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火烧赤壁
3.火烧赤壁
《三国志》对于战争描写惜字如金,赤壁之战如此重要的战役也是寥寥数语。至于《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群英会、苦肉计、借东风、华容道捉放曹等精彩桥段,都是罗贯中老先生安排各位角色出演的。
《三国志》对赤壁之战有如下描述:
《刘备传》:“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曹操传》:“秋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辽救合肥。权闻辽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孙权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周瑜传》:“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下面,我们对赤壁之战做简要分析:
时间及地点。赤壁之战开始时间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军自江陵顺江东下,驻军长江北岸乌林,周瑜军在南岸赤壁,此役也称为乌林战役。
双方兵力。周瑜率三万水军,刘备兵力较少,一共两万人马,因为要留军守江夏,所以来前线水陆人马一万多人,孙刘联军最多不到五万。曹操是否八十万?绝对不是,以周瑜分析,曹军总共十五、六万人马,分兵守江陵、襄阳,以及督运粮草,到赤壁最多十万人,但也是孙刘联军两倍以上。
孙刘联军的功劳。首先,击败曹军的主攻部队是周瑜的三万水军,黄盖使用了诈降之计,得以接近曹营放火,强攻后曹军溃败。其次,从《三国志》及其他史书记载上看,刘备及诸武将在乌林战役没有突出表现,就是说战绩不佳,上不了台面。但是刘备军也是有所作为,第一,刘备是亲临前线厮杀。《三国志·吴书》中引用关羽话:乌林之役,左将军(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衣,戮力破魏,岂得徒劳?第二,关羽督水军,封锁江面,掩护周瑜军的后翼。第三,曹军溃败后,刘备陆军配合周瑜水军共同追击,直至江陵城下。当然,刘备作为偏师,对曹军的沉重打击是来自于孙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