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边塞诗,关山流星--浅论唐诗系列之三

秦隋志汉唐宣 2023-03-26 00:04:21

上一篇文章《唐诗的格局与情感》我们介绍了唐诗浓郁直接、开放包容的情感表达和恢弘大气的格局,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唐诗中的耀眼之星,边塞诗。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后面会陆续发布有关唐诗的系列文章。

大唐边塞诗是诗海中的一抹流星,短暂而绚丽,稀少而珍贵。因其依托于盛唐辽阔的疆域,强盛的国力,群星璀璨的诗人群体而不可复制。然千百年来,都城闹市,田间桑陌,黄发垂髫,代代传诵。为什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今天,我们挑选其中的几首代表作解析一二。

较早的边塞诗首推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我个人认为前两句同样是千古名句,第一句“烽火照西京”,便将紧张的军事形势直接勾勒出来,有极强的带入感,也为后面的几句烘托出了氛围,第二句“心中自不平”平直朴实,然一个“自”字已充分表达了作者胸臆和强烈的责任感。这两句是后面的引语和铺垫,而最后两句则是点睛之笔,浓缩全诗之意境。

说边塞诗,便不得不提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不需要过多的说明,明代李攀龙评价其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已然封神,是极为高明的时空转换描写,最后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自然收笔总结,亦是核心一句。

另一首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仍然想象力丰富,空间感极强,顺便说一句,王昌龄的七绝对仗、格律极其工整,却又一气呵成,流畅连贯,雕琢的痕迹极不明显,无愧七绝圣手之名。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大漠强风,金戈铁马,形象自然的描写了边塞征战的艰苦,带出了满怀豪情的第四句“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首虽佳,却也不能和《出塞》相比。

能和《出塞》相提并论的当属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与其它的边塞诗各有侧重、亮点不同,《凉州词》每一句都是经典,首句大气磅礴的想象力、色彩的强烈对比,是边塞景色描写的巅峰;第二句“孤城”和“万仞”体现了玉门关的苍凉、险要,读之令人心潮起伏;第三句和第四句则以借指的笔法,描绘了边关的紧张、壁垒森严,“羌笛”、“春风不度”典雅隽永,优美壮阔。

边塞诗在唐诗中如此重要,以至如王维、李白这样不以边塞诗见长的诗人,也有所倾注,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一如王维的一贯诗风,已是绵密自然而又不失雄浑霸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同一幅画,引人遐想。但个人看法,终究不能和久居边塞的诗作相比。

李白,诗仙,作品自然天成,也写有《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前二句是典型的边塞景色描写,自然流畅;第三、四句则再一次体现了诗仙的天马行空,思维不受拘束,形象、直接的将作者的心“吹”到了边关,当然这也和李白自出生起,辗转、游历各处有关;第五、六句则是李白诗作中少有的借古论今、略显严肃的句子,也许诗仙的心中,并不完全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洒脱、无牵无挂。

边塞诗人中的岑参,久居安西、北庭,其对西北的自然环境、戍边条件的领悟,也许是最深的,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整首诗详尽的描绘了边塞环境之艰苦,第二句“胡天八月即飞雪”,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是整首长诗的强烈衬托之句,如果你秋天去过北方,一定能感受到那里的辽阔、寒冷、天色多变,继而对诗人的描写感同身受。第三、四句千古流传,壮观而又浪漫,寓苦于美,波澜起伏,是少有的实景与想象结合的佳句。

篇幅所限,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后续系列文章继续讨论。关注作者,欢迎讨论。

2 阅读:68
评论列表
  • 2023-03-26 14:23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有原创小说,诗词,旅行摄影加抒怀[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