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创作完成。经过无数位歌唱家的演唱,这套曲子当中的很多唱段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
而提到《长征组歌》的演唱者,很多人的脑海当中一定会浮现出马国光的名字。因为他对《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演唱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他本人却在58岁的时候不幸因脑溢血而离世。后来他的女儿也离开了人世。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产生了许多遗憾。那么,在马国光和女儿相继离世之后,他的妻子过得怎么样呢?
一、用歌声唱长征马国光对《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演唱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乐坛上的一段经典表演。当年的马国光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颇有一点当年红军战士的神采。
而且,马国光在演唱这首曲子的时候,手里还拿着西北地区的民间乐器“四块玉”。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打着手里的乐器。
这样的演唱方式可谓是别具一格。马国光的演唱所有的观众都感受到了长征路途当中的艰险以及长征沿途地区的民族文化。
而在称赞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唱词当中,马国光也巧妙地借鉴停顿来凸显乐曲中的神韵。这也让他的演唱显得与众不同。
演唱《长征组歌》的时候,马国光其实已经是解放军队伍里一个经验丰富的歌手了。在此之前,他就在解放军部队里成功演唱过多首经典的歌曲。
比如,《我是一个兵》《忆战友》《我和班长》都是马国光曾经演唱过的经典军旅歌曲。因为他在唱歌的时候往往会身着一身军装,并走到战士们中间跟他们互动。
所以,人们也送给了马国光一个“战士歌手”的称号。这个称号代表了广大战友对马国光的认可和喜爱。
不过,马国光也是从一个青年演员成长为歌唱家的。如果不是他当年跟着多位名家学习歌唱艺术,马国光绝不会取得后来这些耀眼的成就。
1932年1月,马国光出生于中国北京。后来,马国光就选择加入了解放军队伍,用自己的歌声来诠释战士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这个过程当中,马国光还向沈湘、应尚能等多位知名的歌唱家请教过歌唱技法。为了能让自己表演更具特色,他甚至还专门去学习了传统的山东快书。
1956年,马国光站在了全国音乐周的舞台上。当时他便以轻松愉快的唱调为人们献上了一曲《真是乐死人》。这一次的亮相让马国光在很多人的面前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真是乐死人》这首歌也成为了马国光除了《四渡赤水出奇兵》之外的另一首代表作。这首歌的歌词描绘了一个战士想要参军却屡次被部队拒之门外的故事。
马国光通过上扬式的唱法调动了无数现场观众的情绪。让人们在整首歌当中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又极为有趣的氛围。
也正是因为马国光屡次在舞台上给观众带去了惊喜。后来组织上也安排马国光演唱了由作曲家吕远创作的歌曲《克拉玛依之歌》。
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马国光又改变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他用高亢的声音唱出了雄浑的气势,让所有听到这首歌的人都仿佛置身于广阔的西北大地上。
而且,在唱这首歌之前,马国光还特意去找来了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乐器手鼓。通过一边唱歌一边打手鼓的方式,马国光的演唱再次收获了满堂喝彩。
就连作曲家吕远本人听完了马国光的演唱之后都对他的演唱方法赞不绝口。有一次马国光被单位派去北京参加演出,他便在台上演唱了《克拉玛依之歌》。
结果由于马国光唱得太好了,在所有的演职人员五次向观众谢幕之后,现场观众的掌声依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可见,当时马国光唱的歌的确是带动了全场所有人的情绪。
因为马国光在演唱《克拉玛依之歌》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他又连续演唱了《草原之夜》《走上高高的兴安岭》等一系列风格相近的作品。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舞台上不断给观众们带来惊喜的马国光却受到了健康问题的困扰。最终,他本人也在58岁的时候突然因为脑溢血离开了人世。
在马国光去世之后,他的女儿也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两次承受了失去家人的痛苦之后,马国光的妻子鲁祖立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今的鲁祖立究竟过得怎么样呢?
三、坚强的女性歌唱家和丈夫马国光一样,鲁祖立也是我国著名的歌唱艺术家。但她却是一个非常苦命的人。因为她不仅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还失去了一个弟弟。
为了表达对丈夫的思念,鲁祖立努力创作了一部长达28万字的著作。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她足足花费了10年的时间。
这部名为《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著作讲述了马国光波澜壮阔的一生。也道尽了妻子鲁祖丽对马国光的思念。
如今鲁祖立依然独自生活在家中,他有时还会去参加老战友组织的演出活动。可以看得出来,鲁祖立正在努力地从失去丈夫和女儿的痛苦当中慢慢解脱出来。
虽然马国光已经走了36年了,但他的歌声依然在向很多听众传达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当处于失意情绪中的人们听到马国光轻快明亮的歌声,或许就会因此而得到“救赎”。
音乐往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因为在最质朴的旋律和歌词当中,人们不仅能够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之事,也能跟随着歌手的歌声迸发出很多美妙的想象。
也许,未来依然会有很多人翻唱马国光的歌曲。但马国光的歌声永远是一代人心目当中最经典的声音。他的名字也一定不会被人们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