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水”“火"交融的城市-亚兹德(上)
亚兹德 伊朗中部城市,亚兹德省省会,全省人口100多万。位于山间盆地中,希尔山东北麓,海拔1,240米。在库姆-扎黑丹铁路线上。始建于五世纪,为伊朗拜火教最大中心,直至今日圣火依然在拜火教的祆祠里燃烧不息,市郊有两座著名的拜火教“寂没塔”遗迹,古时用作教徒的墓地。亚兹德有许多清真寺,最为著名的是乔麦(Jom'e)清真寺和阿米尔·恰赫马格(Amir Chakhmagh)清真寺。城市中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风塔”,也就是建筑物顶部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故亚兹德又被称为“风塔之城”。自古以来,由于沙漠性气候的关系,水源十分珍贵,当地居民开发出一种地下水渠系统,称为Ghanat,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坎儿井”。亚兹德主要生产地毯、丝织品、细毛围巾,周围地区产小麦、大麦与棉花。
因为拜火教和地下水渠系统,被我自己称为”水火交融“的城市一点儿也不为过。另外,它也是伊朗十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商业气氛也不是很浓,民风较其他港口和开放城市则更为淳朴(这是我们自己真切的感受到的)。 拜火教其实就是金庸笔下名著《倚天屠龙记》中的圣火教,还记得那个书中著名的配角-小昭吗?她就是后来波斯圣火教总部的主角。小昭回国之后,就应该生活在亚兹德,只是金庸他老人家没再写下去而已。 其实,我这功课做晚了,回国之后才了解。当时本来打算停留亚兹德两天,可是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就只住了一晚,停留不到24个小时,就走了。很多拜火教的景点根本没去,只是在市内的景点逛了逛,包括花园、广场、水博物馆等。所以,亚兹德对我来说,只有”水“没有”火“。
这个是在去往亚兹德的路上用手机拍的。需要说明的是伊朗的省级公路双向车道是分开的,中间有二十到三十米不等的距离,不同的方向走不同的路,不用担心超车时碰到对面来的车,路上每隔几公里会有连接两个方向车道的掉头连接路段。很是人性化。也避免了不少因超车来不及躲避对面的车而发生的车祸,而且这样一来,即使路边没有路灯问题也不大了。
长途巴士的简餐
路过一个小城市的广场
东西掏出来就是这两个小饼干,巧克力味道和香蕉味的。口感不错,应该很少添加剂。
很少有车祸,不等于没有,说着说着就看见一个检查站边上有个撞报废的车。
不仅仅有车,还有坦克,是伊朗那个时期的产物,这个不是MADE IN CHINA吧?
对面方向行驶的车,距离产生美。
到了亚兹德汽车站之前,我们的大巴去加油站加油,让我们知道了石油国家的汽油价格,会吓你一跳的,是因为便宜。
就是这个地方,看不清?
这回看清了?一升1500里亚尔,相当于人民币0.27元。国家是人民的,当然石油也是人民的,同样是卖油的,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再来个特写。千真万确啊。从克尔曼出发,历经六个小时,到了亚兹德汽车站,天色已经黑透了,温度也降下来了,不冷不热,舒适但是略显干燥。买完了去设拉子的车票之后,三辆出租直奔克尔曼导游给介绍的酒店而去。到了一看大吃一惊,不但高端而且是纯波斯风格的建筑,开眼了。
房间内的屋顶
三人间
换个角度
房间外的小庭院
房间号码指示牌
一共两层
房间虽小,该有的都有
宾馆是包围式结构。四周为房屋,围起来一个花园,有水渠环绕,鸟语花香。水渠边则是吃饭、休息的场所。晚上十点半正是晚餐进行时。
自助餐厅
餐厅边上的休息区
在院子里散步休息的人们。
前台的英语一般,但是我早已习惯了如何跟她们打交道。就是前台接待的面积太小了,这要是来几个大团队,她还不得疯了!其实在门前有个穿着传统波斯服饰的侏儒作为门童的,出于礼貌没有给他拍照。
有个供游客照相的模板。
从前台通向自助餐厅的走廊。一边可以坐人等待。
了解到我们没有预订,只能住一晚,第二天就得换宾馆。价格也不便宜,比克尔曼五星级的还贵点儿,虽然它是四星。但是硬件明显好过克尔曼的。太晚了没法再找一次接纳十个人的地方了,将就住吧,哈哈,一切明天再说。
一切办理妥当,已经十一点半了,好说歹说算是安排了一顿晚餐,因为人家要下班了。每人25万,没办法,对于我们来说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补充蔬菜,即使是半夜。后来因为都是剩菜,而且不全了,人家又给退回了5万。唉,实实在在的亚兹德人民。如此不愿意占便宜,你说,人家的财务怎么能走账而我们的却不会呢?
第二天早上又被自己的业务电话吵醒了,国内已经上班,这里天色刚亮。我没法儿享受了,还得过北京时间。接完电话睡不着了,干脆起来走走,半夜来的啥也没看清,早餐前散散步也好啊。
房间门口
幽静还是幽静
水清而洌,沙漠地带水渠环绕,不仅仅是经济实力能做到的。
从酒店另一侧大门进入有个中心喷泉。
林间供客人休息的座踏。放心,雨季时靠背和毯子就收走了,这个季节完全不用每天收。
饭店的办公室吧
咖啡吧
来个特写
酒店自己养的鹦鹉,教了半天中文,全然无效。还是只会说:沙朗母(波斯语:你好的意思)
昨晚进入饭店的前台的大门。
饭店的名字,你说它是酒店花园,还是花园酒店都可以,反正既是酒店也是花园。敲门也还是要分男女。
酒店内的自动提款机,波斯数字为大,阿拉伯数字为小,因为什么VISA卡、银联卡、万事达卡全都用不了,所以人家也就以本国人为主了。
三个零的按键还是需要的,因为动辄都是几十万的金额。这里显然是学习波斯数字的好地方。再到酒店外转转,熟悉地形准备下一步的行动。
大街上空无一人,天刚亮还不是很热。
回望酒店
路旁的排水沟,夏天基本没用
像是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什么部门,无从问起,不得要领。
画上白线也许是停车用的还是什么运动用的?
旁边就有公交车站
这个也是,此人看来要久等。
对面的商铺离开业尚早
另外一种公车站,看来他们没想过统一设计。完全是因地制宜啊。除了慈善捐款箱以外。
这里属于城郊,没啥像样的建筑和酒店相称。
转了一会儿往回走,有人出没了。
纪念逝者的方式文明而独特。来到酒店的另外一侧
分明是沙漠排球!运动也让女人走开啊?
看图说话:幼儿园
一个清真寺
不知道为何不象德黑兰的祷告那么早?
还有一个废弃的城区:俗称棚户区。
如果单独看这些个,你会以为伊朗已经毁于战火了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庇得天下寒士俱欢颜?国富民强如何体现?搞房地产啊!哎,看不下去了,还是回酒店吃饭去吧。伊朗人民的经济脑瓜跟中国人没法儿比!有地都不知道卖。等我回去宣传宣传,组个团忽悠忽悠你们政府啊,好日子就不远了。
小昭,你等着我啊,我马上就来。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