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妈妈火化了。我再见不到他。求求你们。就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
这是一个小女孩在直播平台“妈死求赞”。
看到这条新闻,先是吃惊,然后是某种说不出来的不适感。
有种“天呢,这是什么世界”的错愕,和不知“今夕何夕”的错乱。
歌曲影视会退流行,服装打扮会不时兴,什么时候千百年来,社会、家庭赖以维系的伦理亲情,也在这个让人不知所措的时代走样、变形,迷失了。
是我不明白,还是世界变化快?
我是真的不明白,这个被小女孩念兹在兹的“赞“的后面,到底藏了什么鬼,有如此大的魔力,让人失魂落魄,想方设法地想得到它。
集满1万个赞,是不是就像集齐七颗龙珠一样,能召唤神龙,实现愿望,让妈妈起死回生?
这个年纪的小女孩,失去妈妈的正常反应,不应该是痛哭流涕、不知所措吗,怎么会是拿起手机,和网友互动,直播求赞?
□冲撞的时代,冲破的底线
在古代,父母去世,居丧守孝期间,不能唱歌跳舞,娱乐婚娶。现今,这个互联网冲撞的时代,人们早已不管这些古制旧法,老黄历。更遑论拿这些要求现在的年轻人。但以母亲去世为名,求点赞,也确实和人伦底线太违和、太冲突。
有指责说,那个小女孩想红,是噱头,并不是她的母亲真死了,是网络平台让孩子们变的虚荣,浮躁,出格。要加强网络监管,整顿平台。
这样的事情,平台肯定有责任,社会上很多不良现象,网络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平台的监管缺失,难辞其咎。但发生这样的事,只是直播平台的责任吗?如果现实中也发生这样的事,又该归咎于谁?
一位朋友,在现实中就遇到过这种活生生的案例。
一个刚入社会的男生,1米8多的个头,因为人情关系进了朋友负责的部门。这个男生平时上班有些迟到早退,也就算了。有一次竟然连着几天没去公司,电话也联系不上。后来回公司,被朋友拉进办公室一阵痛骂,准备开除他,让他办理离职手续。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这个魁梧的大男生,竟然号啕大哭,泣不成声,说这几天消失,是因为父母出车祸,双双身亡,自己一个人忙着料理后事,也因为一时接受不了残酷的事实,心情不佳,才拒绝和外界的所有联系。让朋友看在他可怜的份上要原谅他,再给他一次机会。
朋友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复杂的故事,更没有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就原谅了他。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在电梯里听到这个男生和他妈妈打电话要钱,才知道之前被他撒谎骗了,回到公司就把这个男生开掉了。
事后朋友说,“当初他声泪俱下,请求给他机会,真没想到他会拿这事撒谎,谁会这么诅咒自己爹妈呢,通常情况,说父母生病,请几天假照顾,就基本到头了,没想到他是直接让‘父母双亡’,太豁得出去,太超出想象了“
□技能和是非,哪个更重要?
美国总统里根,遭枪袭遇刺时,说过一句名言“不是枪杀人,是人杀人”。
工具本身不是关键,作为背后使用者的“人”才最重要。小女孩“求赞”的背后,除了直播平台的责任外,父母、教育、甚至我们的社会氛围有没有责任呢?
不论所谓的“妈妈死了”是确有其事,还是噱头谎言,小女孩求赞的背后动机是什么?是想要纯粹的金钱利益,还是获得明星般被瞩目的关注感。无论是哪一点,作为网络工具使用者的“人”,都很有检讨的必要。
对于孩子,对于教育,中国家庭基本都是毫不吝啬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家长的座右铭。孩子学钢琴、学书法、学游泳、学心算,五花八门,艺不压身。有些可以考级,有些可以健体,有些可以加分,有些可以从业。总之,所学这些,“有用的”、“实用的”居多。现在的孩子,能力、才艺有了,价值观教育、是非观教育似乎没有跟上步伐。
近期发生的“男童摸女孩屁股事件”、“男童大骂工作人员’就不排队,臭老娘们 ’事件”、“男孩引起泳池冲突,女医生自杀身亡事件”都反映了这个问题。
这几个小“男主角”,可能也报了不少技能班,说不定也会弹钢琴,下围棋,但他们的表现出来的行为、素养,却是严重的短板。
严格来讲,这几个小男孩犯的错,都不是普遍认为小孩子常犯的“习惯性问题”,或者“不注意细节的问题”,比如公共场合喧哗,随手乱丢垃圾等。他们这种随便触碰别人隐私部位和藐视公共秩序、辱骂他人的行为,都是严肃的是非问题,底线问题。
这些底线问题,一再发生在本该单纯、善良的孩子身上,谁之过?
看看某些家长的处理方式,会更明白,孩子的问题,绝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网络。真正的根子在家长,在教育,在社会的价值导向。
可以想象,那些严重缺乏“是非观”的男孩女孩,如果有机会在某些平台上直播,会传播什么样的内容。
男孩直播抽烟,前提是他现实中已经会抽烟了。
小女孩直播做妈妈喂奶,前提是她现实中已经分娩生子,做妈妈了,尽管她年纪轻轻。
这些,不是网上给他们的,而是他们给网上的。
□正本清源,不看镜像,看真像
网络平台必须责任监管,不能放任这些不良事件、不良导向,进一步发酵,引起没有判断力、自控力人群的效仿,造成“并发症”。但责任的根源更多是在家庭、在教育、在社会。简单粗暴地一味指责网络,是浅薄、片面、逃避责任的做法。
如果父母认为,金钱可以解决一切,包括对子女成长的忽略和缺席,都可以用金钱救赎,那么孩子也会认为金钱重要,同时会想方设法弥补自己被忽略的缺失,不管是网上还是现实。
如果教育认为,成功的标志就是取得好成绩,进入好学校,找到好工作,那孩子们就把这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其他无所谓是非,都可以一白遮百丑。
如果社会需要不停的感官刺激,新鲜感、重口味、猎奇、窥私,每每出现,便如蚊嗜血,让图利者大把变现,必然会形成无是非、无底线的利益链。
直到有一天,这个社会发现,它需要的所谓某些“刺激”,连自己都无法接受,甚至被刺激“反噬”,再回过头来,痛骂、围剿、指责,做“事件批判者”、“道德批评家”。
与其做廉价、乖巧的批判者,不如身体力行,做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的改善者,做道德底线,人伦是非的坚守者。不正本清源,不标本并治,类似“死妈求赞”这种匪夷所思的荒唐事,可能还会在网上出现,因为根源在现实,网络不过是镜子(普通的镜子或者夸张的哈哈镜),呈现的是现实镜像, 打破一面镜子无济于事,只要有光,有另一面镜子,就还会再度重现。
互联网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冲撞的时代,也是坚守的时代。
Book不说原创,欢迎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