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炮台的那门卡弹的克虏伯炮是怎么回事?这些炮是怎么来的?

豆豆评过去 2024-09-17 04:18:47

关于广西的克虏伯要塞炮

前几天有人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面,怎么有一门克虏伯要塞炮?另外在镇南关的金鸡山炮台,也有三门同样的火炮。

不是李鸿章才喜欢买克虏伯炮吗?这些炮怎么到了他从未任职的广西呢?金鸡山炮台的那门卡弹的克虏伯炮,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广西的克虏伯炮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个事情的资料,倒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首先这克虏伯炮就不只有李鸿章能买,而是当时许多督抚的心头好。

这事儿一开始,其实要从同属清末重臣的张之洞说起。他和李合肥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非常喜欢洋枪洋炮。在1884年的时候,张之洞在中法战争的关键时刻擢升两广总督。他刚一到任,就起用了名将冯子材整顿军队,并积极采购外洋先进军械以抗击法军。这其中的李氏步枪和克虏伯炮,就是他当年外购军械的明星产品。

而到了1889年之后,由于感到法国人在边境的威胁太大,张之洞就准备加强中越边境的防御力量,开始拨款修筑多个炮台。而与此同时的克虏伯公司,也在1888年研制成功了早期速射炮。于是张之洞就紧跟潮流,上奏要求采购克虏伯公司的先进岸防快炮。根据《张之洞全集 奏议二十七 》记载:

光绪十五年(1889年),请向克厂订购十二生三十五倍口径新式长炮二十尊,各配弹一百颗,击甲二成,子母一成,开花七成,零件全,陆路炮台用,约须银十八万余,运保费约二万两,共计二十余万两。

由此可以看出,这批克虏伯120mm炮是35倍口径的岸防新式长炮,每门炮带弹100颗出厂价9000两。如果将一成的运费保险费2万两计算在内的话,每门炮带100发炮弹是10000两。而当时每发120毫米炮弹价格,至少约在30两银子上下,也就是说这次购买的120毫米新式长炮,每门炮出厂价不过是6000两银子左右。

二、广西克虏伯炮的具体型号

那这个问题就奇怪了,要知道当年的新式速射炮很贵,甚至比旧式架退炮要贵接近一倍,一门炮都要接近万两银子。比如当初江南制造局要买一门英式阿姆斯特朗速射炮仿制,当时李鸿章上奏的采购成本是:

光绪十六年(1891)年购阿姆斯特朗40磅子船台快炮一尊,价一千四百八十八英镑,弹价五磅……购英国阿摩士庄厂新式四十磅子后全钢捷大炮一尊,并随带架具零件全份,硬质弹 铜引火、铜子壳各一百五十件。

1891年银价和英镑的兑换比例大概是5.7:1,也就是当时一门阿姆斯特朗120mm速射炮,采购价格为1488英镑,换算成银子是1488*5.7=8481.6两。炮弹每发是5英磅,大约是5*5.7=28.5两。而后期江南局在1892年仿制成功的120速射炮,调拨价格更是高达11960两银子一门。张之洞买的120克虏伯炮仅用6000两一门,明显是价格过于低廉的。

而从这门炮现在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其缺少新式制退装置,属于采用旧式炮架的落后型号。而从克虏伯公司出口中国的记录中,我们也可以查到该型火炮的真相:

1889年售出10门C87型35倍120毫米岸防快炮

由此看出,这批火炮是C87型,是克虏伯1888早期型速射炮出现前一年的产品,属于旧式C80型架退炮的改进型号。这张之洞到了1889年,还去买1887年就定型生产的火炮,恰好避过了1888年出品的克虏伯早期速射炮,不能不说是有点亏了。而之所以造成这个结果,其实是清廷官员不懂现代科技贪图便宜,而克虏伯公司又着急处理旧库存的结果。

另外在实际执行中,这20门克式120新式长炮只到了10门,就由于张之洞在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而中断。而好不容易买到的这10门炮,则在1891年炮台建成后当了岸防炮,至今还保存下了相当的一部分。

三、金鸡山炮台的卡弹炮

这批火炮运到后,就在镇南关的金鸡山炮台装备了三门,并于1891年建成服役。而其中镇南炮台的那一门,据说有一发炮弹在首次发射时就直接卡在了炮膛里,成为了一门废炮——为此曾经有人感叹说:清廷花费了3万两白银巨款,从德国进口了一门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重型火炮,但却从未用这门炮射击过!

不过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就是完全的标题党!从前文可以看出,这些火炮的采购价格不过是6000两左右一门,加上炮弹和运费保险费也不过是一万两,三万两是整个炮台所有三门炮加起来的价格。

而且这门炮是C87型,在速射炮已经大量出现的1891年,早就已经落后了,何谈什么世界最强呢?至于所谓“重型火炮”这样的说法,更是只能骗骗游客了。无论在哪个年代,120火炮都不过是中口径火炮,这都算重炮的话,那北洋南洋的一大票210、240、280、305火炮又是什么呢?

至于这门炮卡弹的原因,炮台铭文则给出了两种说法:

一是大炮生产时已经设定大炮使用寿命,第一发炮弹口径最小,最后一发炮弹口径最大,炮弹应按编号顺序发射,清军误把最后一发弹,作为第一发炮弹发射而卡膛。

二是当年的德国和法国在越尚有着共同利益,德国在卖给清军的炮弹中掺有实心假炮弹,清军发射第一发炮弹时,就被假炮弹卡住膛口。

而在小编陈天刑看来,这第一种说法就是完全不可能的。火炮射击是最讲究精度的,可以说是差以毫厘谬之千里。这第一发和最后一发的尺寸公差那么大,甚至到了会造成卡弹的程度,那这火炮还能用吗?要知道一般火炮身管寿命至少在1000发以上,张之洞则仅采购了100发炮弹,这不过仅仅100发炮弹就要有这么大的加工误差,那怎么可能呢?要是这么说的话,清廷其它督抚买炮弹时候,动辄就配四五百发的那些炮还怎么用?要是区区100发炮弹就能把炮管烧蚀成这样,那这炮还有精度吗?

说白了这些人就是一知半解,他们根据后来的“锥膛炮”望文生义,生生搞出了这种指鹿为马的把戏来——要知道人家锥膛炮是炮管内膛前细后粗的,而且其弹头更是内硬外软的,在钢制或钨制的穿甲弹丸外套了一圈软质金属的弹裙,发射之后外层的软质金属不断被挤压变形,从而达到更加密封的作用。而由于弹丸外层较软,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堵在炮口出不去情况的。

至于第二种说法,那也是完全不可信的。先不说法德本来就是竞争对手,就从在商言商角度——人家德国的军火商人是靠此谋生的,这点基本的商业道德都没有吗?你这么玩儿的话,谁以后还敢来买你的炮?

而且要指出的是,炮弹是分发射药和装药的。所谓的“炮弹里面装沙子”即使存在,指的也是在弹丸里面装沙子——那是由于老式穿甲弹的弹丸是穿甲的本来就不用炸,为了配重才不装火药的。而你要是在弹壳里面装沙子的话,那应该是直接就打不响,而不是打响了卡在炮口处出不去。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早期的大中口径火炮那可是采用分装式弹药的。这种炮弹前面是弹丸,后面才是单独装在丝绸药包里的发射药。发射的时候需要先装填弹丸,然后再装填药包。而这药包里面装没装沙子,那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更是一上手就能摸出来的。除非这炮手是没有视觉和触觉的,不然怎么能把装了沙子的发射药包装到炮膛里呢?

另外说句题外话,老版的《甲午风云》为了表现“炮弹里装沙子”的这一情节,直接给北洋那堆老式架退炮配上了定装炮弹,那金灿灿的黄铜弹壳,真的是闪瞎人眼啊——而当时北洋海军的致远级上要是有能发射这种先进炮弹的速射炮,那火力可是要猛上三四倍的。

四、克虏伯炮卡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一不留神跑题了,赶紧拉回来拉回来。这事儿其实并不用细想,只要稍微有一些军事常识的话,就会知道火炮发射时的威力巨大,炮弹堵在炮口飞不出去的话,那巨大的压力是炮管本身绝对承受不住的!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炮管甚至整个炮膛炸裂开来,也就是俗称的“炸膛”!

那可是能够威胁到整个炮班的重大事故,甚至很可能会引起待发弹药殉爆,直接把整个炮兵阵地炸上天的!要想出现卡住炮口的情况,除非你这个火炮的炮管是拿天顶新材料制成的。而真要是这样的话,军事科学院早就派人来仿制你这逆天的炮管金属了。

所以问题就来了,小编你絮絮叨叨了半天,结果就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那广西这门克虏伯炮卡弹的情况,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事实很清楚,而且是近在眼前的。在邻省广东虎门的沙角炮台,也有一门同样“卡弹”的克虏伯炮。该炮更大更重,是240毫米口径的,全炮重达21007公斤,炮身长度是8.45米。而在这门火炮的炮口相似位置,同样也卡住了一发炮弹。那么我们就要问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也是发射时候卡住的吗?

而这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有一点无厘头的——据鸦片战争博物馆讲解员王亮:

“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如果真的是被卡在膛中的话,炮弹就会将炮管炸裂。事实上是“克虏伯炮”并没有被支起来之前,它是散落在江边的。沙角部队的士兵在开山挖土的时候,就发现了两枚并非“克虏伯炮”的炮弹,其中一位姓苏的士兵就把其中的一枚炮弹,从前边的炮管里面塞进去了。后来经过长期的涨潮和退潮,有很多泥沙灌入炮管里面。因此,这个炮弹就拿不出来了。”

所以问题就很明白了,金鸡山炮台的120毫米克虏伯炮,和虎门沙角炮台的240毫米克虏伯炮一样,都是好事者在炮台无人值守之后,从炮口人为塞进去了一颗炮弹,然后年深日久日晒雨淋,炮弹就生锈和炮膛卡在一起了而已。

为防止继续以讹传讹,小编陈天刑专制此文,以正视听以明真相。如有不周之处,还请列位看官不吝指正。

6 阅读:1066
评论列表

豆豆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