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专注建议年轻人的专家,再一次拿年轻人没办法。
最近,在独居、合租之外,年轻人延伸出了第三种居住模式:共居。
在合租的基础上,寻找三观一致、灵魂契合的室友。
简单来说,就是找合租搭子与灵魂搭子双搭,实现高质量合租生活。
今年4月,90后的老江从国企辞职,开启了共居生活,成为社群主理人。
半年多过去,他的共居生活已经迭代到了5.0版本,30个年轻人共同居住在一套600平的四层别墅,还有大院子、大露台和菜园。
专家们的催婚催生大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该如何是好?
1暂且抛开独居人士不说,合租大军选择共居,大概都是因为受够了一天一个小惊喜的奇葩室友。每天早上,只因床多赖了你5分钟,就丧失了上厕所优先权的你,用力抚慰着脆弱的膀胱,在厕所门口跳了大半天“华尔兹”,终于等到宿尿通往幸福的大门开了。
你满心欢喜地冲进去,结果马桶圈上的不明残留物,一下子就能把你赶早班的怨气具象化,无限放大再放大。
●图片来源:小红书@淘小狸
你搞不懂,室友是什么集邮爱好者吗,不然无法解释他的垃圾为什么攒个七八天,才愿意施舍给楼下的垃圾桶。
明明说好了,谁都不准带异性回家,可当某一天晚上,你正准备美美睡个觉,却听见了隔壁卧室嬉笑打闹的声音。
● 图片来源:综艺《毛雪汪》
那一刻,他们的笑声如同嘲讽。
你不禁想,是不是上辈子别人在拯救银河系的时候,你袖手旁观,攒了八辈子血霉,要在这辈子一口气倒了?
不管怎样,你不服,你要逆天改命,所以选择了共居生活。
与其说是选择了共居,不如是逃向了共居。
共居的一大部分人都深受奇葩室友的迫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所以,主理人在挑选室友的时候,往往会设置个面试,对应聘共居室友360度大盘问。
但架不住有些奇葩道行太深,仅仅口头面试是不够的,那么就需要试用期。
● 图片来源:韩剧《浪漫的体质》
主理人橙子面试室友,在通过了初试之后,就会邀请对方来“赛西亚”体验几天。
几个室友之间磨合得融洽,那就算通过考验,正式入住赛西亚,相反的话,只能好走不送,不求来世做室友,只求来世碰到他能绕着走。
共居不像合租,只是平摊房租的工具人,进入共居模式的年轻人,更像是生活在同个屋檐下的街坊邻里。
谁擅长什么就做什么,然后一起分享,好比如主理人老江手艺不错,他时不时就给大家露一手。
● 老江和他的室友们。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会做饭的室友,那可是稀有品种,威力直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神一般的存在,老江的地位可想而知。
其他室友会点小才艺,在周末组织一次音乐会,大家聚在一起弹吉他、打鼓、唱歌。
五音不全没关系,也跟本人没关系,那是高情商的在座应该考虑的事,他们会热情捧场的。
偶尔组织一场茶话会、分享交流会,或是结伴出去踏青、看日出,浪漫的是日出吗?浪漫的是凌晨四点缩在山顶冷得牙齿跳踢踏舞的“我们”。
共居生活,共享的不仅是生活空间,更是几个孤独的灵魂在共享同一份快乐。
然而,共居生活也算不上是新时代的产物,这都是前辈玩剩下的,而他们更多了些无可奈何。
2老祖宗那时候,凡是黄花闺女出嫁,都要由母亲将女儿后脑勺的长辫子盘成一团,预示着已为人妻。那个年代,主张嫁个好人家是女人的头等大事,后脑勺的“发髻”成了妇女的时尚单品,头发盘起来的见了还没盘的,都会不自觉觉得高人一等。
后来,像广东顺德地区,手工业发达,女人能靠养蚕、织锦的手艺养活自己。
看见嫁人的姐妹们在婆家低声下气,尊严都沦为婆家人的擦脚布,她们突然大梦初醒,自己都有钱了,为何要加个男人给自己添堵呢?
有钱才是王道,男人别挡道,经过自我觉醒后,她们决定不婚不育,自己给自己梳头,一群人搭伙过日子,她们就统称为“自梳女”。
她们成为自梳女,是自主选择,而有的女人是因为进化成了家里的“天煞孤星”,才被迫成为自梳女。
当时的人认为,女儿一旦到了婚嫁年纪还没嫁,就会给家里带来祸害。
要是妹妹先姐姐嫁出去,那姐姐就是犯下滔天大罪,“跨头不详”之罪,姐姐三生三世轮回都赎不完。
于是,为了家族绵延昌盛、香火延续到能绕地球三圈,父母只能忍痛将大龄未婚女儿赶出家门,无家可归的女人只有自梳女的归宿。
成为自梳女的那天起,她们再也没有血缘至亲,彼此就是彼此的家人,一起住在“姑婆屋”。
如果有人过生日,其余人就出钱摆上几桌酒席,给她庆生。
生病了走不动道了,其他手脚麻利的就为她端茶送药,侍奉左右,为她送终。
这不就是现如今的新概念“抱团养老”吗?而抱团养老,也成为了共居生活最大的卖点。
英国首创老年女性共居社区“新园”,新园一共有25间公寓,住户年龄横跨中老年。
她们有各自的房间,共享花园、客厅、书房、音乐室等公共空间,就连小小的厕所也摆满了书。
人生苦短,蹲厕所的时间却格外漫长,在与马桶进行心灵交流的时候,最适合来本厕所读物助助兴,烘托一下气氛。
在新园,可以做甩饼,也可以做甩面,但绝不能做甩手掌柜,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互帮互助。
在共居概念的风靡下,已经有一批年轻人弯道超车,少走几十年弯路,率先住进了养老院。
当然,他们不是提前养老,是去给别人养老,考虑到老龄化时代即将到来,苏州几家养老院开始了“跨代共居”的尝试。
以低房租吸引年轻人入住养老院,年轻人需要提供养老服务,通过累计时长去抵消房租。
●图片来源:小红书@张张在干嘛!
22岁的千千本来是冲着月租300而去的养老院,最后没想到有了一段又一段忘年交,弥补了失去外婆的遗憾。
她平时下班后,会教老人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包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给孙子发微信,有时陪着老爷爷做手工,带着老奶奶跳交际舞。
有时候工作上有什么不开心的,爷爷奶奶还会帮着开导她。
踩着他们的肩膀上看,会发现刚刚还觉得无法跨越的巨坎,其实就手指头那么大。
共居生活,居然能让最迷茫的一代与最无所依的一代,产生如此强烈的化学反应,这估计是创造共居时代的人也想不到的。
共居中的人,乐在其中,而共居之外的人,反应就不太和谐了。
3新事物产生后,被议论、批判甚至被群嘲,注定是它们逃不掉的宿命。
舆论风口上的共居时代,更是罄竹难书,被绑在十字架上,不断接受一波又一波口水的洗礼。
在大多数人眼里,共居不利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高举共居大旗的人无异于反社会人格。
大部分选择共居的人,其实都抱着不婚不育的念头,他们想在丈夫妻子、爸爸妈妈的身份之外,找回最初的自己。
● 图片来源:韩剧《浪漫的体质》
很明显,这与历代提倡的无私奉献传统美德背道而驰。
老一辈的觉得,外面的世界再好玩,还不如自己生个娃玩玩,在该结婚的年纪结婚,才是正经人该做的事。
什么家庭压力、育娃成本,船到桥头自然直,反正你先上船再说,他们以前比这还苦,不照样都过来了吗?
大家都认为,是如今的外在诱惑太多,年轻人迷失了自己,他们急需要清醒人士的指引,回到正确的轨道。
于是,有专家建议,失业的时候,可以将家里闲置的房子拿几套出来出租,收收房租过渡一下。
考虑到年轻人越混越差,极有可能是抗压能力不足,专家建议年轻人要有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勇于放弃高薪工作,主动去工资少的岗位历练。
养不起孩子,可以寻求亲戚的帮助,没必要走极端不婚不育。
他们都小心地避开问题的本质,时刻注意与正确答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握着手头快溢出掌心的资源,站在自己的位置,向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提出“建设性意见”。
如果他们愿意穿上年轻人的鞋子,走一遍年轻人来时的路,他们大概只会诧异。
● 图片来源:韩剧《我的解放日志》
质疑年轻人“鞋子”怎么能这么破,又怎么能理解他们来时的艰辛?
放着成家立业、养儿育女的阳关大道不走,非要去玩什么共居生活。
舆论都在唱衰共居,觉得这是年轻人堕落的表现,实际上恰恰相反,共居生活的异军突起,反倒证明了年轻人的上进努力。
在被生活逼到绝境,最后掉下井,站在井底拼命呼救却无人回应后,他们不再寄希望于井口边围观的人,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默契地在井底挖个洞,彼此伸出手抱团取暖。
共居共的是物理生活空间,也是精神生活空间,相同的灵魂彼此倚靠,彼此给对方抚平人生伤痛。
● 图片来源:小红书@述和Melancholy
人与人之间,可以走得很近,也能离得很远,同频才能相吸,同趣才能同欢。
正如《刺猬的优雅》中说过: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那人未必是恋人,他可能是任何人,我们会因为这份珍贵的懂得而不再孤独。”
能在陌生的城市遇见,有幸能够一起走一段路,在某个时刻产生共振,至少能让你觉得孤军奋战的岁月似乎不你们难熬了,这就是共居最大的意义。文/夕四
●参考资料:
[1] 广州日报|深圳一些年轻人开启新共居时代:不是简单合租,而是共建社区
[2]一条|跨代共居正流行:95后和陌生老人同吃住,房租打折
[3]圆桌派|共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