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是指八种神道怪物,最早出自佛经之中,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看着有点一头雾水是不是?那没有办法,因为佛经就是由印度传到中土,里面所讲的内容很深奥,也很复杂,反正只要记住一个事,那就是所谓的“天龙八部”都不是人。
那么金庸却以《天龙八部》作为自己的武侠小说书名,他是想通过写这部小说表达什么呢?这就需要详细解读和分析一下了。
武侠小说是梁羽生给写火的,因为当时北派武侠小说家的作品量很有限,而明清时期的公案小说、演义小说等都被翻烂了,一时之间没有让读者青睐的通俗读物,而梁羽生借助白鹤派和太极派的武师在澳门比武所引发的强大关注,开始在《大公报》写了《龙虎斗京华》,一时之间让武侠小说有了全新的开始。
而金庸也紧随其后,写了《书剑恩仇录》、《碧血剑》,成了和梁羽生齐名的武侠作家,之后金庸开始创办自己的《明报》,他一手写时评,一手写武侠,使得《明报》有了良好的发展。而武侠小说作为金庸的一个重要的产品,一定要不断的精益求精,才能收获更大的市场认可,于是他开始了不断的自我超越。
其实就武侠小说来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已经是非常经典的存在了,可是他却为了《明报》的发展,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迎合市场,于是只能绞尽脑汁的创作,并且一部要比一部精彩,这样才能收获市场和读者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之下,《天龙八部》就应运而生了。
金庸写《天龙八部》最开始的想法就是借助佛理和“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怪物的形象、特征来塑造小说里的人物,并且以此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武侠作品。因为金庸一直以来就想着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之前的创作,所以他必须要找到可以依托的素材来为自己的武侠作品加持。
另外,金庸写《天龙八部》也是想通过自己对于佛教的理解来阐述自己的认识,因为笃信佛教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再加上他写的故事也是来自佛国大理,还有就是小说里的人物真的是经受了人生七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等,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写尽了人间的各种苦痛,这样更符合佛教对于人世间定义为“苦海”的描述。
第三,金庸写《天龙八部》也是想通过借助佛教的义理来劝善世人,不可妄想,妄为,要心存善念。像慕容家族一心想兴复大燕,这就是所谓的痴心妄想。而像四大恶人、康敏、鸠摩智、段正淳以及阿紫、丁春秋等人就是大大的妄为,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一场空。
而对于段誉这种心存善念,一心向佛的人,也曾经被世间的美色所迷,就像他苦追王语嫣就是一个特例,这也体现了即使一个人心有善念,但依旧会有弱点,依旧会有痴迷,其所思,所行也都是荒唐的。
像萧峰这个人物则是本书最大的悲剧,他武功高强,豪气干云,侠义盖世,却因为是契丹人而被中原武林所不容,再加上他为了追寻自己的身世之谜,要为自己的亲生父母报仇,失手杀了自己的挚爱红颜。而在小说的最后,萧峰为了消弥辽宋兵灾,不惜自杀,这样的描写无疑让萧峰苦难的人生得到了解脱。
而小说中最大的幸运儿就是虚竹,但人们可能只看到了他平白无故的得到了百年的武功内力,而且还吸收两位师叔的功力,掌握了逍遥派和天山灵鹫峰,成了新一代的天山童姥,不仅如此,他还娶到了西厦国的公主为妻,可谓是人生赢家。可是细观虚竹的人生,一直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他的梦想也只不过是一直在少林寺当个小和尚,顿顿有青菜果蔬,天天念佛参禅。可是这些却在一天之间全都化为乌有。所以虚竹是一个身世悲惨的人,即便让他拥有了别人几辈子也得不到的奇遇,但对于他个人来看,他是不开心,不快乐的。
金庸的《天龙八部》立意非常高明,而且构思奇巧,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推进自然,特别是小说的回目更是显示出金庸优秀的传统文学功底,这些优秀的东西被金庸融合到一部武侠小说之中,当真是无愧经典之名。
金古武侠聊聊武侠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