,其现有的打击精度已经能够有效打击面目标,即使是正在移动的面目标。而对于点目标的精确打击任务,将有其他更有效的武器承担。最新研制的PHL-16式远程火箭炮的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了近300千米,CEP小于30米,达到了远程战术导弹的标准。毕竟,东风-11战术弹道导弹的射程也不过300公里。PHL-16式远程火箭炮能够装备陆军集团军,这说明解放军陆军的集团军一级指挥系统已经具备了对30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独立侦察和攻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对于解放军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它使解放军陆军的集团军一级指挥系统具备了独立侦察和攻击300公里内目标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作战灵活性。
从福建沿海到台北的直线距离约为180公里,从厦门沿海到台中的直线距离约为250公里,从广东沿海到台南的直线距离也不到300公里。这意味着,仅仅依靠PHL-16式远程火箭炮,解放军的火力已经具备覆盖台湾的能力。这种能力将为未来可能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两栖作战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并且在必要时也可以封锁台湾海峡。
此外,我国周边潜在敌对势力的预设战场普遍缺乏战略纵深,PHL-16式远程火箭炮的射程几乎可以覆盖到,这将使解放军的作战灵活性大大增强。因为传统上对于敌人纵深要点进行遮断打击主要是空军的任务,但是空军的轰炸可能会带来装备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风险。PHL-16式远程火箭炮带来的战术优势还不仅仅如此。中国在南海地区拥有核心利益,并已经构筑了若干战略据点。对于这些据点的防卫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传统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容易被拦截和干扰,而使用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成本又太高。相比之下,具备较高打击精度的远程火箭炮已经证明是可以通过火力覆盖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高速飞行的火箭弹很难被拦截和干扰。如果未来能够加装末制导组件,那么这将是一种袖珍版反舰弹道导弹,从而进一步提高远程火箭炮的反舰作战效率。
当前,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的火力配置中,远程火箭炮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PHL-16式远程火箭炮投入使用后,其火力打击能力已达到一流水平。即使没有空军和陆航的支援,陆军集团军也具备了独立完成战役级别任务的火力支援能力。远程火箭炮的战术价值也将被进一步挖掘,海基平台和空基平台也可能出现。中国陆军的远火威力可排名世界第二,没有国家敢称第一。从解放军陆军集团军重火力配置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陆军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未来,没有任何国家希望与中国发生陆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