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笔下这七字绝句,不仅成就了扬州最富诗意的春日名片,更让这座江南古城成为无数人心中“春日的代名词”。值此农历三月(2025年阳历4月),扬州以满城繁花与千年文脉为纸,以瘦西湖烟波与古巷烟火为墨,邀世人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春日盛宴。
一、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响
扬州三月的浪漫,始于盛唐诗人笔下的“烟花”意象。这既是柳絮纷飞如烟、琼花堆雪似雾的实景描绘,更是对江南春色朦胧美感的诗意凝练——正如清代孙洙所赞“千古丽句”,李白以“烟花”二字将扬州的春意渲染得虚实相生,既见“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婉约,又显“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华。
而今,扬州将这份诗意具象化为“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以文旅融合重现盛唐气象。瘦西湖畔,游客可循着乾隆水上游线,观长堤春柳拂波、五亭桥倒影成环,于“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画卷中,体会杜牧笔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意境;个园内,春山叠石与竹影摇曳相映,恰似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文人雅趣。
二、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
扬州三月的美,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盛宴:此时正值扬州市花琼花盛放,大明寺平远楼前“聚八仙”如玉盏缀枝,与蜀冈西峰的千亩芍药花海共绘“烟花生处是扬州”的盛景。而瘦西湖畔的“长堤春柳”,则以飞絮如烟的动态美学,重现古人“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视觉奇观。
在皮市街的文艺书店品读《春江花月夜》,于何园片石山房感悟石涛画意,再到古运河畔聆听扬州清曲,游客可循着欧阳修、苏轼等文豪足迹,完成一场“移动的诗词研学”。2025年更推出“唐诗灯光秀”,以3D投影技术让李白、杜牧“穿越”至东关街,吟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三、烟火人间的味觉诗学

扬州将春日诗意融入市井烟火,打造“舌尖上的唐诗”:清晨赴冶春茶社,一壶融合皖浙苏风味的“魁龙珠”,佐以翡翠烧卖、蟹黄汤包,恰如白居易“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的闲适。茶香氤氲间,恍见昔年盐商雅集、文人唱和的盛况。夜幕降临时,乘画舫泛舟瘦西湖,于“春江花月夜”实景演出中,赏无人机编队再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品淮扬菜“文思豆腐”如丝如缕的刀工美学,完成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穿越”。
四、诗意栖居的当代诠释扬州人将“烟花三月”的哲学融入生活美学:晨起茶楼“皮包水”(饮茶),暮至浴室“水包皮”(泡澡),这种“慢生活”传统被列入非遗,成为现代人疗愈身心的文化密码。何园推出“曲水流觞”诗会,游客可身着汉服,在玉绣楼前击鼓传花、即兴赋诗,体验王羲之兰亭雅集的风雅。

从李白送别孟浩然的那个三月,到如今文旅融合的“烟花盛宴”,扬州始终以诗意回应着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这里的一桥一塔承载着历史的厚度,一花一柳摇曳着文化的灵性,一茶一宴滋养着生活的温度。当二十四桥的明月再度升起,扬州将永远如朱自清所言:“贩夫走卒皆有六朝烟水气”——这座被唐诗浸润的城市,正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烟花三月”传奇。